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明
易容術(shù)靠不靠譜呢?在現(xiàn)實中,特工們使用的易容術(shù)又是什么樣的?
要解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從人腦如何識別他人樣貌說起。人腦有一部分是專門用來識別樣貌的,這個部分組織的工作效率極高,只需要0.2秒就能把一個你見過的人識別出來。目前最好的人臉識別系統(tǒng)也達不到這樣的速度。認知樣貌的腦組織就在人右腦的下半部分。
當你遠遠地看到一個人之后,眼睛就像攝像機一樣把一個模糊的圖像傳給大腦。大腦不會等待有了全部清晰圖像才開始工作,它會在模糊圖像的基礎上進行搜索,然后找到一個相近的記憶與其比對。如果大腦認為就是這個人,就會自動將其識別為你記憶中的那個人,并且會自動把模糊的影像補充成那個人的記憶影像。
此外,人腦對人樣貌的辨認不只依靠五官面容。一個人的身材特征和動作特征也是辨認的重要因素。大家可以試試讓朋友這么化裝一下,看看在人堆里是否能認出對方。顯然,你非常熟悉的人,就算是經(jīng)過偽裝,僅靠身形背影都能辨認出來。別說易容,就算整容也沒用。由此可見,任何易容術(shù)均難騙過熟悉的人。
那么特工的易容術(shù)到底能夠干什么呢?
經(jīng)過訓練的特工可以很快記住一個人的相貌特征。但是,這些都來自行動前的資料通報。也就是說,負責跟蹤的特工和被跟蹤對象并不熟悉,甚至此前從未見過。要對付他們,只需要易容到能騙過跟自己不熟的人即可。這是可以實現(xiàn)的。
經(jīng)過訓練的特工首先會設法改變自己的體貌特征。例如,在肩膀墊上硅膠一類的東西,這會使自己的肩看起來更寬。然后,會考慮在口中塞入一些東西,使得面部輪廓有所改變,當然也會利用假發(fā)或者帽子,改變自己的發(fā)型。
服裝的改變也可以迷惑對方。例如,從鮮亮的服裝忽然變成低調(diào)的灰黑顏色。有時,特工甚至會在鞋里放一些沙粒,改變走路的姿態(tài)。受過訓練的特工會識別出假裝的走路姿態(tài),鞋里有沙子是一種自然改變,這樣跟蹤者會難以判斷這個走路姿勢的異常。
總之,這些所謂的易容術(shù)主要的目的,是騙過那些和你不熟悉的人的眼睛。因為他們在努力跟大腦中的記憶比對時,這些迷惑項都足以誤導其判斷。但是,這種把戲確實騙不了熟人。
2010年,一名亞裔男子就利用硅膠面具假扮成老人,試圖從香港偷渡到加拿大。他和一名老年美國公民在機場禁區(qū)更換登機牌后,登上了去加拿大的飛機。下飛機后,他被加拿大海關人員識破,并被逮捕。破綻在于他的手部細嫩,明顯不是老年人的手。
這種硅膠易容術(shù)只能假扮老年人,因為大量皺紋能夠掩蓋缺乏表情以及眼神上的破綻,老態(tài)龍鐘的身形也較易假扮。如果扮成年輕人,這些方面都很容易被人識破。
隨著科技的進步,易容術(shù)也許會越來越不好使。因為電腦面部識別技術(shù)的發(fā)展方向就是利用多種體貌特征的因素來識別個人身份,一旦技術(shù)成熟,甚至連做過整形手術(shù)也無法騙過電腦的眼睛。當然,易容術(shù)就是為了臨時欺騙一下跟蹤者的眼睛的,特工們還會繼續(xù)這種老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