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國用
農夫山泉的標準門事件,無疑會入選2013年危機公關的經典案例,可惜,是失敗的案例。
簡單說起來,事件的起因不過是消費投訴,或者說產品個案問題,即使后來演進成標準門事件,標準事件本來是個專業(yè)問題,可以合理地與標準制定和管理部門“分享”責任,農夫山泉的出發(fā)點,其實按傳統(tǒng)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則出發(fā),事件早已煙消云散,農夫也會在夏天的水季里暢享品牌成果,而不是像現(xiàn)在這樣,深陷泥潭。
用危機公關的HACCP理論體系一一對照,原因簡單清晰,是因為農夫在應對中,缺乏準確的危害分析,和找對核心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并進行有分寸的把握。
相反,農夫山泉,是經過三次自殺式的公關,把自己拖進了無法回頭的艱難境地。
為更簡單清晰分析事件的來龍去脈,我們先把農夫這次危機,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3.15前階段,稱為媒體介入前階段,即21cn網站刊登《農夫山泉有點懸:水中現(xiàn)黑色不明物5年來屢被投訴》之前;
第二階段是3.15危機階段,也可以稱為媒體介入階段,時間是從3月14日21cn網站刊登《農夫山泉有點懸:水中現(xiàn)黑色不明物5年來屢被投訴》起;
第三階段是媒體爆發(fā)階段,以4月11日《京華時報》介入,“農夫標準不如自來水”為標志,進入“標準門”階段。到目前為止,事件還在標準門里東突西撞,既沒有明確的進展,也沒有要完結的意思,還處于這個階段。
危害分析:
1、關鍵對象分析
在農夫此次危機的兩個階段中,分別面對不同的公關對象:
第一階段:傳說中的李女士、21cn網站(網站和記者);
第二階段:21cn網站、華潤怡寶、中國民族衛(wèi)生協(xié)會健康飲用水專業(yè)委員會;
第三階段:華潤怡寶、京華時報、中國民族衛(wèi)生協(xié)會健康飲用水專業(yè)委員會、北京桶裝水銷售協(xié)會。其中的華潤怡寶和北京桶裝水銷售協(xié)會還疑似關系深遠。
如果,在這三個對手中一定要打這場戰(zhàn)役,農夫更應該選擇華潤怡寶(并深挖其經銷商與北京桶裝水銷售協(xié)會的關系),而不是代表行業(yè)利益的協(xié)會——中國民族衛(wèi)生協(xié)會健康飲用水專業(yè)委員會,更不是農夫最后揪住不放的媒體——京華時報。
當然,我說“如果”的意思是說,農夫本來根本不應該打這場戰(zhàn)役。
2、關鍵時間分析
根據(jù)危機公關的H A C C P管理體系,危機公關的關鍵時間機遇,是與危機對象的直接溝通。其中,第一最優(yōu)介入時間點,是在媒體介入前;其次是媒體大規(guī)模介入前。
因此,關鍵的時間點,也再清晰不過。第一階段,是3.15之前。既因為3.15本身是企業(yè)不得不防又防不勝防的品牌漩渦,也因為正好21cn發(fā)稿是在3月14日,因此,這是整個事件中農夫最可能掐滅危機的咽喉要津。
農夫沒有理會,或者是沒有去抓住,或者是確實無法抓住——比如在當時看來,成本實在太大。反正,農夫錯過了第一最優(yōu)介入時間。
21cn網站在3月14日發(fā)布的《農夫山泉有點懸》,將農夫山泉的危機公關帶進了第二階段——媒體介入階段。一旦媒體介入,事件就復雜而且變數(shù)增加。但即使這樣,也還是很有希望,把損失控制在有限范圍內。
農夫也沒有抓住。
從4月11日《京華時報》介入起,危機演進到第三階段:媒體爆發(fā)階段。此時,回旋的余地,已經比較小了。企業(yè)不可避免地,必有經營和品牌的雙重損失。但應對得當,依然可以減少損失,部分甚至轉危為機。
但,農夫選擇了和媒體對抗。這樣,把事件人為推進到了一般的危機事件不會到達的第四階段——騎虎難下、越走越遠、無法回頭階段。
通過以上的危害分析,我們可以很容易知道,各個階段,作為危機主體,農夫應該怎么應對。即使在某一階段應對失當,在下一個階段還有挽回余地,至少可以做到不會變得更壞。
但是,農夫在關鍵點控制上連續(xù)三次自殺式失誤。我們試著分析分析,他為什么這樣決定。
第一次自殺:讓消費者怒找媒體。這次危機最初的最初,看起來,農夫好像是躺著中的槍。
因為,事件的第一階段,是消費者李女士在3月8日——典型的3.15前夕,拎了一箱水到21cn網站投訴。如果確有李女士這位消費者,如果李女士確實是消費者,那么,我們有理由相信,她在找到21cn網站以前,應該是和農夫接觸過的。因為按照邏輯,消費者在尋求媒體或法院幫助之前,往往會有三個階段要經過:找生產商或銷售商協(xié)商、消協(xié)投訴、工商調解。而這幾個階段,是企業(yè)處理危機的黃金三階段。因為,此時的危機,屬于個案危機。
從危機公關的角度講,李女士不是普通的消費者,21cn網站也是很有運營經驗的媒體。因此,農夫在這個階段搞定危機,必是要付出較大代價的,估計農夫不肯付出。因為公開的資料有限,我們不知道,李女士都走過哪些維權路,因此,不好判斷,農夫這一刀,是自殺的,還是天上掉下來一刀。但不管怎樣,這一刀,農夫傷得不輕。
第二次自殺:不痛不癢地和21世紀磨了一個月的洋工。要說起來,農夫本身運氣并不差。因為,一般說來,在媒體介入和媒體爆發(fā)之間,并沒有太長的緩沖期,按正常的危機發(fā)展路徑,一般能有3天到一周。特別是,如果最初報道的媒體是強勢媒體的話,那么媒體介入往往直接演進成媒體爆發(fā)。比如2005年央視報道光明河南工廠回爐奶,當天就成了紅色危機。但這次,從21cn網站3月14日的報道起,到4月11日京華時報“農夫標準不如自來水”的報道出籠,差不多有將近1個月的時間。雖然21cn網站還派出記者去湖北丹江口農夫的水廠探訪,并陸續(xù)刊發(fā)了《農夫山泉丹江口水源地上演“垃圾圍城”水質堪憂》、《農夫山泉水源地調查二:藏污納垢或因選址不佳》等,甚至于4月8日以一篇《農夫山泉自訂產品標準允許霉菌存在》,將事件引向了標準方向,但事件一直不溫不火。
也可能正是因為這種不溫不火,給了農夫錯覺,以為農夫的品牌硬度,可以扛過這樣的小小不言,于是拋棄了公關必須堅持的積極認錯、超預期承諾、及早修復等基本原則,想通過兵來將擋式的應對,將就過去。
結果幾乎是必然的。這次自殺,可以說重創(chuàng)了農夫,因為,他已經避無可避地迎來雪雨風箱嚴相逼了。
第三次自殺:和京華時報死磕??梢哉f,這樣的公關幾乎完全不可想象。但如果一定要從農夫的角度理解的話,那就是,他們可能認為,這個事,已經拖了這么久也沒鬧大,要不是京華時報兇猛介入,可能就這樣過去了。因此,他們把媒體爆發(fā)后完全不可控的失落、罪與罰、確切的損失、未知的結果、一切恨等全都記在京華時報賬上了。于是他們采取了看似順理成章其實不可理喻的辦法:較勁。4月14日,農夫山泉針對京華時報的報道再次發(fā)公告罵京華時報無知且強詞奪理。4月15日,農夫山泉高調回復京華時報:“你跑不掉,也別想跑!”。通過把京華時報架上“信口雌黃”等的架子,還撤掉梯子,讓京華時報無路可退,結果,讓危機更上層樓。可是稍加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第一,農夫不在媒體介入和媒體爆發(fā)期間及時剎車,及時應錯,及時修補,錯不在別處,實在自身;第二,農夫這種惱羞成怒,把危機公關演變成了危機制造。
當然,農夫也恨京華時報的新聞源——中國民族衛(wèi)生協(xié)會健康飲水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馬錦亞。而馬錦亞后來在接受其他媒體采訪時說的話,部分道出了農夫的錯誤與傲慢:“因為它原來是我們的會員,我們做每件事情,一直都要跟他們溝通,他們不但置之不理,而且非常傲慢”;這還不算,“我們一般先和企業(yè)溝通,企業(yè)認錯改了就行了,我們不會對外公開。但是如果你不改,我們肯定要通過輿論的手段實施壓力,他們就跟我們不溝通,是中斷的。”
通過以上分析,農夫在這次投訴門到標準門的危機處理中,應該怎么進行關鍵點控制,已經一目了然了。但農夫卻一而再、再而三地進行自殺式公關,確實令人匪夷所思。其倔強,也嘆為觀止。
農夫的品牌基因里,天然流淌著戰(zhàn)斗的血液。這是很難能可貴的,也是其成長的重要力量。甚至也因此贏得過一些公關的戰(zhàn)斗,比如2009年??诠ど贪l(fā)布消費警示事件。但是,危機和危機不一樣,完全占據(jù)道德和法律的高地時,勇敢戰(zhàn)斗是美德,但危機變了,應對方式也必須因事而異;她更不應該因此變成戰(zhàn)斗狂人,像堂吉訶德一樣,各種假想敵人,因為,你不可能一個人和所有人戰(zhàn)斗,和同行,和行業(yè),和媒體。
公關是有鐵律的,也有明確的脈絡可循。意氣用事,不是公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