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卉
莫叔華,1949年4月生于湖南省安化梅城,號紫云山人。系中國美術教育研究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剪紙學會會員,湖南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湖南省花鳥畫家協(xié)會會員,湖南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省直書畫家協(xié)會會員,冷水江市美協(xié)副主席。
上世紀五十年代起隨父親莫遜人(師從劉海粟、黃賓虹、張善籽、潘天壽、謝公展、張聿光、諸樂三、朱天梵等名師)學習書畫50余年,之后不僅一直追求吳昌碩、石濤、潘天壽、李苦禪、崔如琢、歐陽篤才等大師以書入畫、以篆入畫之筆力與風格、又廣泛汲取眾多中青畫家之所長,形成了自己的藝術語言。至今有40余幅書畫作品獲全國金、銀、銅獎,六幅被教育部選送聯(lián)合國人口基金展出,兩幅作品在央視展播,多幅作品被各級博物館及歐美、港澳臺友好人士收藏。出版有《莫叔華畫集》《莫叔華書畫》等書籍。1997年作為全國優(yōu)秀美術教師代表,在人民大會堂受到李嵐清副總理等中央領導接見、頒獎并合影,98年獲文化部德藝雙馨獎稱號。
如果說,作畫之人美在意象,那么品畫之人美在心思。品畫如品人生者有之,賞其畫入其境者有之,入其境而得其意者有之。而我觀莫老之畫,卻觀出了吸天地之精華的石頭之靈氣,有如從石頭里能品出天馬行空的畫之意象。
莫老的畫之所以有奇石之靈氣,源于與奇石之緣,他的家可說是一個石頭的世界,除了墻上掛著的畫與一張繪畫的長桌之外,隨處可見的就是有“喧賓奪主”之嫌的石頭了。惟妙惟肖的“太公釣魚”、“猴子撈月”、“猴王出世”、“夫妻石”,更有鬼斧神工的“險山峻水”、“奇山異嶺”,好一個妙處無窮、美不勝收的世界。其“石紋呈美畫,億年偶現(xiàn)之”的仙靈之氣一旦注入水墨丹青之中,那將是怎樣一個境界?我以為,莫老之畫鐘靈毓秀之華彩,玄機盡在其中。
莫老喜歡石頭遠近聞名,其所到之處,都有莫老精心“覓石”的足跡。他說:“很多知名畫家的名字都與‘石有關,如:傅抱石、傅二石、齊白石、石魯、白雪石、尹瘦石等。其實,畫與石有著不解之緣,而且,它們的意象也有著異曲同工之美。”其絢麗多姿的花紋和圖案,明代劉之微贊嘆其為“善畫者不能圖,疑若地下有匠心者為之”。
是凡懂畫之人都知道,繪畫之美,美在意象。因為意象可以照亮一個真實的世界,這個真實就是“自然”,一個充滿生命的,有情有趣的自然。石頭的美,其實就是一種沉默的自然,需要我們用意象去喚醒,去發(fā)現(xiàn),而這種“喚醒”的過程,就是一種審美的體驗,既是一種創(chuàng)造,也是一種溝通,這就是明代心學的杰出代表王陽明說的,“我的靈明”與“天地萬物”的欣合和暢、一氣流通。莫老說,只要閑暇便喜歡觀石。其實,他就是用自己的意象在喚醒一種沉默之美,讓意象與自然對話,而自然就是激發(fā)意象的源泉,這就是明末清初王夫之所說的,“吾心”與“大化”的“相值而相取”。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迸d許,莫老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石畫合一”的神功,于“潤物細無聲”之中已渾然天成。他的“游樂”圖,鮭魚栩栩如生地在青草處漫溯,其線條與圓潤的筆觸,有如奇石中靈活的輪廓線與清透的晶花;“尋幽圖”,焦墨繪出不規(guī)則的蘭草,似像非像,猶如石頭中須孕育億年卻只得千載之功;“和風清逸”,簡單的濃、淡、干、濕、焦,構筑出一幅鴨戲荷塘,充滿童趣的畫面;“質傲清霜色,香含秋露華”,整個牡丹的墨潤,如咧咧風中天山雪蓮般氣象萬千。
都說,繪畫是一種臨摹自然的空間藝術,雖然自然也同屬空間藝術,但從不臨摹繪畫,其線條、色彩、主題、意境、形象或抽象都是天造地設的,天地就是最好的創(chuàng)意師。莫老的畫之所以如此淳樸流暢,令人為之怦然心動,在于他已經(jīng)跳出了臨摹自然的意境。用自然“引爆”意象,讓意象親近自然,這就是莫老成功的真諦。
“若得丹青美如許,為有仙石入境來”。莫老獨特的藝術語言與創(chuàng)作風格勢必將他引入一個“樂得自然隨我意”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