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培光
綜觀近年全國各地中考作文題,基本體現(xiàn)了“新課標”關(guān)于寫作方面“不得設(shè)置審題障礙,要淡化文體要求,鼓勵學生寫真情實感”的要求,具體落實到了作文題目的命制中,我們發(fā)現(xiàn),為了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這一思想,許多省市不約而同地選用了“選題作文”的形式。在2012年的中考試卷中,這一形式已占到了35%以上,如湖北省黃岡市、山東省濟南市、湖南省長沙市、河南省、福建省福州市、四川省成都市等都采用了選題作文這一形式。因此考生對此種命題應(yīng)引起足夠重視。
再看各地的選題作文命題,大多以二選一的形式出現(xiàn)。盡管是選題作文,話題作文仍是命題的重點。綜觀2012年中考作文試題,選題作文中話題作文與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成為“最佳搭檔”。
面對日益盛行的選題作文,如何進行科學的選擇,將是廣大考生面臨的最大難題。
選題時有兩點禁忌要切記:(1)忌文題變換。有些考生選定一道題目且已寫了較多內(nèi)容后,卻發(fā)現(xiàn)繼續(xù)寫下去不一定能寫好,于是倉促中變換選題。這樣做不但會影響卷面美觀,浪費寶貴的時間,不易寫出好作文,而且會給評卷老師一個作文水平很差的印象,影響得分。(2)忌選題拖沓不決。寫選題作文當然得認真地把文題選好,但是,也不能在選題時耽誤太多的時間。如果在選題時猶豫不決,耗費了太多時間,勢必會因時間倉促而草草寫就,影響作文的質(zhì)量。
無論我們最終選取哪一種試題,我們都要按照眾所周知的中考滿分卷的標準去進行考前強化訓練,努力做到“審題準、角度小、立意高、擬題巧、感情真、語言美、形式活、文面凈”。文體上,在不限中求擅長;內(nèi)容上,在自由中求最佳;角度上,在穩(wěn)妥中求新穎;表達上,在得體中求文采;書寫上,在規(guī)范中求美觀。
請從下面文題中任選一個寫作。
1._________最珍貴
要求:①先補全題目,空缺處可填:生命、時間、知識、財物、善良、誠信、真情等,也可自己根據(jù)情況補充其他內(nèi)容;②文體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2.生而為人,我們都有拒絕的權(quán)利,因為有拒絕才有追求,有追求才能堅持獨立的自我。學會拒絕,也是中學生開始走向成熟的標志,但在生活中,大多數(shù)人已經(jīng)習慣于接受或被迫接受:認同已有的結(jié)論、順從早有的習慣、凡事被動地聽從安排……
請以“拒絕”為話題,聯(lián)系生活實際,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體自選,內(nèi)容自定,題目自擬。
一次偉大的拒絕
武晨星
這樣一位哲人卻被本邦人判處了死刑,不能不說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場悲劇。蘇格拉底可以選擇為自己辯護,可以讓妻兒求情,還可以交納贖金……他并非沒有挽救生命的辦法,可他拒絕了這些,偏偏選擇了死刑。在獄中等那艘催命船的一個月,他一次次拒絕朋友的好意,堅持留在獄中,決不逃獄。老頭子似乎對自己這樣的結(jié)局很滿意,他有條不紊地交代后事,從容不迫地走向死亡。
為什么?為什么他一定要拒絕生命——難道他不知道生命的可貴嗎? 蘇格拉底當然明白活著的重要,但他更加深刻地懂得,生命的可貴之處正在于堅持自己心中的真理。
當一個人為了堅持真理而選擇放棄生命時,他的人格因為拒絕而偉大!
蘇格拉底拒絕逃獄,他知道用贖金買來的命是低賤的,用妻兒的乞求討來的命是茍且的,而以放棄真理為代價換來的生命更是毫無自由與尊嚴可言。他拒絕這樣可恥的生命。
是什么支撐著他如此大義凜然地拒絕呢?
善良的老人熱愛著他的人民,哪怕他們把他當成危險,他依然把自己的全部,甚至是生命——奉獻給這些人。老人對人性的關(guān)愛遠遠超過對自己的愛,即使是那些人性中陰暗的嫉妒與愚昧,他都給予善良的寬容與袒護。而這種袒護要付出的代價則是自我犧牲。珍珠璀璨的光芒背后是河蚌艱辛的放棄,完全的付出。如果說河蚌的放棄是出于無奈,因為它沒有選擇,那么蘇格拉底在洞察一切的情況下,仍然選擇拒絕生命,就更加震撼人心了。當時的雅典人民當然不會明白眼前這個“頑固不化的糟老頭兒”所做的一切。即使在最后為自己辯護的時候,他還竭力想讓人們認識到省察自己的重要。而自以為無所不知的人們則憤怒地將老人推向死亡的深淵……
哲人一再表示自己的無知,卻不小心透露了什么是真正的智慧。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是蘇格拉底的大智慧。他明白無知是最大的困惑,因此,他憐憫并寬恕了無知的人們。正是對知識的追求給了他力量去安詳?shù)睾认露局?。無知是可怕的,它奪去了那么多先驅(qū)者的生命??墒翘K格拉底千年前那次偉大的拒絕,卻更加證明了知識的不屈與力量。我想,真正震撼后人的不單單是哲人拒絕生命的行為,更因為他這樣做是為了和真理站在一起。
千年前那次偉大的拒絕,真正詮釋了一個哲學家不朽的使命與尊嚴。千年后的我們恍然醒悟,流著淚請求哲人的寬恕,恍惚中好像看到善良的老人那早已預知一切的微笑。
一個中學生能有如此不凡的見解,并且能以如此凝練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見解,很是讓人欣賞。斯東說,蘇格拉底的死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件有文化意義的死亡事件。俗人們總是拿世俗的觀念來看待死亡,而蘇格拉底不。那“偉大的拒絕”,來自他堅強的精神力量。這一事件,值得我們永久回味。
看圖作文指導
看圖作文是中考經(jīng)常采用的一種命題形式。這種形式的作文往往出示一幅或幾幅畫,讓學生依據(jù)圖畫的內(nèi)容,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發(fā)揮想像,或敘事,或闡明,或說明事物。作為一種經(jīng)典的題型,它在以往的中考中屢見不鮮;而且可以斷言,也會在今年的中考中重現(xiàn)風采。一般說來,看圖作文的“圖”,主要有圖表、畫圖和漫畫三種。近幾年考場上的看圖作文,其圖畫類型多為漫畫,其數(shù)量多為一幅到三四幅。
看清畫面,理解圖意,這是寫好看圖作文的必要前提。在此基礎(chǔ)上,要讓筆下的作文更加精彩脫俗,以下方法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一、內(nèi)容要力求生動
同學們在根據(jù)畫面描述事件過程時,要避免平鋪直敘,寫成流水賬,應(yīng)當采用多種恰當?shù)姆椒▽θ宋镞M行細膩的描寫,化靜為動,增強文章的生動性。寫外貌,應(yīng)力求寫出人物的神韻;寫動作,應(yīng)精選動詞,對其行動過程進行生動的描摹;寫心理,應(yīng)善于運用細膩的內(nèi)心獨白、夢境或幻境揭示人物豐富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寫語言,應(yīng)揣摩人物說話的語氣,讓個性化的語言充分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下文中的佳作就注意到用細致的行動描寫來使人物“動”起來,表現(xiàn)人物的可悲處境。同時文章還注意到了人物的心理描寫,合情合理,給人深刻的啟迪。
二、立意要力求深刻
看圖作文要寫得新穎、深刻,就必須對圖畫材料進行一番由表及里的深入分析,從而把畫作的主旨挖掘出來。不過,有的同學在立意上往往難以深入,原因在于淺嘗輒止,沒有深入開拓。如何開拓呢?一要尋根問底,多問幾個為什么,使自己的認識不停留在事物的表象,努力挖掘事物內(nèi)在的思想內(nèi)容及所蘊藏的哲理;二要結(jié)合背景分析,把材料放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中思考,挖掘它的社會意義;三要重視自己的感受,要寫出自己對生活、對事物的獨特感受;四要不斷提高認識,主題挖掘的深淺與作者認識水平的高低緊密相關(guān)。如看了下面的這幅漫畫,我們通過由表及里的分析,就可以想到這幅畫的主要用意在于諷刺那些在實際生活中并不關(guān)心老人卻又裝腔作勢、圖名圖利的人。
三、構(gòu)思要力求精巧
一篇文章質(zhì)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構(gòu)思的精巧與否。只有避開常規(guī),求異思維,才能在構(gòu)思上創(chuàng)出新意來??蓢L試以下辦法:(1)改變記敘順序。記敘時若能打破時空限制,用倒敘、插敘、追敘、補敘等方法,會使文章產(chǎn)生懸念,增強吸引力。(2)進行片斷組合。在畫面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構(gòu)想幾個生動的、典型的人物生活片斷或事件情節(jié)片斷、景物描寫片斷,把它們有機組合起來,共同表現(xiàn)一個主題。(3)巧妙變換人稱。如根據(jù)下文的“文題”寫作時,可以以“我”與老奶奶的邂逅為切入點,寫“我”與老奶奶的談話,讓老人說出自己的不幸遭遇。這樣以第一人稱敘事,既增強了文章的可信度,又可用“我”的心理活動直抒胸臆,增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還可以用第三人稱直接描寫王大媽的行動和心理,來表現(xiàn)文章主題,如[佳作工坊]中的例文。
請你認真觀察下面這幅漫畫,根據(jù)自己對畫面的理解,自擬題目,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對畫面進行描述、說明;也可以根據(jù)畫面想像,編寫一個故事;還可以展開聯(lián)想,發(fā)表議論……除詩歌外,評論本不限。
一片“孝心”
王小毛
在一間破舊的小屋里,王大媽昏沉沉地躺在床上,一陣劇烈的咳嗽使她只好硬撐著坐起來。她看了看窗外的太陽,已將近中午了,該吃藥了。
她艱難地爬下床,從床頭柜上的暖瓶里倒了杯開水。因為天太冷,她的手抖得厲害,用了好大的勁兒才打開藥瓶,吃力地倒出一大把藥,正要吃下,無奈久病體虛,手沒有力氣,水杯一下子掉在了柜子上。她搖了搖頭,吃力地扶著墻回到床上,蓋上那滿是補丁的棉被??粗约貉矍暗奶幘?,想起自己的三個兒子,辛酸的淚水在她眼睛里直打轉(zhuǎn)。
唉,還是打開電視看看吧,至少能讓自己得到暫時的解脫。于是,她打開了家里唯一的“貴重”電器—— 1臺14英寸的黑白電視機。電視里正播放“聽眾點播”節(jié)目。只聽主持人甜甜地說道:“王大媽,您的兒子為您點了一首歌,祝您生日快樂……”接著,響起了悅耳的歌聲:“世上只有媽媽好……”
聽著歌的王大媽,不知為什么卻覺得這歌聲非常刺耳,說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她回想起從前的日子:丈夫早早地離開人世,自己含辛茹苦地把三個兒子拉扯大。日子盡管苦些,可看到兒子一天天長大,自己心里感到欣慰。好不容易熬過來了,三個兒子先后成了家,近幾年也富裕了,可是誰都不愿意照顧她。今天是自己70歲生日,他們點歌給母親聽,是因為回心轉(zhuǎn)意、真心地祝福母親,還是想出出風頭,賺個孝敬老人的好名聲?
想到這里,她更聽不下去那歌聲了,忍不住低下了頭,眼淚一滴接一滴,打濕了滿是補丁的棉被。
唉!她長嘆一聲,心里想,怪誰呢?以前三個兒子小的時候,她對他們百依百順,從不缺他們吃穿,卻沒有好好教育過他們。三個兒子從小到大心里只有自己,長大了不孝順老人還不是順理成章的事?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第二天,在小屋里的那張床上,人們發(fā)現(xiàn)王大媽已經(jīng)去世了。她那補丁累累的枕巾幾乎全被淚水打濕了。
人們都說,她死了也好,至少不用再受苦了。
作者從圖畫入手,用第三人稱直接描寫“王大媽”的行動和心理。文章注意到用較為細致的行動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的年老體弱,如“艱難地爬下床”、“用了好大的勁兒才打開藥瓶”、“吃力地倒出一大把藥”、“水杯一下子掉在了柜子上”等語句,生動傳神,為下文揭示文章主旨及結(jié)尾做好了鋪墊。文章還注意到了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不僅寫到了“王大媽”的痛苦,還寫到了她深深的自責,確實給人以深刻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