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崔 麗
(開封大學,河南開封 475000)
新聞心理學是運用心理學理論于新聞實踐領域里的一種嘗試,作為新聞學與心理學的邊沿交叉學科,它的理論體系和學科構架還處在剛剛起步成長階段,遠沒有形成一門具有自己體系的獨立學科。
但是隨著社會的急速發(fā)展進步,人們在生活工作學習中,會碰到許多無法釋懷的心理問題,而相應的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特別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學會運用心理學的有關基本理論、觀點與方法、技術,研究在人類的新聞活動中人與客觀事實之間、人與新聞本身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系實態(tài),同時研究新聞傳播者(包括記者、編輯、播音員、節(jié)目主持人、新聞發(fā)布人、新聞從業(yè)人員等)和新聞受眾(包括個體和群體的讀者、聽眾、觀眾等)雙方面在諸如采集、寫作、編排和傳播新聞等全過程中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規(guī)律,更好的提高新聞采編寫播的質量,都意義深遠[1]。
同時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學習一定的心理學知識,不僅在平時的工作和學習中指導自身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及時糾正因工作壓力造成的心理障礙,也有利于利用相應新聞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指導工作,掌握新聞采編寫播等的規(guī)律,更好的為受眾服務。
八九十年代以來,我國新聞專業(yè)教育急速升溫,從辦學規(guī)模和辦學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速度和數量上急劇上升的同時,卻忽略了教學質量的提升,為了趕新,許多高職院校急急上馬了新聞專業(yè)的招生,在師資力量、學生素質以及將來的就業(yè)前景上并沒有一個長遠的打算,這就使得在專業(yè)的建設和培養(yǎng)中難免會出現許多問題。特別對于新聞專業(yè)的心理學教育來說。
首先,在師資力量的配備上,由于新聞心理是新聞學與心理學的交學科,所以要求教師不僅要精通新聞學的基本業(yè)務,而且也必須有心理學知識的素養(yǎng),但在實際的教學中,精通這兩門專業(yè)的師資力量嚴重不足,許多教師要么有新聞學的相關經驗,但對心理學的知識知之甚少;要么有心理學的素養(yǎng),但對新聞業(yè)務卻沒有系統(tǒng)的知識和經驗。這導致許多教師的教學都是在邊自學邊教授的狀態(tài)下進行的,對這門學科的知識框架缺乏整體的把握和講授。
其次,在學科知識的儲備上,新聞心理學的學習要求有深厚的新聞理論知識作為功底。但是在教學中發(fā)現任何一門學科的構建,理論基礎必不可少。新聞理論在新聞學科發(fā)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理論新聞學(新聞理論)是新聞學研究的基礎和主干,它主要研究新聞的本質特征和新聞傳播活動中的各種矛盾關系,以及新聞事業(yè)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它的社會功能及特點,它的工作原則、方法和一般規(guī)律。但是,長期以來,新聞學界從事基礎理論研究的人大多教的是新聞理論課,而研究的卻是新聞傳播實務,對新聞原理研究創(chuàng)新不夠,即使“創(chuàng)新”也大多是以傳播理論代替新聞理論。誠然,基礎理論研究難以創(chuàng)新,新聞傳播實務研究易出成果,但是理論研究中這種張冠李戴、趨時附勢的現象導致新聞理論研究脆弱。而在新聞傳播學科卻大相徑庭,一些學者沒有固定的研究方向,以發(fā)表論著的數量聞名于一時,并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的界限,從而顯得理論、實務研究駁雜紛亂。[2]
另外,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有些高職院校不重視這門課程的教學,單純依靠教師講授對學生進行灌輸,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方法呆板,這導致課堂教學毫無生氣而言,沒有興趣的培養(yǎng)就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在對心理學知識不太熟悉的情況下,學生對課程感到乏味,了無生趣,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大綱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有了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就有可能統(tǒng)一一個專業(yè)各門學科的教學水平,加強教學的計劃性,保證教學質量。嚴格制訂新聞心理學課程的教學大綱,簡明扼要的說明本學科開設的意義,規(guī)定教學的目的、任務和指導思想,提出教材選編的原則以及對教育方法的建議等,有助于系統(tǒng)的安排課程教學中的主要講解課題,把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按學時進行系統(tǒng)的安排,同時可以根據安排做好充分的準備。
新聞心理學是新聞學與心理學相結合的邊緣交叉學科,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為新聞專業(yè)的學生所利用,既有利于學生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分析傳者和受眾的心理現象,也有利于提高新聞專業(yè)同學的心理素質,但在教學過程中務必把握好新聞心理學的教學特點。
新聞心理學是為新聞專業(yè)打好基礎,在教學中務必讓學生了解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是為新聞專業(yè)服務,而不是為心理學服務,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心理學知識在新聞心理學學習中的作用,為了更好的為本專業(yè)服務,我們可以為學生推薦幾本心理學方面的基礎知識,為學好新聞心理學做好鋪墊。
學生既要有新聞學的專業(yè)知識,又要有相關的心理學基礎,但作為新聞專業(yè)的學生,往往心理學基礎知識薄弱,所以在教學中務必要為同學們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同時在邊學習邊實踐的基礎上,可以開幾節(jié)討論課和實驗課,讓同學們對照自身存在的某些問題,促使自身心理素質的提高。同時也會應用所學知識分析新聞傳者和受眾心理,更好的為本專業(yè)服務。
首先在知識的講授上,為了增強教師教授對學生的吸引力,在教學過程中盡量使用最新版本的教材, 以免知識老化、觀念滯后,不適應媒體的發(fā)展和市場的需要, 更無益于學生的培養(yǎng)。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比如最新的新聞學專著、學術期刊上的新觀點、新成果、新問題, 應該及時地補充進教學內容; 同時教學中涉及的案例要使用最新的熱點新聞、典型報道, 在新聞采、編、評、策劃、制作等方面的新經驗、新思路,因為具有及時性、新鮮性、生動性都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3]
其次教學手段要創(chuàng)新。新聞專業(yè)教育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對靜態(tài)知識進行動態(tài)加工, 對動態(tài)知識進行分層分析, 使抽象問題具體化, 使枯燥單調的知識趣味化。利用PPT等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在教師認真?zhèn)湔n,做好課件的前提下,進行視聽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另外,在新聞心理學課程的教學中應采取豐富多彩的形式來開展,在講授課程的基礎上,可以開展多種形式來開展教學。比如可以做一些心理測驗,象氣質類型的測量和鑒定,卡特爾十六種人格因素測驗,領導作風評價量表等。同時也可以組織同學們分組進行一些心理小游戲,做一些淺顯的心理小實驗等等,同時結合案例教學,使課程教學能寓教與樂,既提高了同學們的上課積極性,同時也在學習中正確的認識自己和了解他人,反過來進一步為我們的教學服務。[4]
新聞專業(yè)應加強通識教育,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新聞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在學習過程中就不能囿于新聞學科體系的限制,而應當加強多方面知識的學習,比如文學,哲學,地理,歷史,包括心理學等等。在學科的交匯融合中,才能成為一名又精又專的優(yōu)秀新聞人才。新聞心理學的教學也應從這點出發(fā),在掌握了新聞基本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加強心理學知識的學習,同時在實踐中學會汲取前人的優(yōu)秀創(chuàng)作成果,為社會輸送一批優(yōu)秀的新聞人才,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
[1] 劉京林 《新聞心理學概論》[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2] 南長森,簡論當前新聞傳播學科教育的矛盾關系[J]現代傳播,2010,01
[3] 張熙錦,現階段高校新聞傳播學教育研究[J]教書育人,2006,10
[4] 付志峰,高校新聞專業(yè)文學課教學改革探究[J]北方文學,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