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立紅
蠟燭蛇在非洲幾內亞灣的洛俾島上,有一種火樣紅的長蛇,含有很多脂肪,容易燃燒。當地居民常把這種蛇捉來去掉內臟后,在體內穿上紗芯,再將它縛在鐵絲上,當“蠟燭”使用。
撒粉蛇 馬達加斯加島上生活著一種“撒粉蛇”。這種蛇膽小健忘,因此它祖?zhèn)饕唤^招:離窩遠時,會一路上撒下白色粉末,以防回“家”迷路。這種粉末是它體外脫下的皮干燥后變成的。
變色蛇 在馬達加斯加島上,有一種當地人叫“拉塔那”的蛇,其顏色能隨時變化:當它游到青草叢里,全身變成青綠色;盤纏在枯木或巖石上時,全身變成褐黑色:置身于紅色土壤中,顏色又變得和土色一樣。這種蛇頭小身肥,樣子雖丑,但喜歡捕食各種害蟲和老鼠。
氣功蛇 西班牙的馬德里,生活著一種“氣功蛇”。它的腹部有一個吸囊,能使吸進的氣通遍全身,就像一個練氣功的人那樣。當它“運足氣”時,身體能承受很大壓力,即使汽車從它身上壓過,它也安然無恙。
無嘴蛇 美國海洋生物學家在厄瓜多爾的海洋底部考察時,曾在2400米深處發(fā)現了一種沒有嘴的蛇,皮膚呈粉紅色,長25米左右,用皮膚吸收海水中的營養(yǎng)生活。
玻璃蛇 美國成斯康納州東南部有種玻璃蛇。其體長2米,光滑異常,白皮透明,骨骼和內臟清晰可見。此蛇還有能張合的眼瞼。當它遇到突襲時,尾部可以脫離身體。它的全身呈蝦白色并有微黑間環(huán),在陽光或燈光下,它的腸、臟、膽清晰可見。
陰陽蛇 美洲的草原上生活著一種紅邊束帶蛇,其中極少數雄蛇具有一種奇異的特性:它能在一群追求雌蛇的雄蛇中制造混亂,散發(fā)出一種雌性信息的強烈氣味,引開同性伙伴,然后趁機迂回上前求偶,人們稱它為“陰陽蛇”。
吐絲蛇 在希臘的北斯波拉提群島上,有一種叫“夫加”的蛇,它頭部下邊有個囊包,能不斷地從口中射出潔白的半透明的液汁,遇到空氣便馬上干涸成絲,所以人們都叫它“吐絲蛇”。吐絲蛇能像蜘蛛那樣用吐出的絲織成六角形的網。當地漁民割下這種網后,稍一加工,穿上拉網繩,就可以用來捕魚。這種魚網絲質堅韌,不怕海水和酸堿,比一般魚網還耐用。
跳行蛇 蛇一般是蜿蜒爬行前進的,然而非洲的沙漠蛇,卻是橫著跳躍前進,就像一根小竹枝向前彈跳一樣,行進十分迅速。它向人襲擊時,一彈可達1米遠。
會飛蛇 非洲魯伊馬河流域的草原上,有種無毒蛇,能飛出草叢三、四米高捕食小鳥,每次可飛行6、7米。在馬來西亞、緬甸、印度的一些深山密林里,也有種會飛的蛇。當它想從這棵樹上飛到那棵樹上時,身子繃緊,腹腔部彎曲成凹狀。它能在樹木間飛來飛去,捕食昆蟲。
含羞蛇 中美洲有一種溫馴的毒蛇,叫含羞蛇。當它見到人時,表現得十分溫馴和友好,即使有人把它從地上拿起來,它也不反抗。但是,它對其它動物,特別是危害人類生命的有毒爬行動物,卻毫不留情,能一口把它們吞下去。
產亡蛇 我國江南有一種青草蛇,其母蛇臨產時,總要用力往尖樁巖刃上游動,設法劃破自己的肚子,以便小蛇產出來。待小蛇一出世,母蛇便死去。當地流傳著“青草蛇殺身求子”的說法。
可分可合蛇 云南西雙版納布朗山區(qū)有一種碎蛇,身長30多厘米,粗約3厘米,無毒。這種蛇之所以叫“碎蛇”,是因為它如果從樹上跌下來摔成兩段,或被人踩成兩段,只要隔幾分鐘,兩段會自行合攏來,重新接成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