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丙寶 李愛紅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 江蘇常州 213164)
高校校園文化是學校精神、辦學理念和管理服務水平的集中體現(xiàn)。隨著高職院校文化內涵建設的發(fā)展,學生公寓區(qū)域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部分,越來越受到學校的重視。因此,加強大學生公寓文化建設,對于推動和諧校園文化和建設良好的學風校風,營造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公寓文化氛圍,都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高校公寓文化建設的內涵。高校公寓文化是大學生在公寓宿舍環(huán)境里,彼此間在行為、觀念、情趣、價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方面相互接納、相互影響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共存的文化現(xiàn)象,它反映了學生群體的文化自認狀況、生活狀態(tài)和精神狀態(tài),并影響學生的人生價值趨向、生活態(tài)度、修養(yǎng)和綜合能力[1]。公寓文化由表層文化和深層文化兩種形式構成,表層文化反映出的是具體生活現(xiàn)象,深層文化反映出的是文化觀念。深層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則是公寓文化的靈魂,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成人起到的影響也最持久有效[2]。
2)高校公寓文化的功能。公寓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具體表現(xiàn)為:一是教育的功能。一般來說,90后大學生思維活躍、觀念意識超前、個性突出。積極的公寓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美化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高雅的情趣,這對學生人格的塑造以及健康學風校風的形成,都有著積極的教育作用。二是規(guī)范的功能[3]。公寓是一個集中住宿的區(qū)域,通過建立規(guī)章制度,形成制度文化,可保證公寓文化活動的正常發(fā)展,制止和約束公寓主體的各種不良行為,形成良好的公寓文化效應;同時大學生也必然會受到環(huán)境的約束,在約束中逐步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三是娛樂的功能。大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決定了娛樂是學生公寓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娛樂能活躍大學生的生活情趣,學生在娛樂的同時也可提高自身的藝術欣賞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提高學習工作效率,愉悅身心并促進身心健康。四是激勵的功能。公寓文化可以提高大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責任感、凝聚力。高校公寓文化會受到校園文化的影響,同時又會豐富和影響校園文化的發(fā)展。五是發(fā)展的功能。通過健康的公寓文化熏陶,使大學生有更進一步的發(fā)展,特別是心理狀態(tài)得到調整,人際關系發(fā)展通暢。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對于樹立良好的學風校風會起到助推作用。
3)高職院校公寓主體的特點。高職院校生源的多層次性決定了學生公寓主體的復雜性。公寓中學習與生活相對自由,學生自主時間較多,有的學生在放松自我、生活懶散、消愁解悶之中變得思想迷茫、不求上進、道德欠缺,甚至出現(xiàn)人格缺陷、排斥外界等心理問題。這些現(xiàn)象對公寓主體會產生消極影響,導致“問題”宿舍產生,如“逃課型”宿舍、人際關系“失調型”宿舍、“夜貓子型”宿舍、“上網型”宿舍等,雖然這些宿舍數(shù)量不多,但在很大程度上會“污染”公寓健康文化環(huán)境,有違于高校教育管理理念。
1)公寓文化建設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具體體現(xiàn)。學生公寓管理事關學生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關系到學校正常的教學和生活秩序,關系到學校和社會的穩(wěn)定。相關理論研究與實踐證明,開展公寓文化活動,創(chuàng)設公寓文化氛圍,是提高公寓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徑,也是“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工作理念的具體落實。
2)公寓文化建設是推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內涵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學生公寓是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大學生學習與生活方式有了新的轉變,學生在公寓宿舍的生活時間及對宿舍的依賴性也呈強化趨勢,因此應以公寓宿舍為陣地,通過發(fā)揮公寓宿舍文化的教育啟迪與激勵作用,推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
3)公寓文化建設是和諧校園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公寓文化是和諧校園文化的組成部分,是校園文化的“發(fā)源地”和“消化地”,建設和諧校園文化也是教育規(guī)律的體現(xiàn)。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要高度重視大學生生活社區(qū)、學生公寓、網絡虛擬群體等新型大學生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fā)揮大學生自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教育效果。教育部為切實加強高校學生的住宿管理,也先后發(fā)布了多項文件,為進一步做好高校學生住宿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各高校越來越認識到公寓文化對學生的教育、激勵、規(guī)范、發(fā)展作用,在認真做好學生住宿日常管理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公寓管理新模式、新機制、新方法,把公寓文化建設納入到建設和諧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中。
1)從社區(qū)社會層面上推行公寓文化建設。高校學生公寓住宿條件的標準化,為推行公寓文化社區(qū)化建設提供了條件。隨著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高校在學生公寓建設上不斷改善大學生的住宿條件,形成新的學生社區(qū);再加上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自主意識與追求生活質量的提高、以及高校后勤化管理模式的逐步推行,公寓宿舍區(qū)域管理有社區(qū)社會化管理的傾向。因此,大學生公寓社區(qū)文化建設也要相應加強,創(chuàng)造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公寓為空間、以精神文明建設為核心、以積極向上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由學生共創(chuàng)共享的群體文化[5]。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大學生的生活態(tài)度、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行為規(guī)范,體現(xiàn)出了大學生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意識。
2)從網絡化建設上推行公寓文化建設。伴隨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計算機網絡通信等現(xiàn)代技術在學生公寓的普及應用,學生管理工作重心下移至公寓宿舍也成為一種趨勢。事實上,大學生熱衷于上網,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勢必會變少,如果缺乏良好的思想教育引導,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就會相應疏遠,網癮較大的學生還會出現(xiàn)心理問題等[4]。由于網絡是一個開放的互動平臺,作為高校的管理者,與大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通過網絡這一交流平臺,相互之間處在一個相對平等的層次,會減少“保潔+監(jiān)護”傳統(tǒng)宿舍管理中的弊端,學生也可以擺脫“被管理者”的角色,擁有平等對話權利。網絡管理方式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公寓文化建設中來。同時高校的功能轉向不能忽視對學生公寓文化的規(guī)范與引導,在管理中可在明確自身工作范圍的前提下,通過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對學生沉迷網絡、忽視寢室人際交往的現(xiàn)象加以引導教育;同時在網絡管理上,可以開設學生公寓網站,建立健全網絡通信管理制度,規(guī)范網絡運作,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加強公寓文化建設。
3)從管理與服務水平上推進公寓制度文化建設。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學生公寓仍沿襲以前的管理模式,雖然已具備較好的硬件設施,但是與學生和家長需要的高質量服務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這不利于大學生的生活質量與個人綜合素質的提高。而學生公寓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賴于制度文化建設,只有建立完善的公寓管理制度,才能較好的規(guī)范公寓主體的行為,提高服務質量。良好的公寓制度文化建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大學生的行為[6]。一方面通過制定有效的規(guī)章制度、文明公約等行為準則,硬性控制大學生的行為;另一方面通過物質載體、文化活動所營造的環(huán)境氛圍與價值觀念及對人的心理輻射作用,對大學生的行為進行軟性控制。公寓管理者可以把大學生在公寓宿舍里的表現(xiàn)進行量化,并將其納入對學生思想品德考核或綜合素質考核范圍,督促學生遵守各項管理制度。這種與行政手段相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可以有效地改變宿舍臟、亂、差的狀況,減少并消除不文明、不道德、不健康的行為。
4)從公寓文化主題教育活動上推進公寓文化建設。目前高校各種主題教育活動為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注入了活力,并影響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對學生非智力因素及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重要的作用[7]。實踐證明,公寓文化主題活動是當前大學生比較歡迎的一種文化活動形式,如舉辦公寓文化節(jié)等。公寓文化主題活動可使大學生在良好的秩序和氛圍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并自覺成為大學生公寓文化的實施主體和建構主體。這種公寓文化活動氛圍能從學生思想上引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行為、知識學習行為、生活衛(wèi)生行為、審美娛樂行為等,從而保證公寓主體有一個良好有序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使大學生養(yǎng)成文明健康的言行舉止等良好行為習慣,進而推動大學生公寓文化建設向更深層次、更廣泛領域發(fā)展。
高校公寓文化建設的終極目的是創(chuàng)造有序而健康文明的生活、學習、工作環(huán)境,通過豐富學生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精神生活,提升大學生的文明修養(yǎng)和綜合能力[8]。當前,高職院校公寓的硬件設施和環(huán)境在不斷的改善,而文化內容的內涵建設則相對滯后和不足。許多高校也認識到公寓文化內涵建設的重要性,并通過多種方式豐富公寓文化建設內涵,但是面對高職院校學生對公寓宿舍不斷上升的依賴性,學生及家長需求的不斷提高、大學生生活現(xiàn)代化特征及其心理特征的多樣化、國家教育管理要求和學校管理與服務標準的不斷提升等新情況與新問題,高職院校公寓文化建設仍然還是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因此,公寓文化建設作為一種高校軟實力,學生管理工作重心應盡快移至學生公寓,將學生公寓作為高職院校德育教育新平臺,并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著重點和創(chuàng)新點。
[1]劉曉青.論高校學生公寓文化的創(chuàng)新建設[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9):16-17.
[2]李瑞學,田媛.加強高校學生宿舍文化建設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7(1):60-61.
[3]高珊.新時期大學寢室文化的現(xiàn)狀分析及深層解讀[J].考試周刊,2008(20):217-218.
[4]王琰.大學生宿舍文化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新學術,2007(6):78.
[5]熊子健.社會資本理論視野下的高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94-96.
[6]李立波.高校和諧宿舍文化:特征、功能及培育路徑[J].文史博覽(理論),2012(9):50.
[7]楊治華.淺析“以人為本”與高職校園文化[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6):1-3.
[8]時倩,徐小柏.以人為本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探析[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3):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