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童年的時光之所以讓人留戀,在于我們眼中的那個無瑕且繽紛的未知世界。七八歲的我們不明白大人們?yōu)槭裁凑绽_于繁雜的生活小事中,在每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我們可以盡情地享受那份懵懂的美好。即使一些不切實際的“白日夢”時不時地在我們的腦海中浮現(xiàn),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停留在年少的無憂時空中,笑容燦爛的你便是自己心靈城堡的主人,而城堡的門是敞開的,它渴望著游客們的光臨和稱贊。終有一天,這幢高大、華麗的城堡無聲消逝的時候,孩提時代的偏執(zhí)和無邪已經不在,長大的我們又多么希望時間可以倒流,重新站在那座熟悉的城堡的殿堂中,靜靜地去聆聽那個稚嫩的聲音描述出的閃光的夢想。
《夢想家彼得》是英國“國民作家”伊恩·麥克尤恩寫給孩子們看的第一本書,有趣的是,在許多國家,這本書也被推薦為優(yōu)秀的成人讀物來出版。麥克尤恩在文學界可謂是貼上“寫實”標簽的作家,在他犀利的筆鋒下總能找到引起人們共鳴的故事素材,其小說中人物或喜或悲的命運也深深地牽動著每位讀者的心。那么,這樣一位思路廣袤、洞察力銳利的文學大師若拋棄一貫的寫實文風,走起“夢幻”路線來,又會帶給我們什么樣的閱讀感受呢?
麥克尤恩在本書的序言中寫道:“每一章寫完之后,我都會大聲讀給我的孩子們聽。我們所以喜歡兒童書,是因為我們的孩子讀這些書時的快樂,這跟文學關系少一點,而跟愛的關系多一點。”細心的麥克尤恩深知若想要創(chuàng)作出一本好的兒童書籍,就有必要適時地聆聽孩子們的聲音,觀察孩子們對故事發(fā)展的第一反應。同時,在與孩子們的親密互動中,作家的靈感也能夠得以瞬間地閃現(xiàn)和進發(fā)。
《夢想家彼得》的主人公彼得無疑是父母和老師眼中的“另類”——“他們覺得他麻煩,因為他寡言少語,那樣子好像讓人不放心。可是大多數(shù)時候,他喜歡去睡房或者公園里待上一個小時,他喜歡自個兒待著,想事情。”小小的彼得,就是一個完全沉浸在自己想象世界的男孩兒。但這并不代表彼得就是一個孤僻、自閉的孩子,他也喜歡與別人交流,分享自己的秘密。
推及到這本書的內容和風格上來,神奇的想象力充溢在彼得所經歷的每一件小事上,而麥克尤恩為了表現(xiàn)彼得豐富的想象力也在辭藻的堆砌上下了不少工夫。如,在第二章《貓》中,麥克尤恩在描述彼得竟然變成了家中17歲貓咪威廉時寫道:“他仰面躺著,把胳膊伸向威廉的前腿,然后扭動著把前腿伸向了威廉的后腿。彼得用爪子很容易就把自己拉上了,站起來,走了幾步,用四個軟軟的白色爪子走路。多過癮啊!”隨后,變成了一只暮年的大花貓的彼得開啟了一趟不可思議的冒險之旅,他借用威廉的身體打贏了前來挑釁的兇惡黑貓,奪回了被其侵占已久的地盤。當彼得開始用貓咪的視角看世界的時候,體悟到的是小動物獨有的孤獨與無奈。像這樣想象韻味十足的情節(jié),在書中比比皆是,而在閱讀這些獨立成章的故事過程中,我們的想象力也仿佛被召喚了出來,只想默默地追隨著彼得沉浸在他五彩斑斕的白日夢中。
作家余華曾在他的文章中這樣評價過麥克尤恩:“當讀者們開始為他的作品尋找文學源頭的時候,其實也是在為自己的人生感受和現(xiàn)實處境尋找一幅又一幅的自畫像?!薄秹粝爰冶说谩返木钪幷谟谧髡吲c讀者之間的一種共鳴的力量。彼得的故事仿佛也曾鮮活地發(fā)生在昔日的你我身上。那時的我們,同彼得一樣對這個偌大的世界充滿了無限的困惑,我們或許也曾假想過擺在書桌上的玩具娃娃會突然開口和我們打招呼,也或許幻想著家中的小寵物會和我們互換一次身體,但我們更夢想著自己能快一些長成大人,早一點兒用大人的智慧去探究世界更深層的奧秘??烧嬲斘覀兺嗜チ撕⑻釙r的稚嫩,才恍然明白,長大竟然只在一瞬間。
“他轉身面朝大海,它粼粼閃著光,直到寬廣的地平線那里。它在他面前展開,廣裹、神秘莫測。一道又一道海浪翻滾著、“嘩嘩”響著拍擊海岸,在彼得眼里就像他生命中會產生的念頭和幻想。”在本書故事接近尾聲的時候,麥克尤恩留下了這段意味豐富的文字。望著廣袤大海的彼得在此刻儼然蛻變成了一個懂事的少年,而想象的力量猶如飛翔的翅膀,它隨時等待著和彼得一起翱翔于天際。只要你也肯相信,相信想象力的力量,生命也會像彼得一樣填滿驚喜與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