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海 何行健 艾均文 代方銀* 魯 成
(1.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農業(yè)部蠶桑功能基因組與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重慶 400716;2.湖南省蠶??茖W研究所,長沙 410127)
油蠶(translucent或oil silkworm),是幼蟲皮膚呈現(xiàn)不同程度透明性的這類家蠶的總稱。至今為止,家蠶28對染色體的15對染色體上發(fā)現(xiàn)油蠶突變位點,所報道的油蠶突變體種類超過40個[1-3]。
家蠶卵色除正常型黑褐色外,還有灰色卵、褐色卵、紅色卵、白色卵等類型?;疑延陕褮ど珱Q定,其余為卵漿液膜色素決定。白色卵是其中常見的突變型,由家蠶卵漿液膜缺乏有關色素所致,先后報道有第1白卵(w-1)、第2白卵(w-2)、第3白卵(w-3)、第4白卵(w-4)、第5白卵(w-5)、桃紅眼白卵(pe)、新白卵(wn)等,其中一些位點上還發(fā)現(xiàn)有等位點突變型,如第3白卵(w-3)位點上的等位點突變就有10余個且其部分同時還表現(xiàn)為油蠶[1-7]。在遺傳特性方面,除第1白卵(w-1)表現(xiàn)為母性遺傳外,其余白色卵突變均表現(xiàn)為普通遺傳[1]。家蠶漿液膜色素改變形成的卵色突變,其成蟲復眼色一般與其一致。
2013年初,湖南蠶??茖W研究所將其發(fā)現(xiàn)的一種油蠶突變體移送西南大學家蠶基因庫委托鑒定。該突變體,幼蟲皮膚高度透明,蠶蛾復眼白色,產白色卵。其表型與已報道的家蠶第3白卵(w-3)位點的某些突變體相似?,F(xiàn)將對其進行遺傳分析鑒定的結果報告如下。
待分析材料由湖南省蠶桑科學研究所提供。其性狀為:幼蟲皮膚高度透明,血型黃血,結金黃色繭,成蟲復眼白色,產白色卵。本文中為便于敘述,將其稱為“湘白卵油蠶”,以oex符號記寫。
用于雜交試驗的材料取自西南大學家蠶基因資源庫。正常型:大造,黑褐色卵,體色正常,成蟲復眼黑色;白卵油蠶(w-3oe:10-19.6):白卵,油蠶,皮膚透明度高,成蟲復眼白色。
將oex白卵油蠶突變分別與大造和w-3oe正反雜交,調查F1、F2代卵色、幼蟲體色、成蟲復眼色,計數(shù)性狀分離情況,分析該白卵油蠶突變的遺傳規(guī)律及與w-3oe的遺傳關系。
用正常品系大造與湘白卵油蠶突變進行正反雜交,待所產卵轉為固有色時調查F1代蠶卵色,飼養(yǎng)F1代至幼蟲5齡3天時進行性狀調查,羽化后調查成蟲眼色;F2代采取同樣的調查方法。每個組合重復2個蛾區(qū),分別進行調查。結果如表1。
表1結果表明,湘白卵油蠶與大造正反雜交F1代卵色、幼蟲體色、成蟲復眼色均正常,F(xiàn)2代發(fā)生分離,正常型與油蠶個體的分離比為3∶1,卵色、眼色的分離與油蠶一致,即分離出的白卵孵化后的幼蟲表現(xiàn)油蠶性,成蟲復眼亦為白色。這一結果說明該白卵油蠶突變由單基因支配,屬隱性性狀,從正反雜交F1組合的表現(xiàn)型還可以說明此突變?yōu)槌H旧w上的基因所控制。
表1 湘白卵油蠶與大造雜交的F1、F2性狀分離
根據湘白卵油蠶的性狀表現(xiàn),我們從西南大學家蠶基因庫保存的類似突變中選擇白卵油蠶w-3oe與其進行了正反雜交試驗,F(xiàn)1代全部產白卵,幼蟲全部表現(xiàn)油蠶性,皮膚透明度高,與兩雜交親本性狀相似,成蟲復眼也全為白色;F1自交所產F2蠶卵亦為白卵,飼養(yǎng)F2代,幼蟲體色、成蟲復眼色亦無性狀分離。調查結果如表2,表2中各雜交組合數(shù)據為飼養(yǎng)3個單蛾區(qū)的合計。
表2 湘白卵油蠶與w-3oe雜交F1、F2性狀
表2結果表明,湘白卵油蠶與w-3oe正反雜交的F1和F2代都無性狀分離,全部為白卵、油蠶、白色復眼,與兩雜交親本性狀完全一致,說明該白卵油蠶突變與w-3oe是同一基因座的突變。
本研究結果表明,湘白卵油蠶(oex)為單基因控制的隱性突變,卵色、復眼色與油蠶性表現(xiàn)一致,即白卵孵化的幼蟲表現(xiàn)油蠶性,成蟲眼色為白色,為同一突變基因的共有性狀;該白卵油蠶突變與w-3oe油蠶的雜交結果表明其與w-3oe油蠶突變?yōu)榈任煌蛔?,即都為家蠶第10染色體第3白卵(w-3)位點上的突變。已報道的位于家蠶w-3復等位基因群的突變基因多達10余種,其中白卵油蠶(w-3oe)、三聚氰胺誘發(fā)白卵油蠶(w-3ml)、青熟白卵油蠶(w-3ol)、新白卵油蠶(w-3ox)等都表現(xiàn)為白卵、不同程度的油蠶性和成蟲復眼白色,該白卵油蠶突變是否為此位點上的某一已知突變的重復突變,尚不能判斷,但與w-3oe性狀最相似,基因符號可以暫記w-3oex。
此外,湖南省蠶??茖W研究所發(fā)現(xiàn)的這一白卵油蠶突變與家蠶基因資源庫保存的w-3oe油蠶突變同為4眠蠶,但全齡發(fā)育時間上有差異,其幼蟲生長期(全齡)較w-3oe突變長5天以上,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兩系統(tǒng)的遺傳背景存在顯著差別,該白卵油蠶為從實用型品種材料中獲得,導致二者在發(fā)育周期上出現(xiàn)了顯著差異。
[1] 向仲懷.家蠶遺傳育種學[M].北京:農業(yè)出版社,1994.
[2] 向仲懷.蠶絲生物學[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5.
[3] Banno Y,Hujii H,Kawaguchi Y,et al.A Guide to the Silkworm mutants 2005-Gene Name and Gene symbol[R].Fukuoka,Japan:Kyushu University,2005.
[4] 魯成,向仲懷.家蠶新白卵系的遺傳學研究[J].蠶學通訊,1989(4):1-7.
[5] 魯成,代方銀,向仲懷,等.一個新的家蠶油蠶白卵系BH863的基因型研究[J].動物學研究,1999,20(6):471-473.
[6] 代方銀,魯成,向仲懷,等.家蠶白卵突變新系BT924的遺傳學研究[J].遺傳,2000,22(4):229-232.
[7] 代方銀,魯成,陳先弟,等.家蠶基因庫保存遺傳系統(tǒng)白卵突變的雜交鑒定[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2,24(6):479-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