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西
摘 要:面對文本,人們常常疑惑:是文本細讀還是瑣碎分析;是深度解讀還是深不見底?如何把握文本解讀的方向呢?不妨從文本的內(nèi)容、寫作方法、表達的形式等方面展開思考,撥云見日。
關(guān)鍵詞:文本;對話;歸一
“九九歸一”在古人的眼中是自然界的循環(huán)往復,周而復始。在我看來這“一”,是歸結(jié)的終點,也是新的起點。面對著文本解讀的千頭萬緒,無從下手的時候,我們不妨從“一”出發(fā),從一個標點、一個詞語、一個句子、一個疑問,甚至從一個錯誤,去用心傾聽文本發(fā)出的細微聲響,在字里行間慢慢地徜徉。其實我們會發(fā)現(xiàn),我們要與文本的對話是:嗨,你寫的是什么?你為什么要寫?你是怎樣寫的?我怎樣讓學生學會寫?
一、一“眼”洞悉文本
文章中的“眼”就是“文眼”,是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華意境、涵蓋內(nèi)容的關(guān)鍵性詞句。俗話說,“提領(lǐng)而頓,百毛皆順”。聚焦“文眼”是學生閱讀理解文本內(nèi)涵的一條捷徑。我們可以通過它“窺一斑而知全豹”。如,人教版第七冊的第五課《古詩兩首》里的《題西林壁》和《游山西村》,他們的作者不同,寫作背景不同,但它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是“游”?!坝巍笔禽椛鋬墒自姷墓餐帲欠从硟晌辉娙斯餐穆暤那腥朦c。一個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個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但在“游”中詩人都是在人生失意的時候去尋找一絲快慰,都是在“游”中有自己的人生感悟,我們只要抓住一個“游”字,讓學生比較閱讀兩首古詩,就能更好地理解詩的意境、詩人的心境,去玩味詩的味道。
二、一“線”牽動文本
“線”指文章的線索。它貫穿全文,使文章渾然一體。文章的線索有以人物、事情、時間為線索等。我們只要抓住文章的線索,就能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知道什么是主,什么是次,什么是明,什么是暗。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引領(lǐng)學生自由出入文本,整體把握,重點探究。還有另一類線索就是情脈,是文章的情感線索。作者在文本中的情感有的是比較明顯的,有的是比較內(nèi)隱的,我們可以從作者創(chuàng)作的情感背景,文章的主旨來把握文本情感的精髓,用文之情點燃生之情,用生之情回應(yīng)文之情。就像孫雙金老師執(zhí)教《送別組詩》,以“送別之情”牽引著《贈汪倫》的以歌相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以目光相送;《別董大》的以語言相送;《渭城曲》的以酒相送,以情凝聚,形散神聚,收放自如。
三、一“法”窺探文本
其實,文本中的每一個標點、每一個詞語、每一句話、每一個段落都是作者字斟句酌后,為了表情達意的需要寫下來的。王尚文認為:“語文教學的焦點應(yīng)該是話語形式,即怎么說,而非說什么?!蔽蚁胫灰獙W生能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就能從文本的解讀中獲得體悟文中語言表達的亮點,學習語言表達的方法,將文本語言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就像虞大明老師執(zhí)教《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讓學生概括每一節(jié)的主要內(nèi)容后,就引導學生比較分析1~4節(jié)的結(jié)構(gòu)特點:這四小節(jié)詩為什么會有這樣強烈的沖擊力和震撼力?適時鋪墊如下:
鋪墊一:默讀這四節(jié)詩,找一找,每一節(jié)詩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點?如果去掉每一小節(jié)的第二行,感覺一樣嗎?
鋪墊二:如果少了最后一行,感覺一樣嗎?這四個“究竟是為什么?”該怎么讀?(出示四句話的重新排列讓學生讀)。
這究竟是為什么?
這究竟是為什么?
這究竟是為什么?
這究竟是為什么?(注:字體越來越大)
這僅僅是詩人的疑問嗎?如果在問號后面再加一個標點符號,應(yīng)該加什么?
鋪墊三:自由讀讀詩歌的第一行和第二行,你發(fā)現(xiàn)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如果將“大海、沙漠、夜空、草地”換成“大海、湖泊、大江、大河”行嗎?為什么?
虞老師在教學中層層鋪墊,步步深入,帶著學生去發(fā)現(xiàn)作者寫作技巧上的特點,體會作者是如何運用聯(lián)想、比喻和排比等修辭方法的,明白作者選擇四個典型場景(即蔚藍色的大海、金黃色的沙漠、藍得發(fā)黑的夜空和綠茵茵的草地)的真正用意。
四、一“讀”深挖文本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張?zhí)锶粝壬舱f:“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憋@而易見,這“讀”是打開語文學習大門的鑰匙??蛇@“讀”絕不是沒有理解地讀,沒有思考地讀,沒有體驗地讀,沒有感悟地讀。竇桂梅老師執(zhí)教的《林沖棒打洪教頭》,整節(jié)課沒有過多的講解,而是將朗讀貫穿始終,不同層次的朗讀,讀出了人物豐富的個性,讓學生讀懂了人物的性格,向我們展現(xiàn)了“朗讀就是理解”這一理念,從而引領(lǐng)學生走進以讀悟義的境地。
1.讀出內(nèi)容
竇老師通過不同層次的指導朗讀,“朗讀題目”“朗讀外貌”“朗讀語言”“朗讀動作”,通過比較再結(jié)合想象和表演,把書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帶到了學生面前,更是讓學生身臨其境,一會兒自己就是謙虛、知禮、忍讓的林沖,一會兒自己又成了狂妄、無禮、驕橫的洪教頭,既讓學生在朗讀中狠狠地鉆進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了人物性格,又實實在在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感和朗讀能力。
2.讀出文法
竇老師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讀”上都不是隨性而為,朗讀內(nèi)容的選擇上是圍繞作者寫法上的特色,層層揭開,先是讀人物的外貌,再去讀人物的語言,然后讀讀人物的動作,讓學生在讀中潛移默化地感受到語言的魅力。
這樣的“一”在文本解讀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可以是一“言”,一“問”,一“得”……但它們都必須以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發(fā)展能力,學生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為起點,立足于學生,尊重于學生,服務(wù)于學生。我們只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解讀文本,還學于生,順學而導,學生才能與文本真正地面對面,不再糾結(jié)。
參考文獻:
[1]雷玲.好課是這樣煉成的:品讀名師經(jīng)典課堂.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09.
[2]王崧舟.詩意語文:王崧舟語文教育七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0.
(作者單位 浙江省溫嶺市新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