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峪銘
一
生活中有許多事總印證著“墨非定律”,你精心準備著,成了多余;你懶得準備,又出了問題。
我與妻子想趁著長假到名山轉轉,之前在網上淘了一根能伸縮的登山手杖。啟程時盡管將它調至最短,但放在旅行包里,還是有大半截身子探出包外,晃晃蕩蕩的。到了南方一城市,我索性將它拉開,握在手中。
天氣還施展著夏日的余威,街道兩旁老梧桐上的蟬聲,沒有半點衰鳴的跡象。在炎熱的天氣里趕路,路程總顯得格外長,人也格外疲憊。幸好我拄著手杖,與妻子一道走街巷、過馬路、坐地鐵,不覺得太累。最為幸運的是,坐地鐵的人雖然摩肩接踵,但我們總能先上車,找到歇乏的座位。
坐在車中,我雙手握看手杖,拄在胸前,竟有了一種閑適安逸的奇妙感覺。我環(huán)顧車內乘客,有的埋頭玩著手機,有的微閉著眼盤算著自己的心事,有的緊緊拽著車把手,隨著車子搖晃……正回收視線,卻發(fā)現(xiàn)一個穿著黃軍褲的白發(fā)老者就站在我身邊。我馬上起身,拎起包和手杖站了起來。老人說了聲“謝謝”,身子落在座上。
一站一站的人越積越多,我已找不到扶手的地方了。我于是將包背在背上,在晃蕩的車廂中,躬著身子,拄著拐杖,保持著應有的平衡。
不知何時,老人扭頭看到我,竟站起身,說什么也要將座位還給我。我笑著再三對他說:“您老坐,我沒事的?!笨衫先司褪遣桓?。我干脆直說:“您老坐,我的腿沒有問題?!崩先诉t疑地望了望我手中的拐杖,還是顫微微地站起了身子。
手杖是老人的幫手,古人直稱其為“扶老”,我這個腿未殘、人未老的中年人,拄著它,雖有幾分尊長味,但“騙”了他人的同情心。
我這才知道,生活中有時要拎著手杖走路。
二
不用的錢,放在銀行里就只是一串數(shù)字,但這串數(shù)字會讓你感覺踏實而溫暖。
1989年的時候,我就有一筆數(shù)目可觀的錢。那是我的伯父從臺灣匯來的,說是給我剛出生的兒子的教育費。對這筆意外之財,我當然高興,當時的工資不到一百元,而幾萬美元,簡直是天文數(shù)字。后來有人說,憑這筆錢可在縣城買一到兩套住房,或購一處門面。可我一來無投資概念,二來固執(zhí)地認為,既然是長輩給孩子教育用的,大人就不該染指。就算當大家庭里有事找到我,我寧可借錢、貸款,也守著這筆錢不動。
可美元一天天貶值,能兌換到的人民幣一天比一天少。但我與妻子始終不動心,好像這筆錢與我們無關似的,即使后來買房子,也沒有打過這筆錢的主意。
這筆錢在銀行里呆了二十年,等兒子讀大學時兌換成人民幣,竟與二十年前兌換的一樣多。妻子苦笑著說:“真是土罐里養(yǎng)烏龜,越養(yǎng)越縮?!?/p>
可我不這樣認為,有了這筆錢,就像在崎嶇的路途中,擁有一根拐杖,盡管沒用它,但行走的底氣足多了。二十年來,就這串縮水的數(shù)字,讓我們小家庭在心理上過得優(yōu)越、踏實、滋潤。
生活往往是這樣,有了美好的過程,結果并不太重要。
三
我每天散步走過的路,有一段沒修好,低洼不平,下雨天就成了泥淖。
在路邊一座簡易的板房里,有一位八十高齡的獨居老奶奶。在一個夕陽西下的日子里,她佝僂著身子,蹣跚地背著一畚箕土渣,將一個個窟窿填平,說是雨雪天氣將要來了。
我路過時,幫著拎了幾畚箕,看見老人的拐杖斜靠在門口的破藤椅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