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業(yè)舉
(山西機械化建設集團公司,山西太原 030009)
我國目前工礦企業(yè)已建有大量的蓄水池,因施工措施不當,造成蓄水池滲漏質量事故的也不在少數(shù)。蓄水池一般都掩埋在地下,發(fā)生滲漏不易被發(fā)現(xiàn),而滲漏點大部分發(fā)生在底板混凝土裂縫、底板與池壁連接施工縫處,故一定要采取合適的施工方法,加強施工質量控制,杜絕蓄水池發(fā)生滲漏質量隱患,減少損失。
1)某醫(yī)藥化工場區(qū)內大部分為不能耕種的荒地,地下水位較高,補給豐富含鹽量高,地下水對混凝土有腐蝕作用。
2)蓄水池建筑面積1 332.25 m2;東西36.5 m;南北36.5 m;水池凈高2.5 m;水池內設有64個柱子,水池頂覆土厚700 mm;墊層混凝土厚100 mm采用C10,其余為C30抗?jié)BS6混凝土,鋼筋以Φ12,Φ10為主,水池底板、池壁厚度為250 mm;頂板厚度為180 mm。
1)鋼筋工程。
a.根據(jù)設計保護層厚度、鋼筋級別、直徑和彎鉤要求確定下料長度并編制鋼筋下料表。
b.鋼筋連接的方式:根據(jù)鋼筋直徑、現(xiàn)場條件確定鋼筋連接的方式。由于設計鋼筋主要以Φ12,Φ10為主,采取綁扎方式,搭接長度要求不小于50 cm。
c.鋼筋安裝質量檢驗應在混凝土澆筑之前對安裝完畢的鋼筋進行隱蔽驗收。
2)模板工程。
a.底板與池壁分開施工,在安裝底板模板時,應將墊層附近的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凈,經檢驗合格后,再進行大面積支模。
b.固定在模板上的預埋管、預埋件的安裝必須牢固,位置準確。安裝前應清除鐵銹和油污,安裝后應作標識。
c.底板模板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損壞時,方可拆除。
d.模板工程嚴格控制模板之間接縫的高差、縫隙的嚴密、固定的牢固。在澆筑混凝土之前一定要由現(xiàn)場質檢人員仔細檢查。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再進行混凝土澆筑。同時在澆筑過程中,質檢人員要在模板周圍進行巡視,如發(fā)現(xiàn)跑模、松動及時處理。
3)底板混凝土工程。
鋼筋、模板經業(yè)主單位、監(jiān)理單位驗收合格后進行底板混凝土的澆筑。
本工程對于水池結構混凝土外觀質量、內在質量有較高的要求,尤其是底板與池壁連接處,鋼筋較密,一定要振搗密實,不應漏振、欠振、過振。因正值夏季施工,對此,混凝土原材料應采取遮陰、加冰塊攪拌措施。施工必須從原材料、配合比、混凝土供應、澆筑、養(yǎng)護等各環(huán)節(jié)加以控制,以確保實現(xiàn)設計使用功能。
a.澆筑前,對模板、鋼筋和預埋件進行檢查;模板如有縫隙,要填塞嚴密,模板內面涂刷脫模劑。
b.澆筑混凝土前,檢查混凝土的均勻性和坍落度。
c.混凝土澆筑采用一次澆筑。
d.澆筑混凝土時,采用振動器振動搗實。使用插入式振搗棒時,振搗棒與模板保持5 cm~10 cm的距離,避免振動棒碰撞模板、鋼筋及其他預埋件,因池外墻止水帶影響振搗,需人工輔助振搗。
e.混凝土的澆筑要連續(xù)進行,不允許間斷。
f.為了將混凝土構筑物裂縫對水池的危害程度控制在允許范圍內,在施工中采取如下措施:
嚴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質量。采用抗?jié)B商品混凝土,外加劑和摻合料必須性能可靠,有利于降低混凝土凝固過程的水化熱。
使用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有利于減少和避免裂縫出現(xiàn),在滿足配合比規(guī)范和混凝土技術指標前提下,宜適當減少水泥用量或水用量,降低水灰比;通過使用外加劑改善混凝土性能,降低水化熱峰值。
控制入模坍落度,做好澆筑振搗工作:在滿足混凝土運輸和布放要求前提下,要盡可能減小入模坍落度。混凝土入模后,要及時振搗,并做到既不漏振,也不過振。
大體積現(xiàn)澆混凝土施工會產生收縮、膨脹、變形,故應在受剪力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設置一條施工帶來釋放這種應力,保證混凝土的施工質量。
1)加強帶代替后澆帶施工。
現(xiàn)澆混凝土底板在施工時所預留出的后澆帶區(qū),需根據(jù)設計要求保留一段時間后再澆筑,施工工期較長,以及后續(xù)施工工序對后澆帶接縫處產生垃圾污染難以避免,不易清除,對工程質量帶來很大影響,很容易引起底板滲漏,故改用微膨脹加強帶代替后澆帶進行一體化施工,原設計后澆帶為1 m寬,加強帶代替后澆帶設置為2 m。保證結構的整體性,減少了滲漏,省去后澆帶的清理及二次支模工作,簡化施工過程、縮短工期,降低直接成本及間接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2)加強帶施工工藝。
加強帶位置兩側用8 mm細鐵絲網隔離或用專用材料封擋,綁扎平順牢固,澆筑時以加強帶為界線分四部分澆筑(1,3)(2,4)。先澆筑加強帶混凝土,后澆筑(1,3)(2,4)外圍混凝土,再澆筑池壁混凝土,因外池壁混凝土止水帶影響輸送泵輸送混凝土以及振搗棒振搗,故需輔助人工振搗、人工輸送混凝土。特別注意加強帶混凝土在外圍混凝土原設計基礎上提高一個標號(C35抗?jié)B等級S6)。
澆筑完成以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時收面,收面后,嚴禁在混凝土內部達到最高溫度時直接澆水養(yǎng)護,混凝土采取頂漿覆蓋薄塑料布的方法進行養(yǎng)護,只有當混凝土內部降溫至平衡穩(wěn)定時,方可直接澆水養(yǎng)護?;炷翝仓戤吅?4 d內一定要保持澆水濕潤養(yǎng)護。
因池壁、池頂、底板混凝土不能一次性澆筑,分兩次澆筑,為了防止池內水從底板與池壁連接施工縫處滲漏,在該位置上設置一條652型300 mm×8 mm的橡膠止水帶。止水帶用鋼筋夾準確的安裝到池壁中間部位,穩(wěn)固可靠,不能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出現(xiàn)偏移。止水帶搭接連接處,容易出現(xiàn)滲漏事故,一定要加強質量預控。止水帶連接采用冷粘法,用專用工具把接合處切割成45°的斜面,再用磨毛機將止水帶背面磨毛,寬度與止水帶寬度相等,連接前將止水帶粘結面清理干凈。用氯丁膠劑刷三遍,每次干燥時間約為10 min(以手觸動膠粘劑稍有粘性為宜)。凸出部位用手輥壓,使其粘緊。對接口不嚴處,用密封膠膩子填實,最后在止水帶接口處刷氯丁膠粘劑,將接口包實,接口處再用鋼筋夾緊。進行安裝時橡膠止水帶應平整,表面的污染物均應清除干凈。搭接長度按300 mm考慮。安裝應準確、牢固,確保工程質量。
通過對該水池的閉水試驗,各項指標均滿足設計和規(guī)范要求,達到了預期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蓄水池底板與池壁作為施工技術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一定要嚴格管理控制,通過運用底板加強帶代替后澆帶施工、池壁與底板施工縫止水帶安裝的措施,不僅施工方便,加快進度,同時也保證了施工質量,證明該技術是切實可行的。
[1] GB 50666-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guī)范[S].
[2] GB 50164-2011,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