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潔瓊
現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班主任奮斗在教育的第一線,對這種情況屢見不鮮。當遇到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有責任感的教師出于“不讓任何一位學生掉隊”的想法,總是會想方設法從不同的角度去解決問題,以期望能夠探索出新的教育方法,在我的教育工作中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案例:
一、案例
一陣刺耳的尖叫聲劃破原本安靜的校園,伴隨而來的是號啕大哭的聲音,我急忙從辦公室跑到教室看看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只見小陳(化名)坐在地上,就像個小嬰兒一樣閉著眼睛毫無顧忌地哭著,在周圍散落著他自己的學習用品,桌椅已是亂七八糟。小陳是二年級的一名學生,在班級里一直是一個聽話的孩子,每次在校園里遇到我總會甜甜地送上一句“姚老師好”,這么一個乖巧的孩子在經歷了一次挫折之后變成了一個讓老師頭疼的孩子。在帶小陳的兩年中,我有4個多月請產假,等我休完產假回來上班的第一個星期,就發(fā)現他和以前很不一樣,遇到一點點事情就大哭大鬧。一個心地善良、品德優(yōu)良的孩子怎么會在短短的4個多月時間里發(fā)生這么大的轉變,我?guī)е蓡柸フ宜母改负痛艺n的老師了解了一下,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在他和好朋友玩的時候不小心出現了意外,他的好朋友摔成了輕度腦震蕩,不管小陳的父母帶著孩子如何道歉,受傷孩子的父母就是不依不饒,一定要找他負責任,還要小陳和他父母立下一張承諾書,如果以后有什么后遺癥要他全權負責到底。這件事情在他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創(chuàng)傷,那種傷害好比是身體上的傷痛,一直折磨著他,有一段時間晚上睡覺都做夢夢到對方的父母追著他要他負責。從此以后,他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小心、不是故意的”,沒有“原諒、寬容”,所以他的心里就容不下任何人的“不小心”和“道歉”。
二、案例分析
小陳在與好朋友玩耍中不小心把對方絆倒,無論其父母如何道歉,對方父母還是不依不饒,這在小陳心里留下了陰影,并且難以釋懷。小陳的心理正處于發(fā)展時期,本身就存在著情感、知識等各種矛盾,這件事使他內心開始質疑“寬容”和“原諒”這些品質。心理學家指出:兒童的心理健康需要良好的環(huán)境,這里所說的環(huán)境包括育人環(huán)境和教學環(huán)境。其實我認為還應存在一個社會環(huán)境,如果不考慮對方父母就此事件作出的反應正確與否,就社會環(huán)境而言,對方父母的行為是給小陳形成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小陳不僅僅是不再寬容和原諒別人,或許還不再信任身邊的小朋友,并且將這一事件的影響壓在心底,有一個小火花便會爆發(fā)情緒。加上之前的教師沒有及時地處理好小陳的心理問題,導致他的心理問題不斷蔓延。同時還有家庭的原因,家長的責怪、埋怨使本來就不懂世事的小陳受到更大的委屈,本來是小孩子之間的打鬧玩耍,并不是有意為之,父母對小陳的心理疏導沒有做到位,也是小陳心理問題形成的重要一環(huán)。我在案例中的做法是通過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懷和關注,讓老師加入小陳的心靈支持系統(tǒng),使他在學習生活中,一旦遇到麻煩就能想到有姚老師一直在支持他,盡全力幫助他,以此打開小陳心靈上的枷鎖,建立起我和他心靈溝通的橋梁。
三、對策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要將學生作為工作的中心,以平等的方式和學生進行交流,這種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解決問題的基礎,有助于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有著良好的心態(tài)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影響的,同樣教師的心理也會受到學生心理的影響,這就需要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遇到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這種良好的師生關系將會發(fā)揮效用,更有助于問題的解決,就像案例中小陳對我的態(tài)度一樣,一個讓他信任的人更容易走進他的內心,這種師生關系正是一種良好的心理氛圍,對學生和教師都是有利的。
2.重視每一名學生
教師在與學生交往中,應該消除所謂的優(yōu)生、差生等概念,學校沒有問題學生,只有各種各樣學生的問題,班主任的職業(yè)要求就在于解決這些問題,但是傳統(tǒng)的教育只是培養(yǎng)了一批批好學生,對有些學生的重視不夠,使得這些差距被人為地拉大。我認為教師應該重視每一名學生,面對各種學生的問題不應是排斥,而是積極地去解決,使他們獲得尊重,上述案例中的小陳就是感覺到老師其實是關心我的,是重視我的,這樣他才能漸漸放開心扉,慢慢走出陰影。教師在具體的操作上,要因學生而異,能打開每位學生心靈的那把鑰匙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在平等的基礎上重視每位學生是不變的本質。
3.家庭的關系不可或缺
家長對孩子加以關心是每位家長的義務,但是很多事情發(fā)生后,家長處理得不到位,使得孩子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案例中小陳的問題在家長那里沒有得到很好的排解,最終激化成心理矛盾,家長要抽出時間用理解、寬容和尊重等滋養(yǎng)孩子的心靈,美好的心靈比學習更重要。家長對孩子心理問題的忽略,是沒有認識到孩子所處的心理階段,孩子并不能像大人那樣去思考問題,他們的本性是天真的,分析問題的途徑是狹隘的,如果家長給予的不是理解、鼓勵和支持,那么很容易造成孩子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4.傾聽學生(孩子)的內心
教師要傾聽學生的內心,父母要傾聽孩子的內心,這種傾聽有助于對孩子心理的把握。如果教師不懂得傾聽,那么在處理學生的問題時會變得棘手。家長如果只是命令,而不去傾聽,那么會增大和孩子之間的隔閡。無論是教師,還是父母都應該“蹲下來”多和孩子們說說心里話,聽聽他們的心里話,一些較輕松的話題便能獲得孩子的內心認知,讓我們的孩子在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中,在溫暖和諧的親子關系中,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北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