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第一次去西餐廳,大家都動手了,我卻不敢,因為我不知道哪只手拿刀,哪只手拿叉,滿桌的餐具,唯有勺子是我熟悉的。好在,坐在我身邊的朋友,他看出了我的尷尬,為我解圍:“‘秀才做田,鍬不如手,不行就用手拿!都是中國人,想怎么拿就怎么拿!”還特意放下叉子,陪我用勺子。
好不容易對付完西餐,朋友低聲提醒我:“以后出席陌生場合,不熟悉的,且不忙動手,看別人怎么做,你就怎么做!”這句話使我仿佛得了真經(jīng),醍醐灌頂。
從不避諱我的孤陋寡聞,進餐廳,我不敢點菜,因為我不清楚,那些詩意的菜譜背后,隱藏的是怎樣的一道菜。一則笑話,說一個識字不多的莽漢,進餐廳點菜,看見“某某羹”,雖不認(rèn)識這個“羹”字,但發(fā)現(xiàn)下面有個“美”字,斷定這道菜味道肯定可口。于是,點了十多樣羹湯,當(dāng)服務(wù)員把一盆盆湯水端上來時,客人們都傻了眼。我害怕鬧這樣的笑話,朋友聚會點份餐,我就“照葫蘆畫瓢”,別人點什么,我就點什么。
其實,我這樣“蹭生活”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了。愛人讀研究生班時,為了復(fù)習(xí)參加研究生考試,暑期,我也去他們學(xué)院。恰逢大學(xué)里為中學(xué)外語教師培訓(xùn),我每天都去“蹭課”。一個教口語的外教,為了接觸最地道的英語,我成了他的“跟屁蟲”。我總是提前去占第一排座位,因為這樣聽得效果更好。或許是我專注的神態(tài)打動了外教,每次提問,他總喜歡問我,但我畢竟不是科班出身,面對他期待的眼神,我只好紅著臉,站起來說:“I am sorry!”雖然問題答不上來,畢竟受過真?zhèn)?,外語聽力也小有長進。
其實,生活就是這樣,不是你“蹭生活”,就是被“生活蹭”。一天晚上,我正在寫文章,QQ表情中有個頭像不斷閃爍。通常,寫文字的人無事是不互相打擾的。點開一看,是位熟悉的文友。她說:“很苦惱,寫不出來!”“寫不出來就不寫了,休息一下!”于是陪著她隨意地閑聊。她問:“你們巢湖和大海有什么區(qū)別?”我說:“大海是蔚藍的,巢湖是白色的!”“還有呢?”“大海是深沉的,湖泊是淺薄的;大海不輕易發(fā)怒,但咆哮起來,驚濤駭浪;湖泊總在絮叨,卻又不能排山倒?!蠛S心行缘年杽偅从信缘年幦帷痹谝粏栆淮鹬?,我挖空心思,把自己對大海、湖泊的不同表述出來。幾天后,看見她發(fā)表了一篇關(guān)于大海的散文,看了看,里面有三分之一是我的思想。沒想到,還有“蹭文字”的。
去銀行取錢,看見大廳的椅子上坐滿了人,心里“拔涼”,不知道要等多久,拿到號,發(fā)現(xiàn)前面沒幾個人,原來大熱天,這些人是來“蹭涼”的。不禁釋然,生活中,蹭與被蹭,一種是態(tài)度,一種是資源,都是借東風(fēng)。
(轉(zhuǎn)載自《江淮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