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碎顏
第一次聽到“基友”這個詞時,我讀高二。
那個時候,同學們最喜歡在課間集結成群,私底下聊些八卦和花邊新聞,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甚是歡愉。很不幸的是,我們班主任也成為我們談論的首選對象。
班主任教的是物理,可是長相卻像一個正兒八經的書生,平時也沒少在我們面前賣弄文采。更應景的是,他有一個很詩意、很文雅的名字——詩友。
我們這群學生雖然膽大妄為,倒也不敢當面喊他詩友。平時,在班上談論班主任時,也怕他一個不小心就殺進來目露兇光。漸漸地,出于網上流行的一個詞與“詩友”二字相當和諧,班主任就這樣苦逼地成為了我們口中的基友。
基友本意是指男同性戀,除此之外,在網上通過網聊或游戲等認識卻不清楚其真實身份的人也可以互稱為基友。隨著時間的流逝,基友也漸漸被引入死黨的行列,甚至隱隱有取代死黨二字的趨勢。
話說回來,基友雖然是一班之主,卻更喜歡在課堂上詼諧地講課,時不時還開幾個小玩笑。有一次,一位女同學單手支撐著下顎,作“認真聽課狀”,實則暗暗用劉海遮蔽自己闔上的雙眼,這是女生常用的伎倆?;蜒凵皲J利,卻也不急不躁,反而邪笑著說:“某某某今天上課一直低著頭,是因為我穿得不夠帥嗎?還是……我穿得太帥了,讓你感到羞澀?哈哈哈……”頓時,班上笑開了鍋,包括那名“肇事者”。而“可惡”的基友卻收放自如地恢復表情,還故意咳兩聲:“別張揚,帥也要低調地帥,回神了,繼續(xù)講課!你們不要慢性自殺了,我還不想謀財害命呢!”班上眾知識分子一臉黑線:“得,得,基友被魯迅附身了?!?/p>
在課堂之外,基友對我們簡直好得沒話說。記得曾經有段時間很流行甲型H1N1,足足一個星期,班上只有一半學生來上課,就連自詡體質強悍的我也不幸中招了。由于我是住校生,又不想耽誤白天的課程,導致某天晚上一個人找了間小醫(yī)院去打吊針。最悲催的是我的血管小,護士只能使用嬰兒針來輸進三大瓶的點滴。無奈,我只能發(fā)短信詢問基友學校何時關門,基友卻馬上回我電話,并在十分鐘后奇跡般地出現在我面前。當時,我驚訝得眼珠子差點沒掉下來。一直等到晚上十一點半才輸液完畢,基友幫我穿好外套的那一刻,我很沒用的,鼻子酸澀,喉嚨哽咽,再經路上的寒風一吹,眼淚就出來了。
在后來的很多次,一旦走進醫(yī)院,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基友的好。
再談到網上的基友,我更是心潮澎湃。我不玩網游,不看漫畫,只是憑借文字和旅行結識了一大群網上的好基友,彼此真心相待,失意時給你鼓勵,茫然時給你指點迷津,閑暇時給你發(fā)發(fā)E-mail。就算不知道真實姓名,但那一個個不變的網名也能溫暖人心。
至于現實生活中的基友,我表示這是上蒼賜予我的福祉。我這人懶,脾氣又爆,可偏偏就有五六個無可替代的好基友。她們總是在細節(jié)上給我無盡的感動,比如說,她們總會早起幫我買好早餐;比如說,她們會第一時間關心我是否寒冷,然后把自己的厚衣服塞給我。雖然我不習慣當面表達對她們的感激,但這絲毫不能阻止我在背后幫她們印好最先得到的學習資料、打好開水,或者是在某人傷心的時刻,我逃掉晚自習,安靜地陪她流淚。
而今,我走在大學校園里,偶爾可以聽到陌生人說起“基友”這個詞。于是,我總會停下腳步,安靜地聆聽有關基友的故事。無論是班主任、網友還是死黨,我們都會是一輩子的好基友,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