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嘉
摘 要 目的 通過對玻璃纖維樁與鑄造金屬樁在牙體殘缺臨床修復中的療效及抗折裂性能比較,為臨床修復應用提供理論參考依據(jù)。方法 以我院近年來收治的172例234顆牙體殘缺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隨機分成2組。A組患者89例,患牙共計167顆,采用玻璃纖維樁核+烤瓷冠修復;B組患者83例,患牙共計167顆,采用鈷鉻鑄造金屬樁核+烤瓷冠修復。以2年期為限對患者進行隨訪并進行詳細記錄,主要從樁核折斷、牙冠松動、牙根折裂、牙齦色澤及根尖周炎等方面進行比較,并采用SPSS 1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比較其差異性。結果 在對172例患者進行的隨訪中,失訪21例,成功回訪151例,患牙合計201顆。其中A組患者79例,患牙153顆,成功134顆,失敗19顆;B組患者72例,患牙148顆,成功116顆,失敗32顆。A組患者無牙根折裂現(xiàn)象,樁核折斷9顆,樁核松動2顆;B組無樁核折斷,牙根折斷11顆,樁核脫落或松動12顆,統(tǒng)計分析可知,在樁核折斷、脫落或松動,及樁根折裂方面有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牙冠脫落或松動及牙齦病變上,A組患者牙齦變色5顆,牙冠松動或脫落6顆,B組患者牙冠松動或脫落4顆,牙齦變色7顆,2組未發(fā)現(xiàn)根尖周炎,無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玻璃纖維樁在抗樁根折斷、樁核脫落等方面優(yōu)于鑄造金屬樁,在牙齦變色、牙冠脫落等方面無顯著差異性。
關鍵詞 玻璃纖維樁 鑄造金屬樁 抗折性能 臨床比較
由于外傷、齲損等致病因素造成牙齒硬組織的缺損,以及根管治療后因多種原因造成的牙根折裂,通稱為牙體缺損口腔疾病。隨著口腔材料學、樁核冠修復技術進步,借助新型樁核冠材料,恢復缺損牙齒的形態(tài)和功能,已成為當前牙體殘缺修復中普遍采用的技術。
早在1724年,F(xiàn)auchart就借助于木制樁釘來實施無髓牙根的固位[1]。20世紀60年代出現(xiàn)的鑄造金屬樁,以及采用銀汞合金或復合樹脂技術來修復殘冠殘根,都取得了一定治療效果[2]。但由于金屬樁釘與根管壁之間密合性不夠,再加上金屬樁彈性模量較高,很容易發(fā)生變形、斷裂、銹蝕等,導致臨床失敗。鑄造合金樁核具有較好的機械強度和物理性能,再加上根管印模技術在鑄造中的應用,使得鑄造樁與根管之間的吻合更加緊密[3]。臨床中,金屬樁修復操作流程復雜、金屬致敏性、易腐蝕變色、復診次數(shù)多。在靜態(tài)機械力學和動態(tài)力學實驗分析中[4],金屬樁因其與牙體本質間的硬度差異性,使得金屬樁在模擬日常咀嚼試驗中,其抗載荷能力不均衡,導致金屬樁根折現(xiàn)象的發(fā)生。90年代,Duret等[5]將碳纖維與環(huán)氧樹脂等復合材料制作的預成樁釘引入口腔修復領域。碳纖維材料強度高,彈性模量與牙本質接近,在進行咀嚼應力試驗時,能夠有效分散應力,從而減少纖維樁根折的發(fā)生,尤其是玻璃纖維樁因其優(yōu)越的理化性能,良好的彎曲強度和抗拉伸性、抗腐蝕性、生物相容性等特點,應用范圍日益普遍。本文對采用不同牙體缺損修復技術(玻璃纖維樁與鑄造金屬樁)的患者,觀察術后牙齒修復體中出現(xiàn)的樁核脫落、折斷,牙冠脫落、牙根折斷、以及牙齦變色和根尖周炎等癥狀,比較玻璃纖維樁與鑄造金屬樁在牙齒缺損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有效性。
1 材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以我院近年來收治的172例234顆牙體殘缺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男性患者98例,女性患者74例,年齡范圍19-69歲。A組患者89例,患牙共計167顆,采用玻璃纖維樁核+烤瓷冠修復;B組患者83例,患牙共計167顆,采用鈷鉻鑄造金屬樁核+烤瓷冠修復。
1.2 修復材料
macro-lock illusion x-ro 玻璃纖維根管樁(法國RTD),高強度復合樹脂(美國3M公司),硅橡膠(意大利金瑪克),美國Ultradent公司排齦線,富士Ⅱ樹脂玻璃離子水門?。ㄈ毡靖皇抗荆掋t合金樁及烤瓷全冠(廣東爵冠義齒公司)。
1.3 修復方法
A組先用G鉆預備根管,再用配套鉆成形,使其深度得到根長的(2/3-3/4),距離根尖約3-5mm,將直徑對應的纖維樁植入根管,查看樁道特征,并做標記,使用渦輪機金剛砂車針打磨纖維樁,清潔吹干后備用。
粘結工藝處理:按照macro-lock illusion x-ro使用說明,首先蘸選酸蝕劑對根管進行酸蝕30s,用紙吸干;然后混合粘結劑(1:1方式),用毛刷蘸取并涂抹根管內壁,吸干多余混合液并等待30s;將粘結劑用注射槍頭注入樁道,并放入纖維樁,靜待4min或者光照30s;對牙體粘結面進行酸蝕處理,吹干,涂抹粘結劑并用復合樹脂堆塑成核,拋光修整后用硅橡膠制模并灌注石膏,送工廠定制鈷鉻烤金瓷冠。
B組對根管充填物實施清除處理,先用G鉆,達到預備深度(根長的2/3-3/4),保留3-5mm根尖填充物,并用大號G鉆、P鉆實施根管壁處理,使樁道直徑占根徑1/3,調硅橡膠材料,一次法完成灌模、取模操作,送加工廠定制鈷鉻合金鑄造樁核,對患者先行試戴,臨床效果適宜則實施富士Ⅱ玻璃離子水門汀粘結金屬樁。
全牙冠制作工藝:按常規(guī)要求預備基牙,使其得到1.5mm的牙本質肩領,壓排齦線,并取硅橡膠印模,比色合適后制臨時冠;制作烤瓷全冠,臨床試戴適宜后實施富士Ⅱ玻璃離子水門汀進行粘結。
1.4 療效判斷
2組均于6、12、18、24個月復診,療效判斷標準:成功為對患者修復體進行復診,咀嚼功能正常,無不適感,X線結果無病變;失敗為對患者修復體進行復診,出現(xiàn)以下任何一項即為失?。壕捉拦δ茈y以進行;出現(xiàn)牙冠脫落、牙齦變色、牙根折裂等現(xiàn)象;X線示根尖有病變。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軟件來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X2檢驗,當P<0.05時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172例牙體缺損患者進行修復并跟蹤隨訪,失訪21例,成功回訪151例,共計201顆患牙。其對照結果如表1:
對照2組數(shù)據(jù),其中A組患者79例,患牙153顆,成功134顆,失敗19顆;B組患者72例,患牙148顆,成功116顆,失敗32顆。A組患者無牙根折裂現(xiàn)象,樁核折斷9顆,樁核松動2顆;B組無樁核折斷,牙根折斷11顆,樁核脫落或松動12顆,A組與B組比較,在樁核折斷、脫落或松動,及樁根折裂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牙冠脫落或松動及牙齦病變上,A組患者牙齦變色5顆,牙冠松動或脫落6顆,B組患者牙冠松動或脫落4顆,牙齦變色7顆,2組均未發(fā)現(xiàn)根尖周炎,無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牙體缺損作為常見口腔科疾病,在修復治療中,當剩余牙齒部分難以提供有效固位和支持時,需要借助于樁核冠修復技術來延長牙齒使用壽命。理想的樁核材料需要具有高強度、耐輻射性、透光性好、彈性模量接近于牙本質,并且治療操作方便等特點。
3.1 鑄造金屬材料的臨床效果
金屬材料在牙體殘缺修復中的應用歷史較長,由于金屬樁與核在鑄造成形中的一體性,可以根據(jù)殘余牙體組織的具體特征來改變原有牙齒方向,因此具有較好的遠期修復效果[6]。在金屬樁材料的選擇上,貴金屬樁彈性模量小,生物相容性強,但價格偏高,非貴金屬樁因價格低而應用較多,鎳鉻合金因鎳元素的致敏性與鈹元素的致癌性而很少使用,鈷鉻合金的應用相對較為普遍。從臨床實踐來看,金屬鑄造樁因其剛性問題,會導致根管的應力過于集中,造成牙根折裂發(fā)生[7],同時金屬樁(除鈦金屬外)在實施核磁共振成像時,因圖像的扭曲變形易造成誤診。此外,金屬樁的易銹蝕性,也容易造成頸緣色澤變黑,誘發(fā)牙齦炎,從而限制了它的應用。
3.2 纖維樁材料的臨床效果
高強纖維材料特別是玻璃纖維、碳纖維、石英纖維,以及聚乙烯纖維的加入,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與耐腐蝕性,以及彈性模量與牙本質的接近,比傳統(tǒng)鑄造金屬樁有優(yōu)勢。特別是纖維樁材料表面的多孔性,能有效提高樹脂粘結劑的粘結效果[8,9],有利于確保牙本質與纖維樁構成一個整體,實現(xiàn)咀嚼應力的均勻分布,從而降低纖維樁根折發(fā)生率[10]。同時,玻璃纖維樁本身具透明性,無細胞毒性,抗疲勞能力強、不致過敏、不影響核磁共振成像,在臨床診療上易于操作,已經(jīng)成為臨床應用的發(fā)展趨勢。
3.3 修復失敗原因分析
從修復治療的臨床失敗原因來看,主要有樁核脫落、折斷、牙冠脫落、牙根折裂,以及牙齦變色,誘發(fā)性牙周炎癥等,其深層原因與樁核材料自身的彈性模量、強度、及抗腐蝕性和粘結性等有關。
3.3.1 彈性模量與抗折性 抗折分析是樁核冠修復失敗的首要問題,失敗根源主要有:結合殘缺牙體的生理分析,失去牙髓營養(yǎng)的供應后,牙本質開始變脆;在實施根管治療前的樁道預備,很容易造成牙本質的二次折裂;牙樁植入后,應力分布過于集中,也是造成牙根折裂的重要因素[11]。因此,增強修復體固位和強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剩余牙體組織的應力分布和組織完整性,從而導致抗折性能降低。彈性模量與樁核材料關系緊密,只有樁的彈性模量接近或略大于牙本質彈性模量時,牙體的應力分布才會趨于均勻。纖維樁的彈性模量,與金屬樁相比更接近牙本質彈性模量,因此,A組無牙根折裂現(xiàn)象,而B組發(fā)生牙根折裂11例,與其金屬彈性模量過高存在直接關系。
3.3.2 樁強度 樁的強度與樁的材料直接相關,金屬樁強度遠高于纖維樁,纖維樁強度已超過正常咀嚼力范圍(3-30kg)[12]。A組樁核折斷9例,B組無折斷發(fā)生,說明在受到較大的應力時,纖維樁較牙本質更易折斷,而金屬樁的強度更大,不易折斷。同時,結合樁的拆裂模式來看,纖維樁雖然發(fā)生折斷率高于金屬樁,但其修復可能性高于金屬樁,金屬樁一旦折斷,拆除修復難度相對較大,對牙體及周圍根管壁等組織造成較大損傷,還容易誘發(fā)根裂。
3.3.3 粘結性能 粘結失敗是導致松動脫落的關鍵因素,粘結劑作為樁核冠修復的重要材料,其粘結性能好壞直接關系到修復成功與否。A組6例患者出現(xiàn)的樁核松動/脫落,多與根管內表面處理不到位有關,影響粘結劑機械與化學固位作用,B組患者出現(xiàn)的4例牙冠松動/脫落,與其使用的玻璃離子水門汀粘結劑有關。
3.3.4 抗腐蝕性 金屬樁核易受到腐蝕,導致牙根及牙齦變色,甚至對口腔造成嚴重危害。纖維樁高耐腐蝕,能夠有效提高樁核安全性。A組5顆牙齦變色多與烤瓷冠有關,而B組7顆牙齦變色與其金屬樁及烤瓷冠都有關系。
4 結論
牙體殘缺修復中,玻璃纖維樁在預防樁核脫落、牙根折裂等方面優(yōu)于鑄造金屬樁,而在牙冠脫落、牙齦變色等方面無明顯差異。
參考文獻
[1] Gold man M, DeVitre R, Pier M. Effect of the dentins meared layer on tensile strength of cemented posts[J]. J Prosthet Dent, 1984, 52(4):485-488.
[2] Shillingburg HT Jr, Fisher DW, Dewhirst RB. Restora -tion of endodontically treated posterior teeth[J]. J Prosthet Dent, 1970, 24(4):401-409.
[3] Gisele Rodrigues da Silva, Paulo Cesar de Freitas Santos-Filho, Paulo Cezar Simamolo-Junior, et al. Effect of post type and restorative techniques on the strain and fracture resistance of flared incisor roots. [J]. Braz. Dent,2011 ; 22(3): 230-237.
[4] Hayashi M, Sugeta A, Takahashi Y, et al. Static and fatigue fracture resistances of pulpless teeth restored with post-cores[J]. Dent Mater, 2008, 24(9): 1178-1186.
[5] Duret B, Reynaud M, Duret F. New concept of corono-radicular reconstruction:The composipos(t1)[J]. Chir DentFr, 1990, 60(540):131-141.
[6] 譚建國,汪泳.根管壁薄弱的殘根的保存修復.[J].中國口腔醫(yī)學繼續(xù)教育雜志,2008.11(2):51.
[7] Lassila LP.Tanner J,Le Bell AM. et al. Flexural properties of fiber reinforced root canal posts. [J]. Dent Mater. 2004,20: 29-36.
[8] Macedo VC, Pari a e Silva AL, Martins LR,et al. Effect of cement type,relining procedure, and length of cementation on pull-out bond strength of fiber posts. [J] J Endod.2010,36: 1543-1546.
[9] Leitune VC, Collares FM,Werner Samuel SM, et al. Influence of chlorhexidine application at longitudinal push-out bond strength of fiber posts. [J].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2010,110: 77-81.
[10] 卜小兵. 玻璃纖維樁和鑄造核樁修前牙的效染觀察[J].海南醫(yī)學.2010,21(8): 79-80.
[11] Santos AR Meira JB,Tanaka CB, et al. Can fiber posts increase root stresses and reduce fracture[J]. J Dent Res, 2010,89: 587-591.
[12] Heidecke G,Butz F, Strub JR, et al. Fracture strength and survival rate of endodontically treated maxillary incisors with approximal cavities after restoration with different posts and core systems: an in-vitro study. [J]. J Dent. 2001, 29: 4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