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涵
近幾年,讀到了許多關(guān)于贊頌“殘缺”的文章。
一文說:千利休購得一只有兩個耳飾的花瓶。有一日,老師武野紹鷗來家里品茶。紹鷗見到了那只花瓶,不過只剩一個耳飾了,另一側(cè)的被千利休故意敲掉了。武野紹鷗心下暗暗贊嘆。
恕我愚拙,實不知這兩位茶道大師,因何要故意敲掉一個耳飾,因何會心生贊嘆。
再如說,巴爾扎克只用有缺口的杯子,買的新杯子,他會用調(diào)羹,在上面敲出一個小小的缺口。該文解釋,巴爾扎克這樣做,是提醒自己,無論寫了多少作品,它們都有缺口。以此激勵自己,寫下一部時,將缺口補上。
實在牽強,“世上沒有100%的完美”,巴爾扎克都將理吃透了,何苦再執(zhí)著于形式?杯子出爐即有殘缺,非行家不能辨認(rèn)罷了,何苦再去鑿個口,使行外之人都曉得?
故而為之,便是過了,也就作了。
中國也有許多說殘缺的事。首先就是封建社會的罪惡——三寸金蓮。太婆年輕時就漂亮,到88歲過世時,還是個老美人。她的聰慧更難得,心思之縝密,一如那雙靈巧的手,設(shè)計過許多實用的小玩意。奶奶說那“金蓮”尖彎瘦小、狀如菱角,慘不忍睹,“稍大的一陣風(fēng)就站不穩(wěn)了”,若逢晴雨變天,更是疼得徹夜難眠。
古時一干酸秀才,“金蓮”之名便由他們口中而出,并大肆吹捧裹足,視之為美德。有人甚至搜集纏足女人的三寸小鞋,閑時拿來一聞,或是代為酒盞,美其名曰“風(fēng)雅”。這病態(tài)的審美觀!
我想太婆若聽到有人贊她金蓮美,以她的脾氣非開罵不可。
《西游記》第九十九回,曬經(jīng)石上收經(jīng)卷。濕經(jīng)已粘在石上,豬老三毛手毛腳便扯破了。“佛本金經(jīng)已殘缺不全?!碧评洗笞孕奶鄄灰选O老二回得好:“天地本不全,經(jīng)文也應(yīng)不全之理?!?/p>
某些缺的意思雖好,不過,缺口就是缺口。眼中看得到殘缺美,又看得到完整美,這樣才算真的有審美的眼光,看事物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