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梁青霞
建國初期我們將傳統貨幣理論觀點作為制定貨幣相關政策的準則之一,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和不斷深化的經濟體制改革,諸多事實和研究表明,貨幣供應量增長對物價變動的影響不一定顯著,但是貨幣供應量對物價的作用程度卻直接關系到人們的日常生產和生活,并進一步影響我國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因而研究貨幣供應量對物價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意義。
對于貨幣供應量與物價之間的關系研究,國內學者主要集中在說明貨幣供應量是否為物價上漲的原因,從實證結果看基本都印證了這一觀點。傳統貨幣數量理論認為,貨幣供應量與物價水平之間存在穩(wěn)定的正相關,然而在現實中有時候會出現貨幣供應量增加,物價指數不上漲甚至是下降的現象,而對于此現象純粹的貨幣數量論無法解釋??傊瑥囊陨衔墨I綜述結果來看,研究結論并不一致。對于正處于轉型期的我國經濟來說,貨幣供應量與物價水平之間究竟是否存在關系以及有著怎樣的關系,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和研究的。
貨幣供應量又稱為貨幣存量,在中國,貨幣供應量按流動性標準由強到弱分為三個層次,即M0、M1、M2。M0——流通中的現金,是央行歷年貨幣發(fā)行總額;M1——M0+活期存款,也稱作“狹義貨幣量”;M2——M1+定期存款+貨幣市場共同帳戶+其它存款(財政存款除外),也被稱作“廣義貨幣量”。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Consumer Price Index)是世界各國普遍編制的一種指數,它是我國經濟運行的重要指標,可以用來進行國民經濟的核算、宏觀經濟的分析和預測以及實施價格總水平的調控,同時它可以綜合反映居民所消費商品及服務價格水平的物價變動,常用來作為測定通貨膨脹。
首先建立以M2為解釋變量(文中簡稱M)、CPI為被解釋變量的向量回歸模型,隨后本文將對數據進行分析。數據樣本期間為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原始數據來自中經網的統計數據庫,單位是人民幣,統一以2007年1月為指數100的定基CPI進行平減。
根據CPI與M的樣本數據,作CPI與M之間的散點圖和曲線圖可以看出,它們的變化趨勢是線性的,由此建立CPI與M之間的回歸模型:CPI=a0+a1M+ui,如圖1、圖2所示。
圖1 CPI與M之間的散點圖
圖2 CPI與M之間的曲線圖
下面是整理后的估計結果。
表1
即樣本回歸方程為
a1=9.03是樣本回歸方程的斜率,它表示月貨幣存量每增加1億元,將使物價水平提高9.03個單位。R2=0.94,說明總離差平方和的94%被樣本回歸直線解釋,僅有6%未被解釋,這說明樣本回歸直線對樣本點有著很高的擬合度。
再分析系數的顯著性,給出顯著水平0.05,自由度為40的t臨界值為2.02,t1=19.13>2.02,t0=41.38>2.02,故回歸系數均顯著不為零,回歸模型中應包含常數項,M對CPI有顯著影響。
通過向量自回歸模型(VAR)來探討貨幣存量的影響因素。該模型有3個變量:國內生產總值(GDP),上一期貨幣存量Mt-1,當期貨幣存量Mt,數據樣本期間選取的是1978年到2010年,單位是人民幣。
將全部變量轉化為對數(自然對數值以小寫字母表示),進行數據的平穩(wěn)性檢驗,結果得出各個變量都是一階單整過程。為了避免變量失去部分的經濟意義,本文采取直接利用變量來建立VAR模型,而不再進行非平穩(wěn)數列的差分處理。如果模型通過協整檢驗和模型平穩(wěn)性檢驗,則可進行進一步分析和研究。
建立自回歸模型,InMt=β0+β1InYt+β2InMt-1+Ut對數據的2個變量分別作單位根檢驗后,結果如下:
表2
由表可知,在5%的水平下,-4.08小于-2.87(而且也小于1%顯著水平下的-3.92),說明檢驗的序列是平穩(wěn)的;-6.7小于-2.87(而且也小于1%顯著水平下的-3.92),說明InY的檢驗序列是平穩(wěn)的。
由以上分析可知,2個變量的原序列是不平穩(wěn)的,一次差分序列是平穩(wěn)的。
下面對此作協整分析檢驗。
表3
通過檢驗結果知道,28.97655和24.25181分別大于5%顯著水平的臨界值23.64328和22.15392。此結果表明LnMt、LnYt和LnMt-1存在協整關系,由此我們可以直接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歸分析。
回歸結果整理如下:
表4
由此自回歸方程為
協整檢驗結果表明,變量之間存在長期穩(wěn)定的均衡關系,在前面將變量轉化為對數之后,其受到沖擊后的變化值就可以被看作是變量的彈性系數。從單位GDP沖擊引起的不同時期貨幣存量的幅度來看,GDP沖擊的反應程度較小,在現實中,GDP的上漲往往具有滯后效應,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往往會使貨幣存量變化不顯著,從一定意義上說明,在長期總產出與貨幣量之間沒有直接的實質性關系。而當期貨幣存量對上一期貨幣存量的反應程度較大,說明貨幣存量存在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擴大的影響。
本文采用時間序列數據方法,選取1978年1月到2011年6月的月度數據,對貨幣供應量和物價指數之間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物價指數增長對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顯著正相關。從貨幣存量的影響因素分析,當期貨幣存量受上一期貨幣存量的影響顯著。因此,我國政府在制定貨幣政策時,應該著重于銀行體系的流動性,放寬民營資本的準入機制,從而可以使民營資本以市場化的高利率吸收存款,這樣既能保持流動性,又能保證政府投資項目的質量;更應當做到利用需求管理政策來減輕經濟波動,深化經濟體制的改革,真正做到共同富裕、藏富于民,增強經濟的內在活力,提高我國銀行競爭力和金融市場資源配置效率。
[1] 馮春平.貨幣供給對產出與價格影響的變動性[J].金融研究,2002(07).
[2] 易綱.中國的貨幣供求與通貨膨脹[J].經濟研究,1995(05).
[3] 劉斌.我國貨幣供應量與產出、物價間相互關系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02(07).
[4] 潘文榮,宋迎迎.貨幣供應量對CPI和GDP影響探究[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0(01).
[5] 牛筱穎.我國貨幣供應量與物價、產出之間關系的檢驗[J].統計與決策,2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