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志峰
近日,有消息稱4月起我國天然氣價格將大幅上漲,各地零售終端價格將達到3元至3.5元/立方米區(qū)位。受此影響,全國多地出現(xiàn)市民排隊“搶氣”的現(xiàn)象,青島連叫號機都癱瘓了。陜西部分民眾帶救心丸搶天然氣,買夠10年用量。“(天然氣漲價)這個消息是無稽之談?!?月25日,國家發(fā)改委一位官員稱。
國家發(fā)改委出面辟謠,稱天然氣漲價傳言“純屬無稽之談”,那些排隊“搶氣”的老百姓終于可以松一口氣了。我所好奇的是,這個“無稽之談”是怎么出爐的呢?最大的可能,是個別媒體從業(yè)者聽風就是雨,為了搶一個“抓眼球”的新聞,忽略了新聞工作應有的基本程序,未經(jīng)嚴格調查求證便匆匆發(fā)布消息,最終導致以訛傳訛。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也是媒體賴以生存的職業(yè)精神和道德基礎,媒體的公信力來自于對新聞事件的正確報道。特別是像天然氣調價這樣關乎民生的事情,更是不能輕忽。
同時,似乎也不能完全排除一種可能,那就是放出這個“無稽之談”來,說不定是為了“試探輿論”。如果公眾對漲價反應不強烈,便可以大搖大擺按既定方針辦;如果公眾反應強烈,再出來辟謠不遲。竊以為,不妨倒查一下這個“無稽之談”的消息源,看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到底是誰先說的這個話。只有這樣,才能維護媒體和相關部門的公信力,才能避免“無稽之談”誤導公眾。
“無稽之談”能夠欺騙那么多人,甚至催生了“搶氣潮”,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相關部門信息不透明、宣傳不到位的問題。據(jù)媒體介紹,按照目前的天然氣價格機制,居民用天然氣漲價并非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不是像油價一樣,靠發(fā)改委的一紙通知就可以完成的。按照《價格法》的規(guī)定,天然氣、自來水等和公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特殊商品”,價格調整的時候,必須要在物價部門的主導之下,召開價格聽證會,以決定價格是否調整及調整幅度。現(xiàn)在什么都沒有進行,何來漲價之說?很顯然,正是由于很多公眾對天然氣的定價機制并不了解,再加上對漲價和通貨膨脹的擔憂,難免會在“無稽之談”面前手足無措。
不管是此前的“搶鹽潮”,還是現(xiàn)在的“搶氣潮”,雖然都及時得以平息,并未造成嚴重影響,但其暴露出的諸多問題卻都值得相關方面反思。特別是老百姓為了幾毛錢、一塊錢不惜吃苦受累排長隊,其中折射出的民生維艱發(fā)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