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壽豐
開展課前演講,提高語文素質(zhì)
吳壽豐
開展課前演講,可以為學生學語文、用語文提供用武之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質(zhì)。
課前演講取材于聽眾身邊的人和事,國內(nèi)外新聞,聽起來易接受、倍感親切、有較強吸引力,最受聽眾的歡迎。如校園里新近出現(xiàn)的一種活動,街頭巷尾上演的一段真情故事,新聞媒體傳遞的一個熱點問題,都可以演繹成一場精彩的課前演講。
當然,從課外中取材進行演講,教師要積極引導、組織,讓學生認識到日常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演講資源寶庫,只要細心觀察、深入思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隨時記下瞬間的靈感,長此以往,到演講時就會靈感如泉涌,何愁演講不出反映時代生活的內(nèi)容?
如我校舉辦藝術節(jié),燕文同學觀察到師生對此十分投入,表演節(jié)目非常精彩,思索為何有如此精彩的節(jié)目?經(jīng)過深思熟慮,她以《藝術的召喚》為題演講,演講中既表明自己對藝術節(jié)的喜愛,又提出了藝術與年輕人成才問題的關系。內(nèi)容要點為:世界需要創(chuàng)新,社會勢必進步,人類需要求知,更需要各行各業(yè)的人才。藝術節(jié)的舉辦,使那些長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仁人志士”能大展拳腳,冠冕堂皇地說:“天生我才必有用”。最后講到:“年輕人要有勇氣、有毅力、有信心表現(xiàn)自我,這是歷史的發(fā)展和要求,也是藝術的深深召喚?!贬槍亦l(xiāng)環(huán)境及人類居住環(huán)境的污染越來越嚴重的情況,鋒濤同學通過細致觀察和深入調(diào)查,在掌握大量事實的基礎上,在課堂上大聲疾呼:請愛護我們的家鄉(xiāng),愛護地球,不然地球?qū)⒁_除人類。當從新聞媒體得知“神舟九號”成功返回著陸,好多同學針對此事發(fā)表了熱情洋溢、充滿自豪感的演講。
強烈的環(huán)保意識、公民道德意識和愛國熱情等話題,拿到課堂來演講,能使學生關注生活、社會,它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又溝通了課堂內(nèi)外。實踐證明,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會等教育資源,開展課前演講,既可以促進課內(nèi)外學習緊密結合,又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質(zhì)。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中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年齡特征具有自主性、前瞻性、進取性與社會性。他們具有很強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熱衷顯示自己的理想和才能欲望,表達自己對人生對社會的看法和見解的渴望,只要有合適的環(huán)境,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敢于發(fā)表個人的意見的。課前演講,由于是老師、同學在場的一種公眾場合的演講,他們必然竭盡所能,以展示自我風采,博得師生的贊揚。所以演講者在演講前一般都認真做了不少準備工作。俗語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焙穹e才能薄發(fā),要給聽眾一碗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為講好某個話題,演講者就得像海綿吸水那樣,從各種報刊、書籍、網(wǎng)絡等媒體、以及學校、家庭、社區(qū)等,選取大量與所講話題有關的信息,積極準備演講稿。這一過程的能力,自然大大地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時間和空間。
比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把課內(nèi)外閱讀結合起來,我在講授《失街亭》之前,我先要求學生認真預習課文,并且課前特意舉行一次以“我看諸葛亮”為話題的演講比賽活動。比賽中,澤青同學講到應學習諸葛亮“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高尚品格;偉煜同學則以諸葛亮之明慎,卻不信劉備之言,錯用馬謖,致失街亭之誤,引發(fā)出知人之難,處事應集思廣益的看法;朝賢同學演講的題目是《劉備比孔明更多一招》,他講到劉備用“三顧茅廬”激其志、以“白帝城托孤”逼其忠的方法,使孔明對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如此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演講,顯然學生必須課外涉獵大量有關資料。
課前演講能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譚惟翰認為:“聽說讀寫相對獨立而又有密切關系的四種語文能力。從表達技巧的角度來說,聽讀可以給說寫提供某些表達技巧,以資借鑒;而說寫實踐又能加深對表達技巧的認識,增強對聽讀內(nèi)容的理解,聽說讀寫相互制約,只要緊密配合,就能相輔相成?!弊T惟翰這一番話肯定了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語文教師應認識這四者相互促進的積極作用,在實際教學中做到牽一發(fā)動全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葉圣陶也說:“不善聽未必善讀,不善說未必善寫,故應當一把抓。”課前演講雖然主要靠演講者的說,但演講前演講者往往要去讀、寫、聽。臺上講,臺下聽,鍛煉他們聽的能力,一次好的演講是雙贏活動,收獲的不僅是演講者,還有聽眾??梢赃@樣說,一次課前演講既能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加深對課文理解,又能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都得到有效的鍛煉,也給他們增加了語文實踐的機會。
大語文教育觀認為,語文教學的功能不應停留在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上,還肩負著思想教育等重任。課前演講有思想教育的功能,是自我教育的氧化劑和互相教育的催化劑。璇娜同學在演講《我們很幸?!窌r說:“一位同學考上重點高中,卻面臨輟學,她跟幾位同學到他家串門時,發(fā)現(xiàn)他家一貧如洗,……”全班同學對她的演講感觸很大,紛紛說: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們應該珍惜今天擁有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
事實證明,教師在課堂上的說教,有時還不如學生在演講中的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且這種教育是“潤物細無聲”和相互啟迪、促進的,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思想覺悟大為提高。自從開展演講活動之后,班風學風有明顯改觀。這正如劉國正先生所說:“語文是反映生活,又反過來服務于生活的一種工具?!?/p>
開展授課前演講,好比“一石激起千層浪”,它能引發(fā)學生觀察與思考,拓寬學習的空間和時間,增加語文實踐的機會,提高思想修養(yǎng)。開展課前演講使同學們形成了你追我趕學語文的良好氛圍;開展授課前演講,增強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一些學生語文成績本不優(yōu)異,也不努力,但因參加演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喜歡上語文。這也符合《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提出必須增強課程資源意識,語文教師應積極利用和開發(fā)課程資源的要求。
廣東汕頭市潮師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