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軍
如果說影像是電影的骨架,那么音樂則給了電影靈魂。在所有電影中,激昂時分、動情一刻,包括無言的時分,都需要音樂來讓色彩漾出感情,給畫面帶來生氣,令影片的氣氛圍繞在你周圍,甚至深入你的毛發(fā),搖撼你的心靈。即使在沒有人物對話聲的默片時代,音樂都是不可或缺的電影元素。也許,沒有了那些歡快或者悲傷的配樂,卓別林的電影都會變得過于歡鬧無聊。
讓我們認識一下這些為電影注入生命和靈魂的好萊塢配樂大師們吧,他們理應得到不次于導演的尊敬和愛戴,他們的音樂甚至獨立出來也能被看作偉大的藝術(shù)。常常,當那種美妙的,每次都能打動我們心靈的樂聲響起,我們立即就能感到電影中活動的影像、色彩和氣息逼真地再現(xiàn)眼前,勾起我們初次的電影回憶。讓我們向這些長期在幕后的大師致敬吧,這些電影靈魂的譜寫者!
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1932.2.8——)
個人音樂風格:氣勢恢弘的歌劇式交響樂
經(jīng)典樂器:小提琴
擅長電影類型:科幻片、戰(zhàn)爭片、災難片
黃金導演拍檔:斯皮爾伯格、喬治·盧卡斯
推薦原聲:《辛德勒名單》《星球大戰(zhàn)》
獲獎:2次艾美、3次金球、9次格萊美、5次奧斯卡
約翰·威廉姆斯出生于紐約。作為電影制片廠樂師的兒子,他在赫赫有名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受過良好教育。在空軍服完役后,他返回紐約進入朱麗婭音樂學校學習鋼琴。在紐約期間他曾加入爵士樂團,成為一名鋼琴家也是他最初的志愿。以后,他憑借著自身獨有的演奏天賦,參與了著名配樂大師亨利·曼西尼為系列電視劇《彼得·古恩》的配樂工作。后來,在60年代艾爾文·埃倫制作的幾部電視劇的音樂創(chuàng)作中,威廉姆斯開始顯露才華,憑著《海蒂》和《簡愛》贏得兩座艾美獎。同時,約翰·威廉姆斯也有許多出色的喜劇電影音樂,他逐漸成為當時頗為引人注目的作曲家、編曲人及音樂監(jiān)制。1971年,他以音樂劇《屋頂上的提琴手》獲得奧斯卡最佳音樂編曲獎,這是他的首座金像獎,其獨樹一格的華麗交響曲風頗受矚目,為他贏得許多為電影創(chuàng)作配樂的機會。
70年代,約翰·威廉姆斯制作了很多災難片的配樂,其中包括《海神號歷險記》《大地震》與《火燒摩天樓》等,這些災難電影配樂都獲得過金像獎的提名,約翰·威廉姆斯的創(chuàng)作也進入了所謂“災難片配樂期”。在這個時期的作品中,約翰·威廉姆斯雖未跳脫當時流行的輕音樂或爵士音樂等配樂模式,不過也不乏具有交響樂實力的片段,尤其在管弦電影音樂日漸式微的70年代,這些災難電影音樂是當時少數(shù)保持交響配樂傳統(tǒng)的作品。正因為為災難電影配樂累積的經(jīng)驗,當時45歲的約翰·威廉姆斯與28歲的導演斯皮爾伯格,在1975年得以合作電影《大白鯊》。隨著影片風靡世界,他個人也得到他的第一座原著配樂金像獎。威廉姆斯的音樂配合影片緊張驚悚的風格,用音樂節(jié)奏營造步步進逼的氛圍,達到推動影片情節(jié)發(fā)展,將觀眾帶入一種恐怖情緒。影片最后的成功,約翰·威廉姆斯的音樂功不可沒。
正因為此次合作的成功,奠定了威廉姆斯和斯皮爾伯格之間的信任和默契,1978年,喬治·盧卡斯投資拍攝著名的科幻電影《星球大戰(zhàn)》時,斯皮爾伯格便將威廉姆斯推薦給了盧卡斯。當時,正值迪斯科音樂盛行,本來盧卡斯也打算采用它,是約翰·威廉姆斯堅決主張選擇宏偉浪漫的交響樂為這部充滿未來感和娛樂元素的科幻大片配樂,創(chuàng)作出了經(jīng)典的“帝國風情音樂”,并引領(lǐng)了后來數(shù)十年的交響管弦樂潮流。在《星球大戰(zhàn)》的電影配樂里,約翰·威廉姆斯表現(xiàn)出爐火純青的主題式變化,為每個角色都搭配了充滿標志性的旋律。每次達斯·瓦德的出場都伴隨著低沉有力的進行曲,銅管的刺耳聲音又添上了幾分邪惡與不和諧。更別說影片開頭那段以合成器演奏的,曲調(diào)激昂的主旋律了,它已經(jīng)成為了《星球大戰(zhàn)》的獨特標志。在這部影片中,威廉姆斯通過合成器音樂與倫敦交響樂隊的起伏轉(zhuǎn)換,表現(xiàn)出華麗大氣、排山倒海的磅礴氣勢,如同一部偉大的太空歌劇。他這種新的編配模式,對日后的好萊塢電影音樂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1983年,約翰·威廉姆斯和斯皮爾伯格合作了他的第四部奧斯卡獲獎作品《ET》。當影片的情節(jié)進入高潮,小外星人細長的手指和男孩受傷的手指慢慢觸碰到一起時,一個嶄新的世界被打開,之前人們一直營造出的兇殘恐怖的外星人形象,在這個有一雙棕色溫柔大眼睛的小家伙面前土崩瓦解了。音樂的柔板隨之輕輕響起,襯托長相怪異的小外星人眼神中閃現(xiàn)出的無辜、天真和誠實,音樂溫馨動人,但沒有刻意煽情。當那個經(jīng)典得不能再經(jīng)典的“月球飛車”鏡頭出現(xiàn)時,音樂將影像的意欲推向高潮,成為音樂與畫面結(jié)合的成功典范。
《辛德勒名單》無疑是威廉姆斯最為人稱道的電影配樂作品,在原聲唱片的封底上,斯皮爾伯格的一段肺腑之言對他的音樂做出了精辟的闡釋: “約翰·威廉姆斯為這部影片配樂時,選擇了簡練柔和的旋律。與此相反,在我們過去合作的所有影片中,大多需要一種與畫面密切配合的戲劇性效果,比如《印地安納·瓊斯》《大白鯊》等。而在《辛德勒名單》中,我們找到新的起點,擺脫了固有的一些藝術(shù)風格。只有用一束深邃的目光和一顆不平靜的心,才能找到配樂的精髓所在?!?小提琴家伊薩克·帕爾曼浪漫深情的演繹,將音樂中蘊藏的宗教般博大的愛演繹的淋漓盡致深入骨髓。音樂的震撼性與爆發(fā)力是威廉姆斯音樂另一項所向披靡的特色,在這部配樂作品中,可以說達到了巔峰。正如斯皮爾伯格所說,威廉姆斯在這部影片中使用了與過去那種力求音畫同步的寫實主義截然不同的創(chuàng)作手法。音樂所注重的不再是“景”而是“情”。
現(xiàn)在,似乎提到好萊塢電影音樂,人們總是會首先想到約翰·威廉姆斯,他的名氣之大成就之高,使得其他同樣成就非凡的電影配樂大師們總是在他燦爛耀眼的光環(huán)面前略顯暗淡,可以說,約翰·威廉姆斯是世界上名氣最大、最受尊重的電影配樂大師之一,是電影音樂界當之無愧的明星。他曾獲得過五次奧斯卡獎、九次格萊美獎、三次金球獎、兩次艾美獎、一項英國學院獎以及43 次奧斯卡獎提名。到目前為止,他為將近300部影片創(chuàng)作了音樂。從影響力和大眾的喜愛程度上來說,大概很難再找到如約翰·威廉姆斯這樣,跨越古典與流行、電影與音樂界的多元化作曲家,約翰·威廉姆斯常盛不衰的創(chuàng)作靈感使他傲立于不敗之地,在電影音樂的發(fā)展中留下了光輝的一筆。(未完待續(xù))
【責編/九月】
(請作者見刊后與本刊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