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橋引原名虎渡橋,位于福建省九龍江北溪下游,漳福公路干線上。江東橋是我國古代十大名橋之一。它與泉州的洛陽橋,晉江的安平橋,福清的龍江橋合稱為古代“福建四大石橋”。近年又被《世界之最》書籍列為世界最大的石梁橋。據(jù)《讀史方輿紀(jì)要》稱:“江南石橋,虎渡第一”。江東橋這段溪流,古稱柳營江,原是通津渡口,江東橋因“在郡之寅方”寅屬虎,故稱虎渡。這里兩岸峻嶺對峙,萬壑并趨,江寬流急,波濤洶涌,駕舟渡江,進寸退尺,令人觸目驚心。
江東橋的石梁每條長22至23米、寬1.15至1.5米、厚1.3至1.6米,重達近200噸。這是橋梁建筑中的偉大創(chuàng)舉,中外建橋史上的奇跡。
江東橋自肇建以來,幾經(jīng)興廢,歷時700余年。經(jīng)元、明、清各代,石橋又屢毀屢修,據(jù)史書記載共有十余次。特別是明嘉靖十八年侍卿王石沙發(fā)動再興修,并由郡守顧四科募民施工,隔年冬,新建的石梁橋即告落成。梁石最重的近二百噸。在古代要開采如此巨大石梁,其難度是不可設(shè)想的,而用什么工具,運到江邊,架上橋墩,至今還是一個謎。
據(jù)《龍海風(fēng)物志》記載,江東河“兩岸峻山對峙,萬壑并趨,江寬流急,波濤洶涌,駕舟渡江,進寸退尺,令人眩目怵心”。南宋紹熙年間(1190-1194)郡守趙逖伯在江東河以聯(lián)艘建造浮橋,開創(chuàng)建造江東橋歷史之先河。嘉定七年(1214)郡守莊夏始于此壘石為墩,建造木橋。建成后命名“通濟橋”,又稱“虎渡橋”。
梁專家茅以升說,江東橋?qū)ξ覈酥寥澜绲臉蛄何幕芯烤哂信e世矚目的價值。2001年,江東橋被國務(wù)院確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中國古代橋梁史上,江東橋以其橋梁跨度大、橋板長、重量重(石板條長達18米,重達100多噸,最重達200多噸)占有重要地位。江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也有顯著地位。如英國的李約瑟博士親臨考察后,在《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史》這樣評價:“在中國的其他地方和國外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可同它相比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