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貝
童子軍在美國文化中,屬于眾所周知的事物。比如,在登上月球的12名美國宇航員中,就有11名曾經(jīng)是童子軍成員。最著名的童子軍成員是美國前總統(tǒng)福特。他曾說:“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如果沒有童子軍精神,我不會成為一名好運動員,不可能成為一名好海軍軍官,更不可能成為一名隨時都能做好一切準備的總統(tǒng)。”
既然“童子軍精神”在塑造美國男孩的綜合素質方面如此重要,那么,到底什么是童子軍精神呢?在美國童子軍的官方網(wǎng)站上,我們看到了這樣的信息:童子軍的準則是:值得信賴,忠誠可靠,樂于助人,為人友善,謙恭有禮,平易近人,服從命令,樂觀豁達,勤儉節(jié)約,勇敢無畏,整潔淳樸,虔誠恭敬。根據(jù)這些信息,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每個童子軍成員都能達到上述境界,美國的雷鋒就會隨處可見了。反過來說,我時常在美國各地看到的那些雷鋒似的好公民,或許他們就是曾經(jīng)的童子軍。
無論在中國還是在美國,標語和口號向來都是抽象的,下面我就用幾個實例來展示一下美國童子軍的精神面貌和活動內容。
我家小寶上學那年就參加了童子軍。幾年來,通過我的觀察,在訓練男孩的綜合素質方面,童子軍確實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活動。比如,教孩子們系鞋帶,打領帶,疊國旗,用錘子、釘子制造簡單的木器等,這些是任何男孩生存的基本要求。最讓我吃驚的是,我們心目中的禮儀教育,孩子們在童子軍活動中也可以學到。
到了美國以后,我發(fā)現(xiàn)美國人在餐桌上特別講禮貌,如果誰不慎打嗝了,總會主動說聲“對不起”,絕不像中國的有些餐桌上,打嗝的人此起彼伏,讓別人毫無胃口。這種小事,雖然家長可以提醒,但如果這種教育出自童子軍,效果就會大不一樣。
有一次,我在旁觀兒子的童子軍活動時,也順便跟著上了一堂禮儀課。那天,在活動大廳里,到處都貼著講禮貌、懂禮儀的標語:嘴里含著飯時不要說話;禮貌行為不是像雪鍬一樣可以借來用,你必須自己具備這種品德;為你身后的人開門。
那天的孩子們,除了閱讀上面這些標語并接受餐桌禮儀教育外,還學會了如何和陌生人打招呼、握手,如何與人交談時面帶微笑,并和對方對視。這些細節(jié)教育并非空談,而是每個孩子都要找一個伴兒,兩人一起練習上述禮儀。我叫什么,你叫什么,你好嗎,天氣不錯,這種寒暄式的交談,每個孩子都要說一遍。
我在旁邊看到男孩們認真練習禮儀的場面,真是大開眼界。至少在我們那個年代,上學時從來沒有受過這方面的訓練。難怪剛到美國和美國人打招呼,我們總不敢和對方對視,說話也是顛三倒四的。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在那天的另一個標語里得到了集中體現(xiàn):我們對一個人90%的印象取決于初次見面時的90秒鐘。對中國孩子的禮儀教育,我不敢妄評,但我在美國確實見過不太懂禮貌的中國小留學生。
除了禮儀和動手能力訓練,童子軍對孩子的愛心教育也沒有忽視。每年5月,童子軍都要為窮人募捐食物。這種活動和中國的“學雷鋒”差不多,但形式上是孩子和美國公民一同參加。具體流程是,5月中旬的周六,童子軍把募捐食物的塑料袋發(fā)放給當?shù)鼐用?。幾天后,孩子們會站在街頭提醒大家,下周六請把捐贈的食物放在信箱處,童子軍會統(tǒng)一收集這些食物。一周后,如期而至的童子軍會挨家挨戶收集這些食物,然后把這些食物送到所屬的教區(qū),統(tǒng)一清點食物品種,最后由教區(qū)工作人員把這些食物發(fā)放到窮人的手中。
童子軍的這種“學雷鋒”活動一點不空洞,美國窮人確實可以從中受益。
美國童子軍對孩子的綜合素質訓練,或許值得中國家長借鑒。如果中國的孩子也能以童子軍的活動準則要求自己,效果一定會非??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