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焱 肖揚
反對針對婦女的暴力,我們走了多遠?
馬焱 肖揚
中國/聯合國人口基金第七周期項目“反對針對婦女的暴力”于2012年11月中旬對湖南省瀏陽市和河北省承德縣兩個試點縣市開展了基線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最近兩年試點地區(qū)針對婦女暴力的發(fā)生率有所降低,遭受暴力的婦女向相關職能部門的求助率與過去相比有很大提高,但仍存在婦女主動求助不足、相關職能部門服務提供者較少、服務經費缺乏、反暴力工作沒有納入部門工作考核范圍等問題。暴力類型的變化尤其是精神暴力發(fā)生率的快速提高對于干預行動提出了新挑戰(zhàn),遭受暴力的老年婦女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解決婦女受暴力侵害問題黨政部門的責任主體作用亟待加強。
針對婦女的暴力;多機構合作;基線調查
反對針對婦女的暴力超出了反對家庭暴力的范疇。1993年聯合國通過的《消除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宣言》指出:“針對婦女的暴力”是指“任何基于性別的造成或可能造成婦女的身心方面、性方面的傷害或痛苦的暴力行為,包括威脅采取這類行為、強迫或任意剝奪自由,而不論其發(fā)生在公共生活還是私人生活中?!蹦壳皣鴥戎饕獋戎赜诩彝ケ┝Φ难芯亢蛯嶋H干預,對于更為寬泛的既包括私人生活領域又包括公共生活領域的針對婦女暴力的研究和干預相對較少。聯合國人口基金和全國婦聯合作開展的“反對針對婦女的暴力”項目對此做出了有益探索。
聯合國人口基金和全國婦聯第六周期援華項目“反對針對婦女的暴力”于2008年下半年開始在湖南省瀏陽市和河北省承德縣進行試點。幾年來,在當地政府和項目人員的共同努力下,試點地區(qū)出臺了中國第一個反對針對婦女暴力的地方性法規(guī),下發(fā)了“人身保護令”,初步建立了多部門合作援助受暴力侵害婦女(以下簡稱“受暴婦女”)的轉介服務機制。為更有效地開展預防和制止反對針對婦女暴力的活動,聯合國人口基金和全國婦聯在項目第七周期開始之際于2012年11月中旬對以上兩個試點縣市展開了基線調查。
此次基線調查的主要目的有三:一是了解試點地區(qū)民眾對針對婦女暴力行為和多部門干預服務的認知;二是準確掌握試點地區(qū)受暴婦女的數據;三是了解多部門合作反對針對婦女暴力的情況。調查對象包括三個人群:一是試點地區(qū)的普通婦女;二是受暴力侵害的婦女;三是各相關部門服務提供者和管理者。
調查方法主要采用定量調查和定性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定量調查以湖南省瀏陽市葛家鄉(xiāng)金塘村和河北省承德縣下板城鎮(zhèn)朝梁子村992名15—64歲的婦女作為調查對象。其中,承德縣試點村回收問卷468份,有效問卷為468份;瀏陽市試點村回收問卷524份,有效問卷519份,共992份。調查對象中既包括有受暴力侵害的婦女,也包括沒有受暴經歷的普通婦女。定性調查主要通過個案訪談來完成,訪談對象包括婦聯、派出所、法院、司法鑒定所、民政、法律援助中心等部門的服務提供者,共計27人。訪談受暴婦女9人。
1.被調查者的基本信息
參與本次問卷調查的調查對象均為女性。從年齡方面看,調查對象從18周歲到64周歲不等,平均年齡接近44歲。從文化程度上看,調查對象大多為初中,所占比例超過50%;小學及以下、高中及中專分別約占30%和15%,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調查對象所占比例較小,不到4%。從婚姻狀況方面看,調查對象多為在婚女性,比例占調查對象總數的92.3%。從生育情況來看,調查對象中有接近93%左右的人育有子女,沒有子女的僅占7%左右。
2.針對婦女暴力的發(fā)生情況
問卷調查中分別詢問了調查對象的終身受暴情況和最近兩年的受暴經歷。調查數據顯示,河北承德和湖南瀏陽女性的終身受暴率分別為28.6%和30.5%;最近兩年河北承德和湖南瀏陽女性的受暴率分別為12%和19.1%(見圖1)??梢钥闯觯c以前相比,最近兩年針對婦女暴力的發(fā)生率在下降。
圖1 承德和瀏陽試點地區(qū)女性的終身受暴和近兩年受暴情況(%)
從調查對象經歷的受暴類型看,既包括家庭暴力,也有性侵犯(強奸、性騷擾)、經濟控制等;從受暴形式上看,既包括身體暴力、精神暴力,也有性暴力等。調查數據顯示,婦女遭受的暴力處于前三位的分別是“持續(xù)幾天不被理睬”、“受到侮辱/謾罵/威脅/恐嚇”、“被丈夫強迫過性生活”,婦女選擇這三項的比例分別為9.3%、5.5%和5%(見圖2)。從數據可以看出,農村婦女遭受暴力的類型是多樣的,從受暴形式上看,目前遭受精神暴力的比較大。此外,尤為值得關注的是,婚姻內的性暴力問題也比較突出。由于這一問題的隱私性,現實生活中較少有女性愿意公開承認遭受過這種暴力。盡管如此,調查發(fā)現選擇遭受這一暴力形式的女性比例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高的,足以說明這一問題的嚴峻性。
圖2 調查對象遭受不同類型暴力的情況(%)
分年齡看婦女的受暴情況,中老年婦女的受暴率相對較高。兩個試點縣市的被調查者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受暴情況最嚴重(見圖3)。訪談中庇護所的服務提供者談到:“來我們庇護所的中老年婦女居多,年輕婦女較少。比如,前不久就有一個70多歲的老年婦女,掙不到錢了,兒子不養(yǎng)她,還打她,就來我們這里了?!狈稍行牡墓ぷ魅藛T也有類似的看法。面對老齡化加速發(fā)展的趨勢,如何維護老年婦女的人身權益,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圖3 分年齡兩個試點地區(qū)的暴力發(fā)生率(%)
關于暴力的發(fā)生率,在訪談中了解到,無論是職能部門的服務提供者,還是受暴婦女,均表示最近兩年來,身邊發(fā)生暴力的現象有所減少。但是主動到職能部門求助的受暴婦女則有所增多。婦聯系統(tǒng)的工作人員指出:“通過做宣傳,這兩年主動到婦聯來請求幫助的受暴婦女比過去多多了,有時一天都能來好幾個,過去沒有過這種情況。以前許多婦女就忍了,不會來找(婦聯)。”但同時強調說:“這不能說明發(fā)生暴力的情況比以前多了,只能說婦女的維權意識比以前提高了,過去受暴,往往忍著,不往外說,現在知道施暴是違法的,社會上有部門管,我們的項目一直在宣傳,婦女應打破沉默,依法維權?!痹谂c受暴婦女的訪談中,也發(fā)現婦女的維權意識在提高。當問到受暴起始時間和求助時間時,絕大多數受暴者都表示:“受暴已有好多年了,過去壓根兒就沒想過要請其他部門幫助解決,都是自己先忍著,希望丈夫今后能改好;可是丈夫一直也沒改,現在知道了婦聯、派出所能幫助,就去了?!?/p>
3.對“針對婦女暴力”基本知識的認識和態(tài)度
問卷調查中,在“針對婦女暴力的基本知識”部分,設置了“婦女在家里經常被丈夫毆打”,“強迫婦女賣淫”,“溺棄、虐待女嬰”,“拐賣女性”,“家庭成員逼迫孕婦做人工流產”,“不育或生育女孩的婦女受到歧視”,“遭到女友或妻子拒絕后,男性仍堅持發(fā)生性行為”,“不讓女孩上學”,“成年男性與14歲以下的女孩發(fā)生性關系”,“雇主以性要挾作為提升女下屬的交換條件”等20個情景事件,內容涵蓋了不同的暴力類型,目的是考察調查對象對不同暴力類型的認識狀況。數據顯示,大多數調查對象贊成這20個情景事件屬于“針對婦女的暴力”。其中,認為“婦女在家里經常被丈夫毆打”,“強迫婦女賣淫”,“溺棄、虐待女嬰”,“拐賣女性”和“家庭成員逼迫孕婦做人工流產”這5個情景事件在“針對女性的暴力”的所占比例中位居前5位,認同率均超過80%??偟膩砜?,在我國農村,女性對暴力的認識已經從過去單一的肢體暴力向精神暴力、性暴力、經濟控制等多維角度轉變。同時,不難發(fā)現,大多數被調查女性對行為暴力最敏感,認識層面大多停留在直接的、行動上的暴力層面,而對一些語言暴力、態(tài)度/觀念暴力的認識不夠深入,警惕度不夠高。
本次調查還對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產生的一些模糊認識進行了考察。調查數據顯示,有接近77%的被調查者同意“任何情況下丈夫/男性都不能打罵妻子/伴侶”;有超過65%的人不同意“女性受到侵犯或強奸是因為她們穿著太暴露”,或者是“她們沒有自我保護意識”,并有超過67%的女性不同意“男性有性侵犯行為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性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這些數據說明,絕大多數農村婦女不再認為女人遭受性侵犯是女人的過失,男人應當承擔責任,當地政府和警察應介入。不同意“家庭暴力是家庭私事,警察和政府部門不宜介入”、“為了家庭和孩子,女人應該忍受暴力”的比例分別達到75.6%和78%。
與此同時,調查結果也顯示,仍有超過22%的被調查者認為女性受到性侵犯應歸咎于自己;有44.4%的被調查者認為夫妻之間強迫發(fā)生性關系不算強奸;超過17%的人認為女性為了孩子應該忍氣吞聲;接近20%的人認為“家庭暴力是家庭私事,警察和政府部門不宜介入”;有49.2%的人不同意“暴力家庭的子女將來容易成為施暴者”,沒能認識到家庭暴力的代際傳遞性(見圖4)。
圖4 對待針對婦女暴力的態(tài)度(%)
在遭受過暴力侵害的婦女中,認為身體受到了輕微傷害的所占比例最大,為21.4%;其次是沒有心思過日子/不愿與人交往,占18.8%;第三是經濟損失和醫(yī)療費用的增加,所占比例為14.6%;第四是身體受到了嚴重傷害,占12%(見圖5)。這表明,暴力對婦女造成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身體傷害上,心理傷害和物質財富的損失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做好對受暴婦女的心理疏導和心理救助,應成為反對針對婦女暴力的一項重要工作。
圖5 暴力造成的主要影響和后果(%)
4.婦女應對暴力的行為選擇
調查問卷中詢問了婦女在遭受暴力后應該怎么做的問題。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婦女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認為應該積極采取行動制止暴力。其中,90%左右的婦女都認為,遭受暴力之后應當立刻報案或者訴諸相關部門維護自身的權益。選擇想辦法報復的比例不到19%。這說明,大部分婦女認為,遭受暴力后不應再忍氣吞聲。同時,有少部分婦女在遭受暴力之后仍然采取消極做法,選擇能忍則忍的接近30%;雖然有過半數的婦女認為,遭受暴力傷害后應當逃離施暴者,但也有超過30%的婦女選擇不逃離(見圖6),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婦女擺脫暴力的矛盾心理。
圖6 婦女遭受暴力后的行為選擇(%)
在與受暴婦女的訪談中發(fā)現,受暴婦女忍受暴力而沒有離開施暴者的多數是迫于無奈。有位60歲的受暴婦女談到,遭受暴力已有三四十年,其間求助于娘家,但娘家人沒辦法解決,除了從感情上安慰她之外,就說:“看著孩子的份兒上能忍就忍吧,孩子長大了就好了……”“想離婚,丈夫不離;娘家人不讓離;兒子、女兒也求我不讓我離,覺得在外面沒面子,說‘你就當沒有他(施暴者)’?!边€有一位遭受丈夫17年暴力的婦女說:“也想到離婚,可丈夫說,想離婚就滾吧,財產別想!孩子更別想!我有5個孩子,小的才幾歲,離婚了,這幾個孩子怎么辦?太可憐了!看著孩子,忍忍就算了?!?/p>
5.相關職能部門發(fā)揮的作用以及存在的問題
(1)相關職能部門發(fā)揮的作用
問卷調查發(fā)現,絕大部分婦女都非常認同多機構合作反對針對婦女暴力的作用。其中,認為到派出所/110報警中心、婦聯和村/居委會求助有用的排在前三位,所占比例分別為96.2%、95.7%和94.4%。可以看出,基層派出所、婦聯和村/居委會在反對針對婦女暴力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見圖7)。
在訪談中了解到,兩個試點地區(qū)多機構合作反對針對婦女暴力的機制初步建立,開展了許多反暴力的干預活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各成員單位的服務提供者通過參與項目培訓,社會性別意識和服務意識有所增強,提供服務的專業(yè)技能有所提高。二是服務提供者接到受暴婦女的求助后,都能力所能及地簡化程序,為受暴婦女提供服務和轉介。訪談中了解到,受暴婦女只要有轉介需求,服務提供者都能想辦法幫助解決。調查中了解到,從婦聯系統(tǒng)轉介出去的案件比較多,其他部門則相對較少。
在與受暴婦女的訪談中也了解到,她們對于曾經求助過的相關部門提供的服務都比較滿意,表達最多的是感激之情。有人說:“我是在電視上知道可以找婦聯的,就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去婦聯了,當時心情太難受了,找到她們,感到很溫暖?!苯邮堋叭松肀Wo令”保護的受暴婦女談到:“派出所、法院都給了我很大幫助,他(施暴者)還是有些怕的。我要去做宣傳,讓更多的受害姐妹知道這些部門可以提供幫助?!?/p>
(2)提供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各成員單位提供服務的人員較少,服務經費缺乏,反暴力工作只納入了部分職能部門的工作考核范圍。訪談發(fā)現,在提供服務的人員方面,各成員單位基本上是有限的幾個項目執(zhí)行者在提供服務,服務人員都是兼職的,提供服務的時間和精力都無法保障。在經費方面,沒有專項的服務經費,受暴婦女的一些基本需求難以得到滿足。此外,反暴力工作的進展情況只需向婦聯匯報,無需向各單位領導匯報,年度工作考核時,反暴力工作也沒有完全納入各部門的工作考核范圍。
二是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有待提高,培訓對象的覆蓋面有待擴大。在與受暴婦女的訪談中發(fā)現,個別服務提供者還存在著“寧拆十座廟,不拆一樁婚”、“家庭暴力是家庭私事”的觀念,當受暴婦女表示要離婚時,“勸和不勸離”。訪談中發(fā)現服務提供者的服務意識雖有提高,但為受暴力婦女提供高質量轉介服務的技能還有待提高。
三是主動到有關單位求助的婦女較少。主要原因有兩方面:首先是有關部門對其服務職能宣傳不夠,受暴婦女對有關部門不了解;其次是受暴婦女存在“能忍則忍”的思想,不到萬不得已、走投無路時不會去求助。
四是對熱線咨詢電話的知曉率和利用率偏低。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宣傳不到位;二是熱線電話的號碼過多,不易記??;三是沒有專職的接線員。這樣便會出現受暴婦女鼓起勇氣打了電話而無人接聽,從此不會再打第二次電話的可能性。
五是受暴婦女的數據統(tǒng)計有待完善。調查中了解到,各成員單位在受暴婦女的數據統(tǒng)計方面還不夠完善,各單位的統(tǒng)計口徑不一,不能做到數據資料共享。
6.預防和制止針對婦女暴力的干預措施
本次調查考察了受眾認為的最有效的預防和制止暴力的措施。調查結果顯示,選擇“法律制裁”最有效的所占比例最高,占22.8%;其次是“村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所占比例接近20%;選擇“對施暴者進行批評教育”位居第三,所占比例為14.8%。而選擇“家人、親戚朋友、鄰居提供支持”的比例較低,僅占2.7%(見圖7)。這說明,農村婦女已經具有了借助社會力量即公權力反對暴力、依法維權、保護自己的意識;同時可以看出,婦女在私領域能夠獲得的支持和幫助非常有限。
圖7 被調查者認為最有效的反對針對婦女暴力的干預措施 (%)
1.暴力類型的變化對干預行動提出了新挑戰(zhàn)
從兩個試點地區(qū)的調查結果看,與婦女終身受暴率相比,最近兩年婦女受暴率盡管有所降低,但形勢仍不容樂觀。而且,婦女受暴現狀的復雜性遠遠超出了人們對暴力的傳統(tǒng)認識。婦女遭受精神暴力的比例已大大超過身體暴力。2010年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以下簡稱“婦女地位調查”)的相關數據,印證了本次基線調查的結論?!皨D女社會地位調查”考察了女性在整個婚姻生活中曾遭受配偶限制人身自由、毆打、侮辱謾罵、持續(xù)不理睬、強迫性生活、經濟控制等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狀況。結果表明,有24.9%的女性曾經遭受過上述至少一種形式的家庭暴力;從暴力類型看,曾經遭受過配偶限制人身自由或毆打形式的身體暴力的女性占到6.4%,曾經遭受過侮辱謾罵或持續(xù)不理睬形式的精神暴力的女性比例為23.3%。①據全國婦聯和國家統(tǒng)計局2010年面向全國除港、澳、臺地區(qū)以外的31個省、市、自治區(qū)、直轄市開展的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數據計算所得。
面對不斷高發(fā)的針對婦女的精神暴力,采取何種有效措施進行干預,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大問題。在預防和制止針對婦女的身體暴力方面,國內已做出許多探索,采取了許多行動。但在反對針對婦女的精神暴力方面,目前還只是處于理論探討階段,很少見有實際行動。實際操作中會遇到許多難題,比如如何界定精神暴力、如何判斷精神暴力的傷害程度等,都需要科學嚴謹的論證。破解這一難題,是反對針對婦女暴力工作必須直面的現實挑戰(zhàn)。
2.老年婦女的受暴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
調查顯示,在受暴婦女人群中,60歲以上老年婦女所占比例已超過其他年齡段女性。老年婦女尤其是農村老年婦女,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普遍缺乏參與社會勞動的基本技能,基本沒有獨立的經濟收入。此外,這一群體受傳統(tǒng)落后的性別觀念影響較深,當遭受暴力后,許多人認為這就是女人的命,能忍則忍。實在忍不下去想擺脫暴力時,各種困難會使她們寸步難行。比如,最現實的困難是,農村老年婦女離婚后會無地可種、無家可歸。即使老年婦女下定了決心要走出婚姻,也會遇到來自方方面面的阻礙。比如,子女的反對,以及有關組織或部門的不支持。還有,老年婦女缺乏經濟來源也會使她們對自己的離婚決定出現反復。絕大多數老年婦女文化程度較低,沒有外出打工的勞動技能和經歷,一旦離婚,便會失去經濟來源。許多做出離婚決定后的老年婦女思來想去,沒有出路,只能退回到原來的暴力生活中去。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fā)展,老年人口迅速增加。據《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zhàn)略研究》課題組預測,2013年老年人口數量突破2億大關,達到2.02億。[1]伴隨著這一人口態(tài)勢的發(fā)展,老年人的權益維護問題無疑會越來越凸顯。農村老年婦女是弱勢中的弱勢,如何保障她們的生命安全,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3.解決婦女受暴問題,黨政部門的責任主體作用亟待加強
消除針對婦女的暴力,是’95世婦女會通過的《北京行動綱領》中提高婦女地位和實現男女平等的12個重大關切領域之一。此綱領明確提出,各國政府是推動各國婦女發(fā)展的責任主體,婦女問題的解決需要各國的各級政府對此做出強有力承諾并立即采取行動。[2]我國黨和政府為向全世界傳達推動性別平等的政治意愿和決心,在世婦會上明確提出把男女平等作為促進我國社會發(fā)展的一項基本國策。近年來,不管是在法律法規(guī)的建立健全方面,還是在實際推動方面,反對針對婦女的暴力都取得了重大進展。
與此同時,應該看到,相當一部分黨政干部對這一問題的認識還不到位。有些人認為,男女平等、婦女發(fā)展只是婦女的事、婦聯的事。具體到反對針對婦女暴力這項工作,許多職能部門的管理者和服務提供者認為,主要應該是婦聯的事,本部門所做工作替婦聯干活。思想決定行動。在當前多機構合作援助受暴婦女的轉介服務機制中,一些職能部門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不難找到其中的緣由。
針對婦女的暴力是對婦女人權的嚴重侵犯。保障婦女的人身權和健康權,使婦女生活在沒有暴力的世界,是各級黨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形勢下,各級黨委、政府應思全局、慮長遠,從講政治的高度,把反對針對婦女暴力工作看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一部分,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指導,為消除針對婦女暴力提供強有力的制度支持和資源保障。
[1]吳玉韶.中國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報告(2013)[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2]聯合國大會.1995年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行動綱領[EB/OL].http://www.wsic.ac.cn/internationalwomenmovementliterature/ 66149.htm,2009-06-15.
責任編輯:張艷玲
Fighting Against Women-targeted Violence
MA Yan,XIAO Yang
The rate of women-targeted violence has reduced in the past two years and the rate of women seeking help from the relevant functional departments has greatly improved as compared with the past.But not enough women victims are seeking timely help.The number of service providers and fund for the service have decreased and meanwhile,the work of anti-violence has not been included in the evaluation of performance of relevant functional departments.Forms of violence are also changing,with a rapid increase in mental abuse,posing greater challenges to intervention efforts.More attention should also be paid to older women suffering from abuse and the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need to give more support to anti-violence efforts.
violence against women;multi-agency cooperation;baseline survey
10.3969/j.issn.1007-3698.2013.06.002
:2013-09-27
DF55
:A
:1007-3698(2013)06-0011-06
馬 焱,女,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面為婦女理論、人口與社會發(fā)展、社會性別與生殖健康等;肖 揚,女,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婦女史、性別社會學。07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