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部分規(guī)定了機插水稻盤育秧的術語和定義、品種選擇、操作流程、種子處理、床土、秧廂、材料準備、播種、苗期管理、秧苗、起運等。
本部分適用于機插水稻軟盤和硬盤育秧。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 3543.4 農(nóng)作物種子檢驗規(guī)程發(fā)芽試驗
GB/T 4404.1 糧食作物種子 禾谷類
GB/T 13735 聚乙烯吹塑農(nóng)用地面覆蓋薄膜
GB/T 19603 塑料無滴膜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秧塊 Seedling plate
單個秧盤所培育出的秧苗單元。
3.2 秧廂 Seedling block
在大田盤育秧時,擺放秧盤的每廂田塊。
4.1 選擇適合機械栽插的高產(chǎn)優(yōu)質品種。
4.2 早、晚稻宜選擇早、中熟品種;湘北地區(qū)晚稻要求在9月10號以前齊穗,湘中地區(qū)晚稻要求在9月15號以前齊穗,湘南地區(qū)晚稻要求在9月20號以前齊穗。
4.3 種子質量應符合GB/T 4404.1中的常規(guī)稻良種級標準和雜交稻二級標準。
4.4 每批次育秧品種超過一個以上應有明顯標志,嚴防混雜。
早稻低拱膜育秧操作流程見圖1;早稻大棚育秧操作流程見圖2。中稻、一季晚稻及雙季晚稻育秧操作流程在早稻育秧流程上減少插弓、蓋膜環(huán)節(jié)。
6.1 曬種
浸種前曬種1天~2天,提高發(fā)芽率、發(fā)芽勢。
圖1 早稻低拱膜育秧操作流程圖
圖2 早稻大棚育秧操作流程圖
6.2 選種
采用風選、泥水選等方式選種,或直接選用己經(jīng)過選種的良種。若采用泥水選種,泥水比重應為1.06~1.12,選種后應立即用清水淘洗。雜交稻種子飽滿度差,一般用清水選種。常規(guī)稻只保留飽滿種子,雜交稻飽滿種子和不飽滿種子用尼龍網(wǎng)袋分裝浸種催芽。
6.3 浸種
6.3.1 常規(guī)稻 將選好的種子放入清水中浸泡24h左右,再用強氯精10g和咪鮮胺有效成份0.5g與水配制成1∶400~1∶500的藥液浸泡殺菌,藥液質量為處理稻種質量的1.5~2.0倍,浸泡時間為12h左右,然后用清水洗凈,繼續(xù)浸種20h左右,注意換水。
6.3.2 雜交稻 采用間隙浸種方法,飽滿種子和不飽滿種子分開浸種,其它與常規(guī)稻相似。
6.4 催芽
早稻在浸種后將清水洗凈的種子在35~38℃下進行保濕催芽至破胸。中稻、晚稻采取多起多落浸種催芽。催芽標準為破胸露白率達90%以上。催芽后置陰涼處,攤晾至宜手撒播即可。
7.1 床土選擇
床土可選擇有機營養(yǎng)土或基質,不應選擇重粘土、重沙土和p H值超過6.5的土壤。
7.2 床土質量
營養(yǎng)土應選擇土壤肥沃疏松的菜園地、耕作熟化的旱地或經(jīng)秋耕、冬翻的稻田表層土,土壤中應無硬雜物、雜草。
7.3 床土培肥
7.3.1 肥沃疏松的菜園地和冬翻田取的床土,可直接使用。
7.3.2 其它適宜土壤在取土前,選擇以下一種方式對土壤進行培肥:①腐熟人畜糞2000kg/畝(1畝=666.7m2,下同);②25%氮、磷、鉀復合肥60~70kg/畝;③硫酸銨12kg、過磷酸鈣6kg、氯化鉀4kg/畝;④采用旱秧壯秧劑的,在過篩時每100kg細土加0.5~0.8kg旱秧壯秧劑均勻拌制。
7.3.3 床土施肥后旋耕2~3遍,取不大于15cm表土堆制并覆蓋薄膜至床土熟化,保持干燥。
7.4 床土加工
對粒徑大于5mm的土塊應先進行粉碎,床土含水率應為10%~15%(細土手捏成團,落地即散),然后用孔徑不大于5mm的篩進行過篩,篩后繼續(xù)覆膜堆悶。
7.5 床土消毒
用65%敵克松與水配制成1∶1000~1∶1500的藥液,對床土進行噴灑消毒,以床土濕透為宜。
7.6 床土調酸
播種前,p H值未達到5.5~6.5的床土應進行調酸處理??筛鶕?jù)實際情況增施硫磺粉降低p H值。
7.7 床土用量
每張盤應備合格營養(yǎng)土2.5~3.5kg或基質0.9~1.2kg。
8.1 確定秧廂面積和選址
8.1.1 秧廂面積與大田面積比例宜為1∶80~1∶100。
8.1.2 選擇排灌方便、避風防寒、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運秧方便的地塊作秧廂。
8.2 大田育秧秧廂制作
秧廂應在播前5天制作完成,秧廂寬1.3~1.4m,秧溝寬 0.25~0.50m,深 0.15~0.20m,平整光滑,四周開圍溝,確保水系暢通,播種時廂面濕潤、沉實。
9.1.1 育秧盤規(guī)格尺寸為580mm×280mm×25mm(長×寬×高)時,常規(guī)稻每畝需備育秧盤25~28張;雜交稻每畝需備育秧盤23~25張。育秧盤規(guī)格尺寸為580mm×220mm×25mm(長×寬×高)時,常規(guī)稻每畝需備育秧盤30~35張;雜交稻每畝需備育秧盤28~30張。
9.1.2 低拱膜育秧每畝秧田,應備2m幅寬的薄膜約900m。所選薄膜應符合GB13735規(guī)定。所選無滴膜應符合GBT19603規(guī)定。9.1.3 早稻低拱膜育秧,每畝秧田的機插秧應備長約2.0m、寬2.0~3.0cm、厚約0.5cm的竹條360根。
根據(jù)水稻品種特性、茬口及晚稻安全齊穗期確定播種期。一般根據(jù)適宜移栽期,按照秧齡18天至25天倒推播種期。做好分期播種,防止移苗超齡。
10.1 早稻低拱膜育秧播種
10.1.1 鋪盤 秧盤依次平鋪,緊密整齊,盤底與秧廂密合。秧盤四周宜用木條或含水量較小的泥土扎實。
10.1.2 鋪土 鋪撒準備好的床土,土層厚度為2.0~2.5cm,厚薄均勻,土面平整。
10.1.3 補水 播種前一天,灌平溝水,待床土充分吸濕后迅速排水,亦可在播種前直接用噴霧器等霧化噴水,以不沖動床土為宜,要求播種時土壤含水率達85%~90%。
10.1.4 播種 按盤稱種,早稻每盤播種量:當育秧盤規(guī)格尺寸為580mm×280mm×25mm(長×寬×高)時,常規(guī)稻約200g,雜交稻約120g;當育秧盤規(guī)格尺寸為580mm×220mm×25mm(長×寬×高)時,常規(guī)稻約160g,雜交稻約100g。晚稻每盤播種量:當育秧盤規(guī)格尺寸為580mm×280mm×25mm(長×寬×高)時,常規(guī)稻約120g,雜交稻約100g;當育秧盤規(guī)格尺寸為580mm×220mm×25mm(長×寬×高)時,常規(guī)稻約100g,雜交稻約80g。適宜的播種密度為2.5粒/cm2左右。播種時要做到分次細播,力求均勻。
10.1.5 覆土 播種后應覆土,覆土厚度0.3~0.5cm,以蓋沒芽谷為準。
10.2 大棚育秧播種
10.2.1 鋪土 按10.1.2款的要求執(zhí)行。
10.2.2 補水 按10.1.3款的要求執(zhí)行。
10.2.3 播種 按10.1.4款的要求執(zhí)行。
10.2.4 覆土 按10.1.5款的要求執(zhí)行。
10.2.5 鋪盤 按10.1.1款的要求執(zhí)行。
10.3 制拱封膜
對于早稻低拱膜育秧,蓋土后,用竹片作為支撐物,在廂面上每隔50~60cm拱一根竹條,竹拱拱高25~30cm,覆蓋薄膜,將四周拉緊封嚴封實。膜內溫度控制在28~35℃。
11.1 揭膜煉苗
齊苗后,在第一完全葉抽出0.8~1.0cm時揭膜煉苗,按照晴天傍晚揭、陰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的要求進行揭膜。若揭膜時最低溫度低于12℃時可適當推遲揭膜時間,當最低氣溫穩(wěn)定在15℃以上可揭膜補水。
11.2 水分管理
揭膜當天補一次足水,而后缺水補水,保持床土濕潤,晴天中午秧苗不應卷葉。秧田集中地塊可灌平溝水,零散育秧可采取早晚灑水補濕。早稻移栽前5~6天排水,晚稻移栽前2~3天排水,控濕煉苗,促進秧苗盤根,增加秧塊拉力,便于卷秧與機插。
11.3 施斷奶肥
施斷奶肥應視床土肥力、秧齡和天氣特點等具體情況進行。一般在兩葉一心期(在揭膜時或其后1~2天)進行,每畝苗床用腐熟人糞清等農(nóng)家肥400kg兌水800kg或用尿素5kg兌水500kg于傍晚噴施。
11.4 病蟲害防治
根據(jù)病蟲害發(fā)生的情況,做好秧田綿腐病、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稻飛虱和稻薊馬等常發(fā)性病蟲防治工作。秧田期管理中,應經(jīng)常去除秧田雜株和雜草,保證秧苗純度。
防治綿腐病:每畝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 130mL與水配制成 1∶800~1∶1000倍藥液均勻噴霧。綿腐病發(fā)生嚴重時,秧田應換清水2~3次后再施藥。
防治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稻薊馬和稻飛虱:每畝用吡蚜酮有效成份6g或噻嗪酮有效成份10g與水配制成1∶2000倍藥液均勻噴霧。
防治霉菌:每畝用75%百菌清粉劑40g或70%甲基托布津粉劑40g與水配制成1∶800~1∶1000倍藥液均勻噴霧。
11.5 帶藥移栽
機插秧苗由于苗小、個體較嫩,易遭受螟蟲、稻薊馬及栽后稻象甲等危害,栽前要進行一次藥劑防治。在栽前1~2天每畝用噻蟲嗪有效成份1g與水配制成1∶800~1∶1200的藥液進行噴霧。
12.1 秧苗要求
秧苗應苗高適宜,均勻整齊,莖部粗壯,青秀無病,無黑根枯葉。碳氮比適當,葉挺有彈性,根原基數(shù)較多,移栽后發(fā)根力、抗逆性強,能夠早扎根、早活棵、早發(fā)苗。晚稻育秧期間氣溫高,秧苗生長快,為延緩植物生長速度,可在育秧時,在秧苗生長期按每畝秧田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80g兌水1∶600~1∶800藥液噴霧。壯秧指標見表1。
表1 壯秧指標
12.2 秧塊要求
苗齊苗勻,根系盤結牢固,提起不散。
常規(guī)稻:平均每1cm2有苗1.7~3.0株;雜交稻:平均每1cm2有苗1.2~2.5株。
13.1起秧
先連盤帶秧一并提起平放,后小心卷苗脫盤,起秧時應減少秧苗莖折,確保秧塊不變形、不斷裂。
13.2運秧
起運移栽應根據(jù)不同的育秧方法采取相應措施,做到隨起、隨運、隨插,減少秧塊搬動次數(shù),防止枯萎。遇烈日高溫,運放過程中要有遮陽設備。有條件的地方可用專用秧架隨盤平放運往田頭,亦可起盤后小心卷起盤內秧塊,疊放于運秧車上,堆放層數(shù)一般以2~3層為宜,切勿堆放過多,避免秧塊變形和折斷秧苗,運至田頭應隨即卸下平放,讓秧苗自然舒展,利于機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