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五四”啟蒙時期,錢玄同稱得上新文化陣營中火力最猛的炮手之一。他極力提倡白話文和新道德,反對文言文與舊倫理。為了提倡白話文,甚至偏激地鼓吹過“廢除漢字”,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錢玄同思想上極其前衛(wèi),行動上卻非常保守。他的婚姻是哥哥包辦的,但他從來沒有棄妻另娶的念頭。妻子身體不好,他總是細心照料。有人勸他納妾,他也嚴詞拒絕。對于自己身上的這種“矛盾”,錢玄同解釋說:“三綱像三條麻繩,纏在我們頭上,祖纏父,父傳子,子傳孫,一代代纏下去,纏了兩千年。新文化運動起,大呼解放,解放頭上纏的這三條麻繩。我們以后絕對不許再把這三條麻繩纏在孩子們頭上!可是我們自己頭上的麻繩不要解下來,至少新文化運動者不要解下來,再至少我自己就永遠不要解下來。為什么呢?我若解了下來,反對新文化運動維護舊禮教的人,就要說我們之所以大呼解放,為的是自私自利,如果借著提倡新文化來自私自利,新文化還有什么信用?”
錢玄同的操守實在為人敬重!他反對舊文化、舊道德,目的是要給一個民族造就新的未來。為了堵住反對者的嘴巴,推進新文化運動,他敢于將一己之利抽離出來,不惜犧牲個人的快樂與幸福。
將“我”抽出來,有時需要抽離的是生死之慮。1885年3月24日,法軍利用天降大霧的機會兵分三路再次進攻鎮(zhèn)南關。68歲的統(tǒng)帥馮子材大喊:“各位兄弟,為國立功的時候到了!誰是英雄好漢,誰是孬種軟蛋,鎮(zhèn)南關前分個明白。老夫今天就將老命拼在這里,你們統(tǒng)統(tǒng)跟我上?!苯又活櫵藬r阻,從部下手中奪過一把長矛,帶頭沖向敵陣。統(tǒng)帥奔向了最前線,士兵們個個奮勇爭先,長矛殺折了換成大刀,大刀砍鈍了,搶過敵人的刺刀再殺……打得法國侵略者暈頭轉向、抱頭鼠竄。鎮(zhèn)南關大捷也因此成為晚清少有的一次勝仗。
仔細想來,一個人在關鍵時刻將“我”抽出來,首先需要的是一種“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勇氣。如果僅僅為了個人利益,錢玄同大可像傳統(tǒng)的士大夫一樣嫖妓娶妾,不必去提倡什么新文化運動;馮子材也只需坐在舒適的指揮部里,以軍法督促基層官兵直面敵人的刺刀,無須直接面對死亡威脅。然而,當一個人選擇了對苦難的承受,選擇了以個人的痛苦換取他人與社會的舒適,他也就變得無所畏懼。
將“我”抽出來,也反映了某種非同一般的眼光。錢玄同與馮子材都是內(nèi)心有目標的人,他們的自我犧牲不是為了作秀,而是為了促使更多人的警醒與進取。后來的事實也證明了他們自我犧牲的價值。錢玄同之后,新文化、新道德風起云涌;馮子材之后,鎮(zhèn)南關始終屹立在祖國的版圖上。
人是因為背負自己而沉重的,學會了適時抽出一個“我”字,我們就可以身輕如燕地抵達生命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