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賀貴成 裴 佩
接地氣 解民憂 致民富
□ 本刊記者 賀貴成 裴 佩
只有被群眾認可的黨員領導干部,才會成為群眾的主心骨,才會得到群眾的信賴。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我省各省級部門黨員領導干部紛紛走出機關,深入一線接地氣,用真心和真情了解民眾需求,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并致力于當地產業(yè)發(fā)展,帶動群眾致富,切實做到以實效取信于民。
領導干部下基層,不能只是聽聽看看,更要做實在事,解百姓之憂,才能架起黨員領導干部與群眾之間心與心溝通的橋梁。
7月,我省特大暴雨連綿不斷,甘孜州九龍縣洪壩鄉(xiāng)境內遭受了嚴重洪災,造成交通、電力設施等直接經濟損失達3728.9萬元。
災情牽動著省司法廳黨員領導干部的心。省司法廳黨委委員、機關黨委書記陳亞寧率工作組及時前往九龍縣洪壩鄉(xiāng)羊圈門村,了解受災情況后,將10萬元送到了受災群眾和貧困戶的手上。
受災最為嚴重的彭文高一家見到司法廳一行,熱淚盈眶、滿懷感激地說道:“我活了68歲,從來沒見過這么大的山洪,謝謝你們來看望,感謝黨和政府關心,我們一定把災后重建做好?!?/p>
這是省司法廳結對幫扶、為受災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的真實一幕,而這并非個案。四川黨建期刊集團派出工作組深入眉山市東坡區(qū)萬勝鎮(zhèn)共同村,針對該村血吸蟲病患較重、留守兒童和低保戶多、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等問題,制定了“四送”(送溫暖、送科技、送醫(yī)療衛(wèi)生、送輿論宣傳)幫扶方案。
截至目前,我省已有3000多名黨員干部深入災區(qū)幫扶群眾1萬余人次,解決問題1536個。
幫要幫好難點,扶要扶在實處,這是“結對幫扶”的真正要義。省級各單位堅持把解決受災群眾生產生活中最急、最盼的具體問題,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結“對子”、認“親戚”、出主意、想辦法,用真心和真情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
省委組織部向名山區(qū)朱場村贈送電腦2臺、液晶電視1臺,看望慰問特困戶5戶,為每戶特困戶送去1000元慰問金;
省林業(yè)廳機關100余名黨員干部與雨城區(qū)龍泉村受災群眾結成“對子”,為受災最嚴重、經濟最困難的10戶農戶累計送去米、面、油、衣服等各類物資價值共計5萬余元;投入資金10萬元,購置電腦、桌椅等辦公用具;投入專項資金135萬元,新建村道3公里;投入專項資金40萬元,全程做好規(guī)劃設計、樹苗栽培等指導,幫助村民盡快完成安置小區(qū)綠化;
省工商局深入通江縣李季坪村走訪困難戶10戶、發(fā)放困難補貼6000元,計劃
籌集30萬元用于困難戶的慰問以及房屋、道路修復、滑坡體的治理補貼;
省發(fā)改委向汶川縣兩河村募集捐款5.03萬元、衣物917件,購買棉被100床;
省宗教局派出幫戶干部看望慰問平昌縣元山鎮(zhèn)佛巖村12戶受災戶和特困戶,為受災戶每戶送去2000元慰問金、為每戶特困戶送去1000元慰問金;
……
“結對幫扶”讓許多基層干部也深受教育?!啊Y對幫扶’并不是一天兩天的作秀,也不是一年兩年的形式,而是與群眾一輩子實實在在的親情?!币晃换鶎痈刹扛锌卣f道。
從群眾最期盼的方面入手,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省級各部門單位深入基層,接地氣,加深對基層的理解,切實體察民情、體驗民生、體會民意。
“鄉(xiāng)鎮(zhèn)財政運行困難”、“財政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需進一步加大”、“農村公共服務保障水平亟需提高”、“惠農助農政策有待完善”……這是一場壩壩會上,基層干部和群眾給省財政廳提出的意見。
省財政廳在“結對幫扶”的過程中,不忘“基層問癥”,在廣泛走訪、深入了解的基礎上,調研組累計召開各類座談會、壩壩會32次,梳理出22個小類6個大類的問題,全面深入地掌握了改進財政工作的第一手資料,查找了財政支持基層發(fā)展的癥結所在。
與此同時,省級其他各部門單位“基層問癥”行動也在深入開展:
省檢察院深入蘆山縣五星村及市縣檢察院調研征求檢察機關在“四風”上存在的26種突出表現;
省投資促進局深入滎經縣鳳槐村發(fā)放問卷表206份,收集到意見建議14條;
省科技廳深入平昌縣土地埡村收集具體意見11條;
省統計局到通江縣青山村調研期間,與鄉(xiāng)黨委、政府領導和鄉(xiāng)干部進行座談,向6個村民小組分別發(fā)放了調查摸底表,收集到意見建議13條;
省直工委深入遂寧市安居區(qū)河嘴村等地發(fā)放調查問卷122份,征求“四風”等方面的意見建議69條;
……
“不害怕問題,不回避問題,不掩飾問題,不淡化問題,不推脫問題,不放過問題。”省國土資源廳在收集基層意見時提出了“六個不”的要求。
與成都市國土局“結對幫扶”的都江堰市中興鎮(zhèn)兩河社區(qū)居民說:“這次干部找我們座談要求還有些‘怪’,不僅要聽我們?yōu)暮笾亟ǖ南敕ǎ€非要讓我們說他們的缺點,讓我們幫他們找問題?!?/p>
“對基層干部群眾反映的問題能解釋的當場解釋,能解決的現場解決,一時不能解決的帶回來及時研究解決?!贬槍υ凇盎鶎訂柊Y”中提出的意見建議,財政廳相關負責人這樣表示。
“干部腳下粘了多少泥土,背上流了多少汗水,才知道群眾心中有多少期盼,多少夢想。多往基層跑、多聽百姓音,才能讓群眾切身感受到實惠并激發(fā)參政熱情,群眾才是我們真正的老師?!币晃挥卸嗄昊鶎咏涷灥念I導干部這樣總結。
8月4日早上7點左右,雅江縣松茸交易市場一派繁忙景象。來自外地的商販們等候在這里,一番討價還價之后,將松茸運往更遠的交易市場。本地商販們拿到轉運賺得的錢再次返回松茸產地,等待當地采集松茸的農牧民把一朵朵可人的松茸采集下山。小小的松茸帶給商販、農牧民相當豐厚的收益。
省委宣傳部對口幫扶雅江縣,把以松茸為主的食用菌產業(yè)發(fā)展作為農業(yè)主導產業(yè)之一,從編制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申報地理商標、建立食用菌加工示范園區(qū)、舉辦“松茸產業(yè)發(fā)展高峰會”入手,實施“中國松茸之鄉(xiāng)”品牌戰(zhàn)略。
雅江縣每年松茸儲量高達1000噸以上,這使雅江縣成為全國松茸生產大縣。近日,雅江縣企業(yè)與國內外商家簽訂了銷售合同,共簽訂意向性協議 3 個,引資4000多萬元。
據介紹,雅江縣將通過3年到8年的努力,全面實現全縣人均增收3000元,從事食用菌產業(yè)開發(fā)2萬人,生產總值可達4億元,努力把雅江縣打造成為“藏區(qū)一流”的食用菌產業(yè)大縣。
這只是“結對幫扶”活動中,促進產業(yè)經濟發(fā)展、讓群眾得到實惠的一個縮影?!敖Y合實際做好群眾工作,就是把抓發(fā)展、惠民生、促穩(wěn)定的各項要求落到基層、落到實處。”省委書記王東明這樣強調。
最近,省林業(yè)廳組織省林科院、省林規(guī)院20余名林業(yè)專家進村入戶,指導雨城區(qū)龍泉村村民抓好低效林改造、商品林采伐、林下經濟發(fā)展等林業(yè)生產工作,預計農戶戶均增加林業(yè)收入850元。
成都市發(fā)改委將出資80萬元,給予對口幫扶的邛崍市火井鎮(zhèn)興福村,幫助該村改建2.2公里水泥路,解決當地群眾出行難的緊迫問題,為當地搭建好脫貧致富的“出路”。
“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這是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的職責所在。站在群眾的立場,把群眾得實惠落到實處,以經濟促發(fā)展、以發(fā)展惠民生,為群眾搭建致富平臺,是黨員領導干部走好群眾路線最生動的詮釋。
(責編: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