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童國慶
北半球的大堡礁
撰文 童國慶
伯利茲美景
洪都拉斯首都伯利茲的沿海區(qū)域是一處杰出的世界海洋遺產(chǎn),這里有北半球最大的堡礁系統(tǒng)、海上環(huán)礁、幾百個沙洲、紅樹林、沿海湖和河流入海河口。該系統(tǒng)的7個站點能夠完整地展示堡礁一些生存受威脅物種的發(fā)展和進化,包括一些海龜、海牛和鱷魚等。
伯利茲大堡礁保護區(qū),北起墨西哥邊境,南靠危地馬拉國土海域。伯利茲海底大陸架和大堡礁系統(tǒng),是世界上第二大珊瑚礁系統(tǒng),也是大西洋加勒比海地區(qū)最大的珊瑚礁群。在大陸架和堡礁之間是廣袤的海洋湖,湖的深度從北向南不斷加大。在湖北部,平均水深一般2~3米,湖底平坦,湖面寬達20~25千米。在伯利茲城南部,大陸架逐漸加深,湖變成深達65米的洪都拉斯海灣。
伯利茲的燈塔珊瑚礁
在大堡礁和環(huán)湖礁之間,分布著大約450個沙灘和紅樹林珊瑚礁,有小的臨時性的小沙丘,還有能夠居住人類的永久島礁。
伯利茲大堡礁保護區(qū)內(nèi)的陸地植物有178種,海洋植物種類達247種,魚類超過500種,珊瑚種類超過50種,另外,還有45種水螅和350種軟體動物,其他還包括多樣的海綿、海洋蠕蟲和甲殼類動物。該世界海洋遺產(chǎn)保護區(qū)還生活著一些珍稀物種,包括西印度海牛、綠海龜、玳瑁、龜和美洲鱷等;珊瑚礁和環(huán)礁上還生活著一些珍稀的鳥類,主要是一些海鳥和水禽,包括半月島上的紅腳鰹鳥、格洛弗礁上的鷗鳥等。
其他值得關(guān)注的繁殖鳥類還包括褐鵜鶘和大軍艦鳥等。伯利茲珊瑚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獨特性還在于,其島礁的種類、規(guī)模和珊瑚的豐富程度在西半球首屈一指,其原生態(tài)的生長環(huán)境也是不可多得的。這里還有一些不尋常的物理特征,包括大陸架邊緣附近連續(xù)的大堡礁以及比較深的大陸架湖形成的迷宮一樣的珊瑚礁,還有不尋常的小范圍珊瑚礁、環(huán)礁和大型海上紅樹林珊瑚礁等。
存在于沿海和珊瑚礁上的瑪雅遺址及貝冢表明,大約2500年前,瑪雅人曾使用這些珊瑚礁捕魚。大約在公元前300年到公元900年之間,瑪雅人曾在該海域大范圍地捕魚,并在附近的珊瑚礁上進行貿(mào)易交換;他們還在珊瑚礁上修建禮儀中心和墓地。隨著瑪雅文明的衰落,伯利茲大堡礁的自然資源基本上數(shù)百年沒有被人類利用,早期的西班牙探險家們來到過這里,但也僅僅是在這里修復(fù)他們的航船以及進行淡水收集等活動。
伯利茲
17世紀初期,伯利茲大堡礁卻成了海盜的天堂,這些海盜主要來自英國,他們依靠大堡礁所提供的豐富海洋資源生存,同時,海盜在這里經(jīng)常洗劫西班牙和英國過往的商船。隨后,許多海盜以及來自尼加拉瓜的清教徒商人逐漸在珊瑚礁落戶定居,成為當(dāng)?shù)氐臐O民和種植園主。從那時起,有很多移民潮造成很多人來到伯利茲沿海和珊瑚礁居住,包括加里富納人、墨西哥人以及近代的美國人和其他外國人,他們都被這里美麗的珊瑚礁及其周邊環(huán)境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