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鵬峰
陳文龍(1232—1277),字剛中,號如心。福建莆田人,宋以來其祖先“一門兩丞相,九代八太師”,他是陳俊卿丞相的五世從孫,“能文章,負氣節(jié)”,于咸淳四年(1268)考中狀元,度宗御筆改名為文龍,字君賁。景炎元年(1276)南宋小朝廷經(jīng)閩敗逃廣東,建寧、泉、福等州皆降,八閩中興化成為孤城,閩廣宣撫使陳文龍集民兵數(shù)百人堅守興化府,屢斬多批招降的使者。十二月二十五日,部下私開城門降元,文龍欲自殺,不果,與其親人被執(zhí)北上。二年,文龍從叔瓚復舉兵據(jù)興化,九月復破,瓚被車裂而死,元軍屠城三萬人。
陳文龍被押離興化時就絕食,至合沙時寄詩給次子陳夢雷訣別,有句:“臣死封疆是此時”,“唯有丹衷天地知”。與此同時,文龍夢見岳飛請他相見,岳飛以所戴的平頂冠冒在文龍頭上;杭州民眾也夢見岳飛代者至杭。文龍被押到杭州后,景炎二年(1277)四月二十五日拜謁岳飛廟時大慟,同夕餓死于廟,時年46歲。葬于孤山智果寺旁。
從《宋史·陳文龍傳》里我們可以看出陳文龍一生大致的生平事跡??梢哉f,陳文龍是一個典型的傳統(tǒng)忠臣形象:衷心保衛(wèi)朝廷,一死殉國。因此后人多把陳文龍比作南宋岳飛的傳人。他在杭州的墓生刺竹,岳飛的墓柏不北支,被杭州人民并稱“雙異”。陳文龍因其在抗元斗爭中的英勇不屈,被史書廣為渲染,成為忠君愛國的典范。
宋端宗贈文龍?zhí)珟?,謚“忠肅”,賜廟號“昭忠”;贈瓚兵部侍郎,謚“忠武”。南宋末,興化人鄭鉞《文龍遺事》載:“國事去矣,文龍竟不屈死杭,文公(天祥)竟不屈死燕。宋三百年其未造也,江閩兩大魁出,俱以節(jié)死,嗚呼”。兩人皆臚傳第一人,亦足收宋300年養(yǎng)士之功矣嘲。明宣德(1426-1435)時,宣宗章皇帝的《五倫書》;成化(1465-1487)時,憲宗純皇帝的《續(xù)修通鑒綱目》分注均彰揚陳文龍、陳瓚的事跡。
但是無論是統(tǒng)治者大力宣揚陳文龍還是,老百姓把陳文龍當做道德模范的過程中不僅僅吧陳文龍當做一個抗原英烈,同時大大的把陳文龍的形象神化了。
《明史》卷五十《禮四》載:“諸神祠,按祀典”。孝宗時(1488-1505),“福州祀陳文龍、興化祀陳瓚?!备V莞d化府的城隍廟,此后屢有重修。明弘治十八年(1505)二月十二E1,興化人、南京大理寺左寺左評事徐元稔上疏:“文龍、瓚故居在荒煙野莽之中,祀典無聞。二人死節(jié),視文天祥、江萬里無愧,乞敕于郡城祠祭”?;实鬯煸t有司立廟,春秋祭祀。正德五年(1510),應(yīng)詔在興化府城隍廟左邊建成二忠祠,肖像祀之。七年十月,慈溪人、福建提刑按察司副使、提督學政姚謨撰《二忠祠記》,莆田人、都察院右都御史林俊書丹,莆田人、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陳茂烈篆蓋。指出:“故二公之死,非獨以其郡與邑,而系于國勢如是也?!比f歷十四年(1586),推官祝致和權(quán)知莆田縣時重修二忠祠并立《重修二忠祠》碑,由沔陽陳文燭書寫。明洪武時,莆仙出人福州的商賈在烏龍江上段北岸陽歧碼頭岸上的興化道旁大松樹下,建一廟壇,奉祀海上女神媽祖(林默)和抗元英烈陳文龍。“海船敬奉天妃外,有尚書、拿公二神。(福建興化人陳文龍)明永樂中以救護海舟,封水部尚書二神亦海舟所最敬者”所謂“封水部尚書”,是私謚,沒有官方敕封的記載。成化五年(1469),琉球館由泉州遷至福州,稱柔遠驛綰。文龍“明時顯靈,護救封舟,封水部尚書,立廟閩省南關(guān)外,國(清)朝冊封琉球,向例請?zhí)旌蟆⒛霉裣窆┓铑^號船,請尚書神像供奉二號船?!泵魈靻⑵吣?1627),陽歧人與莆仙商賈將大松樹下的廟壇移建到鳳鳴山。該水部尚書祖廟先后分靈福州(6座)與馬祖島(3座)。福州各尚書廟有“迎尚書”和“送狀元船出?!被顒?。后者,即送陳文龍由海路回莆田家鄉(xiāng),狀元船所經(jīng)的鄉(xiāng)村,沿途護送,皆演戲酬神,十分熱鬧。福州的興安會館,也奉祀水部尚書,存有清末民國初鄉(xiāng)紳林揚祖、張琴、陳乃元、吳鴻賓等人的題聯(lián)。
1920年,嚴復回鄉(xiāng)復建福州的尚書祖廟,占地3800平方米,坐北向南,又名鳳嗚寺。由寶殿、毓麟宮和忠肅祠,組成為福州尚書廟之冠,嚴復書寫“尚書祖廟”廟額。存有“歷史奉旨祀典”題刻與陳寶琛、薩鎮(zhèn)冰、林琴南等名人聯(lián)刻。1992年,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重建。2001年2月11日,馬祖北竿鄉(xiāng)水部尚書廟平安民俗交流團518人乘坐“順利號”客船直航福州馬尾港,到臺江區(qū)萬壽尚書公廟進香,后再到湄洲媽祖廟進香,引起轟動?!陡V萃韴蟆芬浴板氤吆{不再是天涯”為題報道,高度評價“雙馬直航”。萬壽尚書公廟于1921年重修。正門橫額“敕封水部尚書”,左右小門額“履忠”、“蹈義”。殿堂坐北向南,西潤五間、深七柱,高6.5米,前廊后堂,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存有林則徐書中楹聯(lián)與嘉慶、道光間捐資修廟碑刻等,1988年公布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
陳文龍作為一個傳統(tǒng)的忠君愛國的道德模范,其身份由一個抗原英烈到道教神仙。其身份實現(xiàn)了有人到神的轉(zhuǎn)化,從根本上而言主要是由于在陳文龍身上體現(xiàn)了一個傳統(tǒng)的民族英雄的傳統(tǒng)價值觀,不僅滿足了統(tǒng)治者對于百姓道德的基本要求,同時符合了中國百姓傳統(tǒng)的價值觀,因此在官方的大力渲染下,陳文龍由一個保家衛(wèi)國的民族英雄轉(zhuǎn)變?yōu)楦V莅傩掌毡樾叛龅撵`通大神。一方面可以看出民間對于陳文龍的尊敬,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中國民間信仰的一些基本的社會功能。
中國不想西歐和印度一樣形成統(tǒng)一的宗教信仰,甚至很多學者認為中國是一個不信宗教的國家。從西方價值觀來看中國確實可以稱得上是一個“非宗教”的國家,他們沒有統(tǒng)一的信仰,沒有統(tǒng)攝一切的全知全能全善的大神。但是并不能就此就說中國是一個信仰的國家。只是中國沒有統(tǒng)一的信仰,官方和民間的信仰不一致,各地區(qū)的信仰又不一致,甚至在同一地區(qū)都有各種各樣的神。走在中國大地,寺廟、祠堂、教堂隨處可見。中國人也幾乎見神就拜。在他們心中,各路大神并沒有矛盾,就像朝廷的各路官員,只要見官就拜就對了。在此意義上,中國人的信仰不想西方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托付,更大意義上是一種功利性的求神拜佛,希望神仙保佑。因此,馬克斯·韋伯把中國的民間信仰看做是一個“功能性信仰的大雜燴”。
那么做為中國民間信仰的陳文龍信仰又有什么功能呢?
陳文龍是一個官方和民間都認可的忠臣,尤其是福建人,受鄉(xiāng)土情結(jié)的影響,更是把陳文龍當做是自己的驕傲。因此,陳文龍在民間尤其是福建地區(qū)是有很強的號召里的。作為的漢族的民族英雄,在明王朝統(tǒng)治天下之后,一方面希望獲得民間的支持,另一方面又要求有一個能夠統(tǒng)治百姓的工具。因此不僅要在政治上統(tǒng)治權(quán),更要建立支持自己的神學結(jié)構(gòu)。陳文龍作為一個以身殉國的漢人,在道德上社會影響力上都滿足了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需求。
因此可以說官方在敕封陳文龍作為福州地區(qū)的城隍是,是出去自己政治上的統(tǒng)治需求。出生草根,深知民間信仰的朱元璋就對大臣直言不諱的說到:“朕置城隍,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則不敢妄為”。不僅僅是陳文龍祖廟,幾乎全國各地城隍都布局森嚴,門前都設(shè)置有懲惡揚善的楹聯(lián),殿內(nèi)刀山火窟,各大護法形象陰森可怖,其威懾世人的效果不言而喻。
幾乎世界上的說有信仰其主要的功能都是對于人民道德的規(guī)范作用。陳文龍信仰作為福州地區(qū)一個重要的民間信仰,在古代尤其是神化的初期其主要的功能也不例外。因為他的悲劇命運,因為他的偉大思想道德品質(zhì),人民起初只是把它當做一個英雄來紀念,發(fā)展到后來在官方的引導下,也漸漸的吧陳文龍當做是造福一方的“鎮(zhèn)海王”、“拿公”、“水部尚書”等等,希望它能保佑自己出海安全,保佑全家。
中國民間信仰作為在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影響下逐漸成長起來的百姓自發(fā)自愿信仰的民間宗教,在對于人民的道德引導時,主要的手段有:一是道德的模范作用,既是被信仰者自身一般是符合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的歷史人物,能夠以自己的道德對后人其模范到頭作用;其二是懲戒制度,在封建的傳統(tǒng)中國,認為神仙擁有能夠干涉塵世的神力。就像陳文龍,他作為“水部尚書”、“拿公”能夠幫助福建地區(qū)的人民出海安全,作為城隍掌管一方生死簿,決定著人在死后的命運。根據(jù)因果報應(yīng)的原則,反是惡人皆要到在陰間找到懲罰,善人則受到表彰。人民由于對于死亡,對于未知世界的恐懼,因此也就愿意遵守世間法則。
陳文龍是一個典型的儒家知識分子,其節(jié)超,品行完全滿足儒家的要求,雖然其被當做是一個道家神仙,但是體現(xiàn)在他身上的是儒家的價值觀,其對于福建地區(qū)人民的道德引導也是儒家的對于儒家傳統(tǒng)價值觀的遵守。在這個層次上我們也可以看出,道教雖一直符合道教,但其宣揚的價值觀依然是儒家式的忠君愛國的思想。可以這樣說,道教的神仙體系只是手段,儒家思想才是核心根本。
以上從兩個方面介紹了一陳文龍信仰為代表的民間信仰的在古代主要的社會功能。但是,每逢清明節(jié),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各地城隍廟張燈結(jié)彩,鑼鼓喧天,可以看出各地對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重視,但是同時作為一種信仰也就少了一種莊嚴,其社會功能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其政治功能和道德功能也逐漸削弱:道德功能還有一些殘留,但是政治功能便可說是消失殆盡了。取而代之是作為一種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記憶,是作為一種娛樂手段和商業(yè)手段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