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音白乙拉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后旗茂道吐蘇木衛(wèi)生院,內蒙古 通遼 028127)
蒙醫(yī)學把尿路感染歸屬于“淋病”(尿頻癥)的范疇。是指小便頻急,淋漓不爽,尿道刺痛的疾患。發(fā)病原因為“巴達干赫依”偏盛,寒邪增生,寒勝折火,導致下清“赫依”功能紊亂,或因血、“希拉”熱與“粘毒”搏結,故令局部紅腫疼痛,下清“赫依”受阻所致。主要以尿頻、尿急、尿痛、尿意不斷、有燒灼感,伴腰痛、發(fā)熱、下腹部不適,少數小便帶膿血等為主要癥狀的疾?。?]?,F代醫(yī)學則是認為尿路感染是指各種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長、繁殖而引起的尿路感染性疾病[2]。筆者以蒙西醫(yī)結合療法治療該病得到了很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2011年4月1日~2012年10月1日前來我院就診經“蒙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診斷標準確診為尿路感染的60例患者(實際觀察63例,其中試驗組1例,對照組2例患者在觀察中自行終止了本次臨床試驗),并排除急慢性腎炎、腎盂腎炎的病人;合并心、腦血管、糖尿病、肝腎及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妊娠期、準備妊娠及哺乳期婦女;不按時吃藥的病人及不能判斷臨床療效的病人,參加別的試驗的病人。符合上述條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的6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0例,觀察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占38.33%;女性患者37例,占61.67%;最小年齡28歲,最大年齡55歲,平均年齡46.55歲;病程最短0.5個月,最長11個月,平均5.75個月;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早空腹:那仁滿都拉,15粒/次,用溫開水送服;中午:蘇格木勒-10味丸,15粒/次,用沙日嘎-4味湯5g送服;晚睡前:薩利嘎日迪,13粒/次,用溫開水送服。兩組以28天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對比兩組臨床總有效率。
1.3 療效判定標準[3]:治愈:尿急、尿頻、尿痛、血尿發(fā)熱等臨床癥狀消失,尿常規(guī)轉陰,尿菌陰性。顯效:臨床癥狀消失,尿菌落計數減少。好轉:臨床癥狀減輕,尿常規(guī)轉陰,尿菌仍陽性。無效:上述臨床癥狀無好轉或反而加重,尿菌檢查達不到正常標準者。
蒙西醫(yī)結合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7%,單純西藥組總有效率為90.0%,經統(tǒng)計學軟件SPSSV17.0處理顯示 χ2=8.62,P=0.035,P <0.05,蒙西醫(yī)結合治療組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單純西藥組,兩組差異顯著。見附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蒙醫(yī)學認為慢性尿路感染屬“淋病”范疇,對于該病的相關報道各有不同[1.4.5]。臨床用藥無相應的規(guī)范,多年來只是靠著各家名老蒙醫(yī)學者們的經驗來指導臨床用藥。因此,采用現代科學技術結合傳統(tǒng)蒙藥制備工藝,推出新型蒙藥是當前蒙醫(yī)藥人員急需完成的工作。
[1]千拉萬.蒙醫(yī)藥治療尿路感染50例[J].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03,12(增刊):11.
[2]陸再英,鐘南山,等.內科學(第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528.
[3]王明麗.糖尿病并發(fā)尿路感染100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27):132 -133.
[4]白春林.蒙藥治療尿路感染療效觀察[J].求醫(yī)問藥,2012,10(11):425.
[5]劉建忠,姚波,吳正啟,等.協(xié)日嘎四味湯膠囊治療急性下尿路感染106 例[J].陜西中醫(yī),2007,28(5):527-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