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崇文
(037006山西省大同市振華南街36-2-1)
什么是『合掌』? 『合掌』在什么時候成了『合掌病』? 真不是一句話可以說清楚的。 有人說,詩、聯中的『合掌』,是借用佛教中的『合掌』。 那么,佛教中的『合掌』是什么意思呢?!斗饘W大辭典》(丁福保編,上海書局一九九一年版),關于『合掌』的定義是:『合左右掌之十指, 以表吾心專一之敬禮法。 支那以拱手為敬,印度以合掌為敬。 』隋智顗《觀音義疏》解釋合掌的意義: 『外國合掌敬,手本二邊,今合為一,表不敢散誕,真至一心。 』由此可見,佛教中的『合掌』,是表敬意的。
而詩、聯中的『合掌』,則另有其義。是否是借用,暫且不論。二者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縱觀古今,對于詩聯中的『合掌』,主要有兩種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同義對舉或兩句一義都是『合掌』,而另一種意見則認為,同義對舉不可稱『合掌』,而兩句一義才是『合掌』。
認為同義對舉或兩句一義都是『合掌』的觀點有:
《中國楹聯學概論》(谷向陽著)說:『合掌,把左右手掌合起來,掌心對掌心,指尖對指尖,指根對指根稱為合掌。 合掌處處吻合謂之全合,部分合或一處合謂之半合或一處合。 此理用之于楹聯就是,上下聯意義完全相同稱之為全合掌,部分意義相同或個別詞義相同稱之為半合掌或一處合掌、二處合掌。 楹聯制作中應盡量避免合掌,尤其全合掌是楹聯之大忌。 避免合掌,應注意上下聯對仗的語句的意義
盡量避免雷同。 如「神州」對「華夏」,「千古」對「萬年」,「秀」對「昌」』。 舉例的聯為:
神州千古秀;
華夏萬年昌。
并說,同義詞反復使用,其結果使上下聯內容完全相同,犯了合掌的毛病。
云澤清光滿;
洞庭月色新。
『云澤』本是『洞庭』的古稱,『清光』本是『月色』,『滿』和『深』都形容月光的朗徹。 同義詞的重復運用,上下聯的意義雷同,犯了全合掌的諱忌。 又舉例:
晨昏三叩首;
早晚一爐香。
此聯犯了半合掌之忌,『晨昏』和『早晚』是一回事。
有些楹聯中出現個別非中心詞尤其是虛詞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聯中比重很小,也無傷大雅,一些含義相近的詞語相對,亦未嘗不可。如
萬里長征欣比翼;
百年合好喜同心。
其中『欣』和『喜』同義,合掌,但在全聯中所占比重很少,可以通融過去。
但是,即使是認為同義對舉即為『合掌』的人,也提出了在某些情況下,不可認定為合掌。 《中國詩學》(汪涌豪、駱玉明主編)說: 『意義相同的動詞、形容詞與虛詞相對,不作合掌論。 如杜甫《贈韋贊善別》中之「江漢古人少,音書從此稀」一聯,「少」與「稀」兩字雖然意義相同,但屬形容詞不犯合掌病。 』
由上可見,冒春榮認為『冒寒人語少,乘月燭來稀』,『稀』、『少』是合掌的; 而《中國詩學》認為杜甫《贈韋贊善別》中之『江漢古人少,音書從此稀』一聯,『少』與『稀』兩字雖然意義相同,但屬形容詞不犯合掌病。同是『稀』與『少』,而觀點相左。
認為同義對舉不可稱『合掌』,而兩句一義才是『合掌』的觀點,可見下面的議論。
《漢語詞格大全》(汪國勝、吳振國、李宇明)說,『合掌對, 正對的一種特殊的情況。 指兩句內容重復的正對,又稱合掌。 』并舉例曰:
家家自以為稷契;
人人自以為皋陶(楊雄《解嘲》)。
還引用蔡寬夫(即蔡居厚,字寬夫。 )《詩話》說: 『晉宋間詩人,造語雖秀拔,然大抵上下句多出一意。 如「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 蟬噪林逾靜, 鳥鳴山更幽」之類,非不工矣,終不免此病。 』
《中國對聯大辭典》(顧平旦、常江、曾保泉主編, 新華出版社二零零一年版),在楹聯界算是一部權威的著作。 它為合掌下的定義是:『上下聯完全(或基本)以同義詞相對仗現象。如「世界第一; 天下無雙」。如同人的左右手,相合一致,故名。合掌,使意義重復,是對聯創(chuàng)作之大忌』。 這一定義是很準確的,也是很科學的。
在《詩話》中,備受人關注和爭議的是『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一聯。 這原是南朝梁詩人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詩句。 全詩如下: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游。
宋人對此二句,曾提出了批評。認為是合掌,即二句一意也。 清代朱庭珍《筱園詩話》,對此有一大段分析。文字雖然長點,但讀之可受到啟發(fā)。 引用如下:『律詩煉句,以情景交融為上, 情景相對次之, 一聯皆情,一聯皆景又次之。 然一聯皆寫情,則兩句須有變化,不可一律,致犯合掌之病。 一聯皆寫景亦然,或上句寫遠,下句寫近,或上句寫所聞,下句寫所見??倢懸痪渥杂幸痪渲饩?,兩句迥然不同,欲又呼吸相應,此為致要。 情景交融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打成一片,不可分拆。如工部「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山鬼吹燈滅, 廚人語夜闌」,「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疏」,右丞「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時倚檐前樹, 遠看原上村」,「大壑隨階轉,群峰入戶登」; 常建「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嘉州「白發(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等句,皆是句中有人,情景兼到者也。情景相對者,如工部「白首多年病,秋天一味涼」,「幾年逢熟食,萬里逼清明」,宋之問「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顧況「一家千里外,百舌五更頭」等句,一句情對一句景是也。 至一聯皆情,一聯皆景佳句,詩家更多,不可勝數。 其兩句寫成一例,意境合掌,不可為訓者,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一聯,王介甫以寫景略無變化,兩句一律少之,上句改為「風定花猶落」,而以「鳥鳴山更幽」作對,謂如此則上句靜中有動,下句動中有靜,不致合掌,便成寫景名句。 所論入微,初學詳之?!贿@段話,對我們認識合掌,無疑是有一定幫助的。
至于『合掌』在什么時候成為??? 《對偶辭格》(朱承平著,岳麓書社二零零三年版)說: 『人們對合掌病有一個認識過程。齊梁初唐之際, 詩人并不認為合掌是病。經過數百年的錘煉琢磨,才逐漸認識到對偶應當詞義相對, 句義相違; 用詞累贅,文意重沓,是不利于對偶句義表達的。 』又說: 胡應麟《詩數· 內篇》卷四指出: 『作詩最忌合掌,近體尤忌。 而齊梁人往往犯之,如以「朝」對「曙」,將「遠」屬「遙」之類。初唐諸子,尚襲此風。 推原歷階,實由康樂。 沈、宋二君,始加洗刷,至于盛唐盡矣?!?/p>
當然,古代人們對于合掌也是有不同看法的?!合s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二句歷來也為人們所稱道。 有人還認為在駢文中合掌可以增強文勢, 并非一無所取。清張宗楠輯《帶經堂詩話》說:『顏之推標舉王籍「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以為自《小雅》「蕭蕭馬鳴,幽幽旆旌」得來,此神契語也。 』
在漢語修辭中,有幾個辭格很容易和合掌相混淆。 這是一定要注意區(qū)別的。
在修辭格中,有『同對』一格。 空海和尚在《文鏡秘府論》『二十九種對』中介紹『同對』時說,『同對者,大谷、廣陵,薄云、霧; 此「大」于「廣」,「薄」于「霧」,其類輕是同,故謂之同對』。如:王維《田園樂》『山下孤煙遠村, 天邊獨樹高原』,『孤』與『獨』對舉,兩詞同義,構成同對。同義對舉,是漢語修辭的一個重要方面。 可以避免同詞的重復,強調敘述的對象。 還可在感情、色彩、指稱范圍等方面,起到同義詞語相互補充的作用。 特別是在渲染氣氛、 前后照應,使之首尾相連、相映成趣等方面,有著明顯的作用。 因此,一定要把『同對』和『合掌』區(qū)分開來。 如:
日月光先到;
山河勢盡來。 (張祜《甘露寺》)
句中的『到』、『來』,都有來到之意。 但站在甘露寺前望去出句的『到』是日月的光輝從上而下; 對句的『來』是山河的景色由遠而近?!旱健弧ⅰ簛怼坏暮x是不同的。 我們不能說,它們同義,就是合掌。
在修辭格中,還有『互文』一格。 唐賈公彥《儀禮注疏》: 『凡言「互文」者,是二物各舉一邊而省文,故云「互文」』。 意思是,在連貫的句子中, 某些詞語依據上下文的條件互相補充, 合在一起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 或者說上文里省了下文出現的詞語,下文里省了上文出現的詞語,參互成文,合而見義。 如:
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令《出塞》);
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泊秦淮》)。
這里不是說明月是秦時的, 而關是漢時的。煙只籠寒水,而月只籠沙。意為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 煙月籠寒水煙月籠沙。 這是在單句中的互文,稱連類互文。 又如柳中庸《征人怨》:
歲歲金河復玉關;
朝朝馬策與刀環(huán)。
即歲歲金河復玉關, 馬策與刀環(huán); 朝朝馬策與刀環(huán),金河復玉關。以上為對反互文,即對句互見。 也稱互文對。
『歲歲』和『朝朝』也極易和『合掌』相混。 劉希夷《代悲白頭翁》中有千古傳誦的名句: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從字面上看,年和年重疊,年年和歲歲同義, 上聯就合而又合了, 下聯又顛倒重復, 是合掌嗎? 答案是否定的, 這是互文對。 反復強調年年歲歲,歲歲年年,加強了對『花相似,人不同』的聚焦,使語意起伏,情緒激昂,音韻優(yōu)美,文勢迭宕。 這也是其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原因。 因此,我們在看到重復的字詞時, 一定要區(qū)分哪些是積極的修辭,哪些是消極的重復。 要充分考慮我們民族語言文字在修辭手法上的多樣性, 表現手法上的準確性,生動性,從而力避『合掌』,充分展現祖國語言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