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 陳德輝
國家氣象中心,北京100081
土壤水僅占世界可用水資源總量的很小一部分,但由于土壤水含量難以準確測量,所以利用觀測土壤水含量來進行氣象模擬是非常不切實際的,又由于衛(wèi)星短波頻率使得覆蓋面積和準確度都難以達到要求,所以直接利用其來進行氣象模擬也是不切實際的。因此,利用陸面模式對土壤含水量模擬,影響著熱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計算,并且直接和間接的影響著近地面氣象要素的預(yù)測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陸面和大氣之間主要的反饋因素——感熱和潛熱通量,主要取決下墊面的土壤含水量狀況。陸面模式的陸面水文過程就是對水量平衡進行描述的: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被葉面截流,一部分到地面;經(jīng)葉面截流的部分用于蒸發(fā)或滴落到地面,與直接落到地面的降水一起滲入土壤中或形成地表徑流;土壤中的水和葉面截流的降水通過蒸發(fā)返回大氣,植被的根系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再由葉面向大氣蒸騰水汽。這樣形成了一個大氣、陸地水分循環(huán)圈??梢婈懨嫠盅h(huán)不僅決定了水的分布和平衡,還通過蒸發(fā)和降水過程,對能量的再分配起著決定性作用(曹麗娟和劉晶淼,2005)。
產(chǎn)匯流過程在陸面過程的水量平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直接影響蒸散發(fā)、地表徑流、壤中流和地下徑流的產(chǎn)生,但是在陸面水文過程中對產(chǎn)匯流的部分描述常常過于簡單,產(chǎn)匯流的計算誤差直接影響這土壤含水量的計算精度,從而會影響著蒸發(fā)和陸面水量、熱量平衡計算。目前,大多數(shù)陸面模式中對產(chǎn)匯流的描述主要存在以下不足:假定網(wǎng)格內(nèi)的土壤等的均一性,沒有考慮產(chǎn)流的不均勻性,如下滲能力的不均勻性和蓄水容量的不均勻性對產(chǎn)流的影響,缺少網(wǎng)格間徑流沿地形匯流的描述。在水文學(xué)中,用于模擬和預(yù)報徑流的水文模型早已存在,有的模型已經(jīng)廣泛應(yīng)用于我國的洪水預(yù)報和徑流模擬當中(趙人俊,1984)。因此,可以借鑒水文模型對產(chǎn)匯流的描述,來完善陸面模式的水文過程,以此提高模式對徑流的模擬精度,這無疑可以大大改善陸面過程對能量和水分平衡的模擬精度。
GRAPES模式 (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 由中國氣象局于 2000年開始組織研究開發(fā)的數(shù)值預(yù)報系統(tǒng)(陳德輝和沈?qū)W順,2006; 陳德輝等,2008),GRAPES_Meso模式是其區(qū)域中尺度數(shù)值預(yù)報系統(tǒng)版.GRAPES_Meso模式已先后在國家氣象中心、廣州區(qū)域氣象中心、上海臺風研究所實現(xiàn)業(yè)務(wù)運行,表現(xiàn)出了較好的預(yù)報技巧(薛紀善和陳德輝,2008)。GRAPES_Meso中的陸面模式是 NOAH-LSM(Noah-Land Surface Model)模式。但是NOAH-LSM陸面模式對水文過程特別是徑流的描述還存在明顯不足,即不能完整的描述水文循環(huán)過程(Abbott et al.,1986),依據(jù)陸面水文過程參數(shù)化方案使用的是簡單水量平衡模型 SWB(Simple Water Balance, Entekhabi et al.,1999)。張萬昌、徐精文(徐精文,2009)將 XXT模型(Xin’anjiang X TOPMODEL)與 NOAH-LSM模式進行耦合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應(yīng)用效果。本文是針對NOAH-LSM模式的不足,對其水文過程做了以下改進:改進產(chǎn)流模塊,加入蓄水容量曲線,以此完善了陸面模式對下滲和徑流產(chǎn)生這部分水循環(huán)的描述;嵌入?yún)R流模塊,以彌補GRAPES_Meso陸面模式中缺少匯流模塊的缺陷,同時實現(xiàn)逐時步改變格點土壤含水量,使改進后的陸面模式能夠模擬完整的閉合水文循環(huán)過程,改善土壤含水量在空間和時間上的預(yù)報,進而影響近地面氣象要素的預(yù)報。
在NOAH-LSM陸面模式中,地表徑流參數(shù)化方案是用的簡單水量平衡模型(Simple Water Balance,SWB)。NOAH-LSM陸面模式中,地表徑流方程(徐精文,2009)為:
其中, 最大下滲量為:
其中,dP為單位時間降水量;Dx為土壤缺水量;sΘ為土壤飽和含水率;Θi為第i層土壤含水率;ΔZi為第i層土壤厚度;Ks是飽和水力傳導(dǎo)率;kdtref=3.0且=2 ×10?6m/s ;是模式時間步長(秒)單位為天的值。
Noah陸面模式地下產(chǎn)流方案如下面公式所示。
式中,maxQ為最大地下徑流量,maxS是土壤水分虧缺的臨界值,bD為下層土壤的缺水量,最大值是下層土壤的含水量。
2.2.1 NOAH-LSM陸面模式的原產(chǎn)流方案的問題
在降雨過程中,流域上產(chǎn)生徑流的部分所包圍的面積稱為產(chǎn)流面積,是變化的,在降雨開始時,流域中易產(chǎn)流的地區(qū)會先產(chǎn)流。由公式(1)和(4)可以看出,NOAH-LSM 模型的產(chǎn)流方案只考慮了水的垂向運動,其產(chǎn)流方案使用的是簡單水量平衡模型,沒有有效地表達徑流產(chǎn)源面積的變動情況,因此,需要進一步改進陸面模式的產(chǎn)流方案,提高整體模擬精度。隨著GRAPES_Meso模式不斷地發(fā)展,對預(yù)報能力的要求逐漸提高,對其陸面模式中產(chǎn)流過程的描述作也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而且對于GRAPES_Meso模式中15 km等這樣的計算單元網(wǎng)格,面積與子流域面積大致相等(水利部水文局,2008),網(wǎng)格內(nèi)的產(chǎn)流面積是隨著降雨時間而不斷變化的,因此有必要用新的流域水文模型的產(chǎn)流方案代替簡單水量平衡模型,以更好的刻畫 NOAHLSM陸面模式中對水文過程的表達,進而改善對近地面氣象要素的描述。
2.2.2 NOAH-LSM陸面模式產(chǎn)流方案的改進
改進的陸面模式產(chǎn)流方案利用蓄水容量曲線描述單元網(wǎng)格內(nèi)產(chǎn)流面積的變化。所謂蓄水容量面積分配曲線是:部分產(chǎn)流面積隨蓄水容量而變化的累計頻率曲線(趙人俊,1984)。應(yīng)用蓄水容量面積分配曲線可以確定降雨空間分布均勻情況下蓄滿產(chǎn)流的總徑流量。實踐表明,對于閉合流域,流域蓄水容量面積分配曲線采用拋物線型為宜,其線型為
式中,f為產(chǎn)流面積(km2);F為全流域面積(km2);W′為流域單點的蓄水量(mm);MMW為流域單點最大蓄水量(mm);B為蓄水容量面積曲線的指數(shù)。
根據(jù)流域蓄水容量面積分配曲線及其與降雨徑流相互轉(zhuǎn)換關(guān)系,改進后的產(chǎn)流方案為:
若P?E+A<WMM,即局部產(chǎn)流時,
式中,P、E分別是網(wǎng)格降水量(mm)、網(wǎng)格蒸發(fā)量(mm),
若P?E+A≥WMM,即全網(wǎng)格產(chǎn)流時,
式中,0W為流域初始土壤蓄水量(mm);WM為流域平均最大蓄水容量(mm);R為總徑流量(mm)。
地下產(chǎn)流方案與原NOAH-LSM方案相同。
降雨所產(chǎn)生的地表徑流會隨地形進行匯流運動,如果缺少匯流過程的描述,就無法考慮坡面徑流在水平二維方向的水量再分配,不能較精確地刻畫陸面及淺地表水循環(huán),會使所產(chǎn)生的徑流在其所生成的網(wǎng)格內(nèi)繼續(xù)蓄積,從而違背了重力作用,不符合真實的流域情況。在陸面模式中,地表徑流影響著陸—氣反饋的重要因素感熱通量和潛熱通量。通過加入?yún)R流模式后,NOAH-LSM 陸面模式中加入對水平二維地表徑流的描述,更加符合真實的流域匯流。
NOAH-LSM 陸面模式中增加的匯流方案選取Muskingum(Bates and De Roo,2000)匯流方法。在Muskingum方法中,采用逐柵格的Muskingum匯流方法將地表徑流演算至流域出口。以地表徑流Qs為例,a、b、c三個柵格的流量分別為Qa、Qb、Qc。柵格a、b、c的水流均流向柵格d,流至柵格d的流量分別為aQ′、bQ′、cQ′,可以通過Muskingum-Cunge方法(王莉莉等,2007)計算得到。因此,柵格d的總出流量可表示為。
式中,dQ′為柵格d自身柵格內(nèi)降水產(chǎn)流量。
為了充分驗證原NOAH-LSM陸面模式和改進的NOAH-LSM陸面模式在的模擬效果,本研究選取2008年8月1日08時(北京時間,下同)至10月1日08時的降水進行模擬試驗,預(yù)報時長為24 h,以每日08時進行滾動預(yù)報,試驗覆蓋區(qū)域為(15°~64.5°N,70°~145.3°E)。
圖1 10 cm 土壤含水率Fig.1 Soil moisture content at 10 cm
本次試驗將分辨率為1°×1°的美國NCEP全球預(yù)報場作為初始場和側(cè)邊界條件,驅(qū)動15 km×15 km的 GRAPES_Meso模式和改進后的 GRAPES_Meso模式,由于資料限制,本次試驗選取土壤濕度、2 m溫度等近地面要素,進行模擬計算,其中土壤濕度觀測站點和2 m溫度等近地面要素觀測站點的布設(shè)不同。
和原NOAH-LSM陸面模式相比,改進后的模式不僅考慮到水量垂向變化,而且考慮到了水平二維方向上的水分再分配,坡面流改變了土壤濕度的水平梯度分布,陸面水循環(huán)首先引起了土壤濕度的改變,選取南充和臨汾兩個站點10 cm深度的土壤含水率進行對比,站點經(jīng)緯度和所屬流域見表 1,其中南充站觀測土壤含水率起始時間是8月10日08時(圖1a),原GRAPES模式模擬的土壤含水率模擬與觀測值相比偏小,改進陸面模式后模擬的土壤含水率比觀測值偏大,但與原 GRAPES模擬結(jié)果相比更接近。臨汾站點觀測的 10 cm土壤含水率起始時間為8月1日08時,站點的土壤含水率從3日08時開始就達到飽和,并一直持續(xù)到9月30日08時(圖1b),原GRAPES模擬結(jié)果明顯偏小,改進后的 GRAPES模擬結(jié)果與實測值較為接近。證明了改進產(chǎn)流方案并嵌入?yún)R流模塊后,模式考慮到流域內(nèi)徑流沿水系匯流對土壤含水率的影響。
表1 站點經(jīng)緯度Table 1 Latitudes and longitudes of the stations
土壤含水量的變化直接影響土壤溫度,進而影響到2 m溫度的變化。本次選取壽縣、商丘和麻城三個站點(表2),對其模擬的2 m 溫度和實測值進行對比,見圖2,原GRAPES模式與改進后模式模擬結(jié)果相差不大,改進后的累積誤差稍小于原GRAPES的累積誤,從表3可以看出改進后模式的均方根誤差也小于原 GRAPES模式模擬的,三個站點的均方根誤差都在 0.30~0.40。證明了基于GRAPES陸—氣雙向反饋模式加入?yún)R流模塊后,考慮了流域內(nèi)地表徑流、壤中流和地下徑流在水平二維方向的運動,對2 m溫度有一定的影響,但是每個站點的模擬效果不盡相同,這是和站點所屬的流域位置以及站點降水的大小有關(guān)。
圖2 2 m溫度Fig.2 Temperature at 2 m
表2 站點經(jīng)緯度Table 2 Latitudes and longitudes of the stations
表3 2 m溫度均方根誤差Table 3 Root-mean-square error of temperature at 2 m
土壤濕度的變化通過也影響到10 m 風速的模擬,本節(jié)選取三個站點(見表2)對10 m 風速的模擬值和觀測進行對比。從圖3可以看出改進模式后模擬的過程線與原模式模擬的過程線相差不大,從表 4均方根誤差來看,改進后的模式略好與原GRAPE模式,對于均方根誤差,改進后模式和原GRAPES模式誤差在2.4~3.0。
表4 10 m風速均方根誤差Table 4 Root-mean-square error of wind speed at 10 m
本次研究選取TS評分進行降水檢驗,TS評分作為對確定性預(yù)報的評分標準,已經(jīng)納入了業(yè)務(wù)預(yù)報評價體系(黃卓,2001)。選取2513個降水自動站站點,進行預(yù)報降水檢驗。從表5中2008年8月和9月的TS評分結(jié)果上,基于GRAPES陸—氣雙向反饋模式的降水評分結(jié)果和原GRAPES降水評分相差不大。如表6所示,選取兩個站點觀測降水與模式模擬降水進行對比,如圖4,基于GRAPES陸—氣雙向反饋模式與原模式相比對降水落區(qū)的預(yù)報有了一定變化。
圖3 10m 風速Fig.3 Wind speed at 10 m
表5 TS評分和預(yù)報偏差BTable 5 Threat Score (TS) and Bias error (B)
表6 站點的經(jīng)緯度Table 6 Latitudes and longitudes of the stations
由于初始場資料的限制,對王家壩站 8月 13日20時到16日20時的流量進行對比,如圖5,改進陸面模式后模擬的流量過程與原模式相比有了較大的改進,也更加接近實測流量過程,這說明改進的NAOH-LSM陸面模式能夠進行流量模擬。
本試驗介紹了 GRAPES NOAH-LSM 陸面模型產(chǎn)流方案的原理,針對原NOAH-LSM陸面模型建模型時,考慮產(chǎn)流機制比較簡單,對其產(chǎn)流模塊,進行了必要改進,加入了蓄水容量曲線,以考慮網(wǎng)格內(nèi)土壤含水量分布不均的情況,并加入了匯流模塊對地表二維水流的描述,以彌補原GRAPES無法模擬流量的缺陷。
選取2008年8月至9月降水進行模擬試驗,結(jié)果表明改進后的模式,引起了近地面氣象要素的變化,對于10 cm土壤含水率,改進后模式模擬結(jié)果與觀測值較為接近,土壤含水率的增加也使得2 m溫度和10 m風速的模擬結(jié)果和觀測值較為接近,從均方根誤差來看,改進后的模式略好于原GRAPES模式。與原GRAPES模式相比,能夠?qū)⒔邓畬ν寥罎穸鹊挠绊懽饔玫綇搅鞯哪M上,并且通過產(chǎn)、匯流等陸面水循環(huán)的影響反饋到降水的預(yù)報中。
圖4 觀測降水和模擬降水Fig.4 Observed and simulated precipitation
圖5 2008年8月13~16日流量Fig.5 Discharge from 13th to 16th Aug 2008
然而,改進NOAH-LSM陸面模式還需要對不同的區(qū)域進行模擬試驗,以便更好地確定不同區(qū)域的參數(shù)方案,改善GRAPES模式近地面氣象要素的預(yù)報性能,同時為改進后的NOAH-LSM陸面模式在全球模式以及氣候模擬方向上拓展應(yīng)用做進一步的研究。
(References)
Abbott M B, Bathurst J C, Cunge J A, et al.1986.An introduction to the European Hydrological System—System Hydrologique European,“SHE”.1: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a physically-based, distributed modelling system [J].J.Hydrol., 87: 45–59.
Bates P D, De Roo A P J.2000.A simple raster-based model for flood inundation simulation [J].J.Hydrol., 236: 54–77.
曹麗娟, 劉晶淼.2005.陸面水文過程研究進展 [J].氣象科技, 33 (2):97–103.Cao Lijuan, Liu Jingmiao.2005.Review of land-surface hydrological process studies [J].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 Chinese), 33 (2): 97–103.
陳德輝, 沈?qū)W順.2006.新一代數(shù)值預(yù)報系統(tǒng)GRAPES研究進展 [J].應(yīng)用氣象學(xué)報, 17 (6): 773–777.Chen Dehui, Shen Xueshun.2006.Recent progress on GRAPE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J].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ical Science (in Chinese), 17 (6): 773–777.
陳德輝, 薛紀善, 楊學(xué)勝, 等.2008.GRAPES新一代全球/區(qū)域多尺度統(tǒng)一數(shù)值預(yù)報模式總體設(shè)計研究 [J].科學(xué)通報, 53 (20): 2396–2407.Chen Dehui, Xue Jishan, Yang Xuesheng, et al.2008.New generation of multi-scale NWP system (GRAPES): General scientific design [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3 (22): 3433–3445.
Entekhabi D, Asrar G R, Betts A K, et al.1999.An agenda for land surface hydrology research and a call for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hydrological decade [J].Bull.Amer.Meteor.Soc., 80: 2043–2058.
黃卓.2001.氣象預(yù)報產(chǎn)品質(zhì)量評分系統(tǒng) [G].北京: 中國氣象局預(yù)測減災(zāi)司, 9–11.Huang Zhuo.2001.Weather forecasting product qualityrating system (in Chinese) [G].Beijing: Department of Prediction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9–11.
水利部水文局.2008.水文情報預(yù)報規(guī)范, GB/T22482–2008 [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Bureau of Hydrology of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tandard for Hydrological Information and Hydrological Forecasting, GB/T22482–2008 (in Chinese)[S].Beijing: China Standard Publishing House.
王莉莉, 李致家, 包紅軍.2007.基于DEM柵格的水文模型在沂河流域的應(yīng)用 [J].水利學(xué)報, 37: 417–422.Wang Lili, Li Zhijia, Bao Hongjun.2007.Application of hydrological models based on DEM in the Yihe basin [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in Chinese), 37: 417–422.
徐精文.2009.基于蓄水容量曲線和 TOPMODEL概念的流域水文模型構(gòu)建及其與 Noah LSM 的耦合研究 [D].中國科學(xué)院博士學(xué)位論文,42–50.Xu Jingwen.2009.Development of a basin hydrological model based on soil moisture storage capacity distribution curve integrated with TOPMODEL concept and its coupling with the Noah LSM [D].Ph.D.dissertation (in Chines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42–50.
薛紀善, 陳德輝.2008.數(shù)值預(yù)報系統(tǒng)GRAPES的科學(xué)設(shè)計與應(yīng)用 [M].北京: 科學(xué)出版社, 334–335.Xue Jishan, Chen Dehui.2008.Scientific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Numerical Prediction System GRAPES (in Chinese) [M].Beijing: Science Press, 334–335.
趙人俊.1984.流域水文模擬——新安江模型與陜北模型 [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 23–35.Zhao Renjun.1984.Watershed Hydrological Model—Xin’anjiang Model and Shanbei Model (in Chinese) [M].Beijing: Water Power Press, 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