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曹 曉偉 張 湘華 鄧 丹陽 許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可以預防和可以治療的常見病,其特征是持續(xù)存在的氣流受限。氣流受限呈進行性發(fā)展,伴有氣道和肺對有害顆粒和氣體所致慢性炎性反應的增加[1]。近年來,COPD患病率、病死率呈上升趨勢,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由于支氣管黏膜炎癥水腫加重,痰液堵塞支氣管腔,潮氣量減低,導致總的肺泡通氣量不足,表現(xiàn)為明顯的低氧血癥,二氧化碳潴留。氧療可以防止動脈血氧的急劇變化,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有研究顯示,俯臥位通氣可改善通氣血流比,減少分流,和改善膈肌運動,從而顯著改善患者的氧合狀況[2-4]。在患者改為仰臥位后,這種改善作用仍持續(xù)存在,且隨著俯臥位治療次數(shù)的增加而越加明顯[5]。肺康復已在歐美國家廣泛應用與COPD的綜合治療中,縮唇呼吸和吹氣球為我科常用的COPD肺功能康復鍛煉的方法。本研究主要觀察COPD患者穩(wěn)定期俯臥位吸氧聯(lián)合肺康復治療的療效,為COPD患者的治療提供有效的治療途徑。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治療的COPD患者42例,其中男39例,女3例;年齡52~68歲。隨機分為半臥位組與俯臥位組,每組21例,俯臥位組男20例、女1例,半臥位組男19例、女2例,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分會COPD診治指南診斷標準,且除外:(1)有心、肝、腎功能衰竭者,(2)有腦血管疾病及癲癇者,(3)有頭部及脊髓損傷者,(4)有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者,(5)合并有哮喘者、肺性腦病,(6)有肺間質疾病、肺結核、自發(fā)性氣胸及其他肺疾病。2組一般資料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具體措施:①俯臥位組:鼻導管持續(xù)吸氧,流量2 L/min。俯臥位的擺放頭部用軟枕墊高15°~30°,雙手向上,放于頭的兩側,在髓、膝、跺關節(jié)處墊軟墊。每日俯臥位吸氧時間為上午1 h,下午1 h,其余時間自由體位吸氧,連續(xù)1個月。②半臥位組:每日半臥位鼻導管持續(xù)吸氧,流量2 L/min,吸氧時間為上午1 h,下午1 h,其余時間自由體位吸氧,連續(xù)1個月。2組均進行縮唇呼吸和吹氣球肺康復鍛煉。
1.2.2 縮唇呼吸:鼻子吸氣,呼氣時縮唇輕閉(嘴巴成魚嘴狀),慢慢輕輕呼出氣體,呼氣和吸氣的比例在 1∶2 ~ 1∶4[10]。重復上述步驟,30 min/次,2次/d。
1.2.3 吹氣球訓練:將氣球開口套在直徑1 cm的熟料管,然后用膠布固定,患者口含熟料管吹氣,吹不動為止,然后放掉氣體。重復上述步驟,30 min/次,2次/d。
1.3 觀察指標 檢查治療前后的肺功能[1 s用力呼氣量(FEV1)、1 s用力呼氣量/用呼氣量(FEV1/FVC)、殘氣量(RV)]及6 min行走距離(6MWD)。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治療前后肺功能及血氣分析指標FEV1、FEVI/FVC、RV及6MWD,俯臥位組俯臥位前與半臥位組半臥位前差異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半臥位組半臥位前與半臥位后比較差異也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俯臥位組俯臥位后FEV1、FEVI/FVC、RV和及6MWD與俯臥位前、半臥位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表1 2組治療前后肺功能及6MWD指標變化n=21,±s
表1 2組治療前后肺功能及6MWD指標變化n=21,±s
注:與俯臥位前比較,*P <0.05;與半臥位組比較,#P <0.05
項目 俯臥位組 半臥位組俯臥位前 俯臥位后FEV1(%) 63.9 ±1.5 76.8 ±1.3*#俯臥位前 俯臥位后64.2 ±1.3 67.9 ±1.2 FEVI/FVC(%) 54.6 ±1.3 73.0 ±1.4*# 5.1 ±1.3 64.3 ±1.2 RV(%) 124±12 109±13*# 124±12 116±12 6MWD(m) 309±86 360±77*#312±83 330±80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隨著病程延長出現(xiàn)呼吸肌萎縮、氣道結構重塑、阻塞性肺氣腫,進而致使肺通氣功能下降,PaO2下降,PaCO2升高,出現(xiàn)呼吸困難。改善患者肺通氣功能及血氣指標,可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生命。溫賢秀等[6]的研究顯示,俯臥位吸氧對COPD急性發(fā)作期患者氧合狀態(tài)有明顯的改善,SPO2值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隨俯臥時間的延長,SPO2值改善愈明顯。李明川等[7]研究顯示,俯臥位通氣可以增加肺內分泌物引流,復張萎陷的肺泡,增加FRC提高PaO2。Fridrich等[5]得出相似的結論,俯臥位時氣體交換改善。Mentzelopoulos等[8]還證實俯臥位可以減少氣道阻力和肺過度膨脹充氣。其原因是由于俯臥位使肺部的功能性容積增加,橫隔肌的運動得到改善,肺內分泌物易于清除以及血流灌注的重新分布,使得通氣得到改善[9]。肺康復作為穩(wěn)定期COPD的治療手段,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存質量??s唇呼氣法可增加氣道內壓,防止外周小氣道過早陷閉,便于肺泡內氣體的排空,從而使每次通氣量上升,呼氣頻率和每分通氣量降低,調節(jié)呼吸頻率[10]。吹氣球鍛煉可以增強呼氣肌的力量,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本研究顯示,俯臥位前與俯臥位后FEV1、FEV1/FVC通氣功能改善,RV減少,肺氣腫有一定改善,6MWD距離明顯延長。俯臥位吸氧聯(lián)合縮唇呼氣法和吹氣球鍛煉,對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氧合狀態(tài)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對緩解活動后氣短,對改善肺功能及提高患者的血氧飽和度,減輕臨床癥狀,減少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延緩疾病的進程,改善生活質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治療過程中患者安全,無不良反應,操作簡便。但類似的研究文獻報道尚少,需要做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以進一步明確俯臥位吸氧的臨床應用價值,為低氧血癥的患者創(chuàng)造治療條件。
1 柳濤,蔡柏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處理和預防全球策略(2011年修訂版介紹).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12,11:1-12.
2 Lamm WJ,Graham MM,ALBert RK,et al.Mechanism by which the prone position improves oxygenation in acute lung injury.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4,150:184-193.
3 Rappert D,Rossaint R,Slama K,et al.Influence of positioning on ventilation-perfusion relationships in severe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Chest,1994,106:1511-1516.
4 Krayer S,Rheder K.Position and motion of the human diaphragm during anesthesia paralysis.Anesthesiology,1989,70:889-891.
5 Fridrich P,Kraff P,Hochlent H,et al.The effects of longterm prone positioning in patients with trauma–induced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nedth Analg,1996,83:1206-1211.
6 溫賢秀,吳海燕.俯臥吸氧時間與COPD急性發(fā)作期患者氧合改善程度關系的研究.護士進修雜志,2005,20:968-970.
7 李明川,田阿勇.短時俯臥位機械通氣對急性肺損傷患者呼吸功能及血液動力學的影響.中華麻醉學雜志,2005,25:111-113.
8 Mentzelopoulos SD,Roussos C.Prone position improves expiratory airway mechanics in severe chronic bronchitis.Eur Respir J,2006,28:165-174.
9 張水英.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采取俯臥位的方法及研究進展.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2,21:159-161.
10 孟申主編.肺康復.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