馬戈
書接上回,這日淑妃遇到個金人的兵站,便把所剩銀兩全給了管事的,那管事聽說她兒子入贅在金國,又是生意人,想必日后會有些好處,才勉強將她收留,讓她洗衣、幫廚、喂馬。雖然苦些累些,少不得受些窩囊氣,但管吃管住,不用每日行幾十里地,已是萬幸。
正所謂“有緣千里來相會”。那一日淑妃正在河邊洗菜,遠遠望見幾個漢人被金兵押進大營,倒也不甚在意。只是晚上切草料時,偶然聽得柴房有人說話,是江州一帶口音,心中甚是詫異。留意細聽,竟像是那日在文華殿窺見的同鄉(xiāng)叫林放的。
第二天尋了個機會,與林放攀談起來。原來林放已取了兄長骨殖,回國途中叫金兵抓了,聽說只等湊夠了數(shù),便要押解到前線當炮灰。林放見她是同鄉(xiāng),問:“你可肯幫我埋了此骨?日后我如能撿條命,好歹要把兄長的遺骨送回他家。”淑妃心里好感動,“你自己命都不保了,還記掛著結(jié)拜的大哥,我定要救你出去?!碑斖肀闳フ夜苁碌那笄?,那管事把臉一拉,生氣地說:“不行不行!別總把糖抹我鼻尖上,聞到吃不到的。我只認真金白銀!”
那淑妃自出宮后,便用了娘家時的舊名,喚作淑梅。淑梅其時欲救林放,身邊又無銀兩首飾,前思后想,料林放倘去前線,定是死路一條。終是救人要緊,遂把心一橫,洗去鍋灰,二次來見管事。那管事見她竟是個如花似玉的妙齡女子,雖是大喜過望,不免有幾分疑心。淑梅解釋說,民女薄有姿色,唯恐失了貞節(jié),無奈為此,大人明鑒。那在金國做生意的實是民女大姐家的孩子,這林放乃是民女娘家親戚,也是民女唯一的親人了。管事的命人將林放帶來,雖不懂他倆方言,但聽得出是一個地方的口音。又見林放不像是耍奸弄滑之輩,這才信了??蓱z淑梅為救心上人,不得不含羞忍辱,屈身侍奉,實是可敬可嘆!
管事的第二天就把林放從幾名壯丁中擇了出來??丛谑缑返拿嫔?,讓林放住進仆役的房間。那管事也要瞞著眾人,獨享此樂,故白日里仍命淑梅扮作老婦,夜里與其同宿。林放知她都是為了自己,好生難過。堂堂須眉,不能為女人遮風擋雨,反倒叫她為自己做這么大的犧牲,還有何顏面茍活于世?
這一日林放悄悄寫了幾句遺言,放在淑梅枕下,他已拿定主意,要了此殘生,托付她務(wù)必代他完成心愿,將來如有機會,把兄長的遺骨送回江南。
不想那壯丁中有小肚雞腸的,一者看不得別人脫險,自己仍身陷囹圄;二者那林放是個有才學的,有意無意間,流露些許清高,難免遭小人嫉恨。那小人見淑梅曾與林放私語,二人打著鄉(xiāng)談,也不知說些什么,料是淑梅買通管事,林放才得以留下,不必再上前線送死。故向當初抓他們的軍士告發(fā),所幸長官出外未回。管事得到消息,生怕淑梅之事敗露,自己脫不了干系,又不忍加害,也是急中生智,先讓淑梅和林放換上金兵衣服。又將那告密的小人殺死在柴房,放上一把火,連人帶屋燒了。讓淑梅和林放乘著營內(nèi)大亂假裝出營取水,提著水桶借機逃走。長官第二天回營后,只當是被抓的漢人放火造亂,企圖逃走,結(jié)果反把自己燒死了。也沒追究,只打了夜巡軍士二十軍棍了事。
淑梅與林放結(jié)伴同行,不敢走大路,只挑那山野僻背之地躦行。也不敢歇息,餓了就摘幾枚野果,渴了就掬一捧山泉。林放感淑梅之情,一路之上多有照應(yīng),淑梅本愛慕林放,二人一拍即合,也無需三媒六證,就做了夫妻。倒也彼此恩愛,相見恨晚。
因想那小人本欲拖林放下水,大家一起在湯鍋里受罪,不想反倒成全了林放和淑梅,倒害了自己。真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毫厘不爽,且按下不表。
再說那東京汴梁此時已然慘不忍睹。金兵統(tǒng)帥好生奸詐,占了外城,卻不強攻,故意再提和議,“請”太上皇親自去金營送降表,以示誠意?;噬县M肯如此,愿代父請降。結(jié)果到后來父子雙雙成了金兵的階下囚,皇后、太子、親王、駙馬、公主和嬪妃盡皆被擄走,從皇宮到民居,從金銀到禮器,從古董到典籍,從牛馬到糧食,京城里但凡值錢一點的東西均被搜刮一空。金兵北撤時還帶走了十多萬百姓,還把城郊的房子給點了,燒成一片廢墟。當時正值寒冬,百姓無衣御寒,無食裹腹,就從死人身上扒衣服,并出現(xiàn)吃死人的現(xiàn)象。
因此事發(fā)生在靖康二年(1127年),故史稱“靖康之變”,又叫“靖康之恥”。靖康之變意味著北宋滅亡,南宋愛國將領(lǐng)岳飛膾炙人口的《滿江紅》詞中“靖康恥,猶未雪”指的就是徽宗欽宗父子雙雙做了俘虜、北宋為金人所滅的奇恥大辱。
卻說那康王趙構(gòu)因為不在汴京,而躲過一劫。說來這趙構(gòu)此前就躲過一劫。那是金兵第一次圍攻汴京未果時,雙方舉行了談判,其中一條是把徽宗的第九子趙構(gòu)作為人質(zhì),送到金營。金人聽說趙構(gòu)長于書法,但在接觸中發(fā)現(xiàn),送來的這個趙構(gòu)卻長于射箭,便懷疑漢人使詐,要求把“真正的趙構(gòu)”送來,結(jié)果假趙構(gòu)換回了真趙構(gòu)。
金兵第二次圍攻汴京時,欽宗曾封獨在相州的趙構(gòu)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命他率大軍進京勤王。豈知趙構(gòu)貪生怕死,雖然打著“勤王”旗號,卻跑到濟州,擁兵觀望?;兆跉J宗父子及大批皇族成員被俘后,趙構(gòu)成了唯一的和當然的新帝人選。
趙構(gòu)(廟號高宗)登基后,改年號為建炎。金兵得到消息,派兵追捕。這時高宗已將李綱罷免,聽說金兵追來,讓臣子們堅守城池,自己帶著幾十個衛(wèi)士倉惶南逃。高宗原本以為少帶幾個人,目標小,不容易暴露。卻不料半路上碰到另一支金兵,結(jié)果衛(wèi)士為了掩護皇上逃脫,拼死血戰(zhàn),僅剩一個衛(wèi)士叫黎瑪?shù)?,跟隨在高宗左右。雙馬并行,不想那金兵中有箭法了得者,張弓搭箭,覷得親切,正是弓開如滿月,箭去賽流星,一箭射中高宗坐騎,黎瑪眼看皇上要墜落,俯身一抄,將其挾過,置于自己馬上。那馬雖健,無奈跑了多時,又馱著兩個人,雖又奮力跑了一氣,終是氣力難支,說倒就倒。高宗眼看追兵漸近,仰天長嘆:“天亡大宋也!”那黎瑪跪下給皇上行了個大禮,說聲得罪了,便將皇上背起,健步如飛。高宗說:“沒用的,人跑得再快,怎能跑過人家的戰(zhàn)馬?”黎瑪說:“皇上放寬心,到了前面的蘆葦叢中咱們就不怕了?!?/p>
那蘆葦長得一人多高,密不透風,沿江邊白茫茫一片,看不見尾,望不到頭。金兵追來,馬才走了幾步,就疼得嘶鳴不已,那蘆葦尖子就跟一支支槍頭似的。那黎瑪怕割傷皇上,脫下衣服,讓皇上裹著臉和手,自己裸著上身繼續(xù)背負皇上在叢中穿行,到得江邊時,身上臉上橫七豎八的盡是血口子。
金兵自忖人力不夠,要想在這茫茫蘆葦中找到兩個人,無異大海撈針,遂放起火來,欲將此二人燒死。眼見黑焰騰騰,那蘆葦被燒得噼里啪啦亂響,皇上便要投水自盡,被黎瑪死死抱住。那黎瑪雖然身體強健,忠心耿耿,無奈水性有限,若是自己一個人,還能勉強撲騰幾下,過條小河沒問題,可眼前這是滔滔揚子江??!正絕望間,卻見那葦叢中撐出一葉扁舟來。那艄公原是潛江龍舊部,因黑龍幫散了伙,又不忍離開故土,故在偏僻之處做個擺渡的營生,遇見有錢的財主就請他吃“板刀面”或者“下餛飩”。今見金兵吆喝著追趕而來,必有要乘船的。
他本意是想趁火打劫,看到這被追的主仆二人時,不覺呆了。看官,你道為何?原來那主人雖然只穿著內(nèi)衣,但上面繡著金龍,那仆人身高馬大,渾身是血,艄公知是貴人,也不講價錢了,扶著二位上了船,長篙輕點,小船就離了岸。那金兵好不容易來到江邊,眼見無船難追,便拼命放箭。那艄公是有武藝的,從艙板下取出明晃晃的刀來,左擋右格,那黎瑪手無寸鐵,只得用身體護著皇上。到得南岸,皇上沒事,艄公也沒事,黎瑪背上卻中了一箭。那艄公打個唿哨,從江邊小屋里跑出夫妻二人來,后面還跟了兩個孩子。那男的一見來人衣上有金龍,趕緊拉著妻子跪下,一雙小兒女也跟著跪下了,皇上說:“什么時候了,還拘禮?快想法子救救我這位兄弟吧?!蹦囚构莻€行家,替黎瑪拔了箭,敷上金創(chuàng)藥,叫那女主人熬些濃濃的米湯來。
這夫婦二人,你道是誰?就是當年歷經(jīng)磨難、四處飄零的葉文濤和英子夫婦。他們原來住在北方,因為兵荒馬亂,逃難回到江南。想當初葉文濤從江南出去時,還是一個意氣風發(fā)的少年,如今卻拖家?guī)Э?,有了一雙兒女。那大的是男孩,叫念生;小的是女孩,叫小紅。兩個孩子聰慧機靈,受父親影響,都喜歡下棋。
葉文濤因早年在棋上受過太多磨難,險些兒丟了性命,是以回到江南后,發(fā)誓終生不與人弈。技癢的時候,就自己擺殘局。老擺舊的沒意思,就自創(chuàng)新的。這一來找到了樂趣,精神充實許多。那英子是個賢妻良母,倆口子在這江南地界上,種著一畝三分地,吃穿用度都不愁。那江南素是魚米之鄉(xiāng),除了地里長的,還有水里游的。除了活魚活蝦,還有菱角、蓮蓬和雪藕。
那皇上和黎瑪將養(yǎng)數(shù)日,辭別去了,說是要去鎮(zhèn)江,實際去了杭州。那皇上誰也不信,誰跟前也不說實話,生怕有人害他。只可惜黎瑪忠心耿耿,到了杭州卻被皇上下了啞藥,從此口不能言。后來皇上還是不放心,怕他說出實情,尋個由頭讓人把他害了。
卻說葉文濤近日擬得一個棋局(見圖1),著法精妙,頗見匠心,只是不曾取名。文濤不比林放,詩文上欠缺些,一時想不出好名,只得放下,再作道理。那日皇上走后,文濤捉了一雙小兒女在懷里,給他倆講解此局。說此局開頭有個套子,就是這只三兵呀可不能吃車,一吃就上當了。你要吃車,人家上將,你的馬炮都不能動,只能平一路邊兵,到中間來擋將,但是別看黑方只有一匹馬,腳程可比紅兵快。說著在棋盤上擺了起來:
兵三進一?將5進1,兵一平二,馬6退8,后兵平三,馬8進7,后兵平四,馬7退6,下步進4殺,紅無解。
那么正確的走法是什么呢?不吃車,趕緊向中路靠攏。兵三平四!車7平3,兵四平五!車3平5!(圖2)花心送吃妙,紅不敢吃。馬五進四,車5進1,仕四進五,和勢。
文濤啟發(fā)孩子說:“紅棋有一個最大的毛病,知道在哪嗎?”小紅奶聲奶氣地指著窩心馬說:“是它,它不能動?!蹦钌桓适救?,忙說:“就像廟里的泥馬一樣?!薄皩Α!蔽臐澰S地說:“這盤棋紅要想和,就必須設(shè)法讓泥馬變成活馬,讓它跳出來,它活了,才能救主。對,這個棋局就叫泥馬救駕?!?/p>
皇上雖然將黎瑪殺了,但黎瑪救駕的故事還是流傳于民間。葉文濤聽說后,本想把局名改為“黎瑪救駕”,又怕犯了皇上忌諱,就沒改。后世江湖棋人為了紀念黎瑪,將其改名為“黎瑪渡康王”。后來朝廷知道了,讓宮中御用的說唱藝人編出了“泥馬渡康王”的段子,說皇上當年還是康王時,曾得神靈庇佑。他當時從金營逃脫,因累,在一廟中睡著了,迷糊中聽得神人催促,請其上馬,上馬后,那神駿騰空而起,康王耳邊但聞水聲風聲,比及到了南岸,發(fā)現(xiàn)身邊有匹泥馬,身上濕漉漉的。原來是廟里的泥馬將康王渡過了大江。
作為棋局,“泥馬渡康王”在數(shù)百年的歲月里,衍生出好幾種圖式。這里介紹的僅是其中一種,限于篇幅,點到即止。詳細變著就不逐一抄錄了。在古人的排局創(chuàng)作中,有一些是用北宋年間的史實或傳奇故事來命名的。比如《湖涯集》中的“炮炸兩狼關(guān)”,也源自北宋抗金時期的歷史事件(《說岳全傳》對此亦有提及)。另外古典排局中比較有名的還有“二犯中原”等小局,含蓄雋永,別具一格?!岸钢性敝傅氖墙鸨?126年年底第二次進犯中原、圍攻汴京的史實。古典排局多用歷史事件為局名,因為話說到這里了,順手一提,看官在意。作為后世棋人,知道一點來龍去脈并非多余。
(待續(xù))
編輯/老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