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桂靈
與一些在校大學生逃課和沉湎游戲的荒廢學業(yè)相比,北大保安“站著上北大”的勵志故事著實讓人感到欣慰。他們向世人展示了新時代青年不泯理想、不甘平庸、立志成才的蓬勃朝氣和遠大抱負?!耙粋€保安員,在辛苦的工作之余,能夠充分利用北大良好的學習資源,努力進取,提高自己,這樣的精神讓我欽佩。”北大原校長周其鳳的由衷稱贊道出了人們的心聲。
也許,在人們的常識性認知里,“保安”不過是身處社會底層的草根一族,北大保安卻不乏向上涌動、拼搏圓夢的勇氣和志向。他們守護著燕園,更守望著理想。相繼擁有“北大保安”“北大中文系學生”“支教老師”三個角色的甘相偉,以“起點不能決定終點”作為其追夢成功的人生感慨,這既是對500余名保安考學深造勵志動力的生動詮釋,也是對時下風行于世的“起跑線”說的現(xiàn)實否定。夢在心中,路在腳下,才是圓夢成才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這是“北大保安考大學”帶給我們的啟示之一。
啟示之二,讓學習成為健康生活方式,讓每個人的價值體現(xiàn)最大化,應是人們不懈學習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誠然,獲取北大本科生、研究生的學歷文憑是北大保安的追夢目標,但如果從中讀出以名校文憑裝點門面的意味,無疑是遁入了“文憑熱”的世俗偏見,貶低甚至曲解了“北大保安考大學現(xiàn)象”的正能量啟示。事實上,盡管“文憑”不乏對成功的標志作用,但學歷并不代表能力,文憑也不等同于價值,“北大保安考大學”,傳遞給社會更多的應該是繼續(xù)學習和終身學習的信息。讀書的平臺不必在名校,求學的目標更不為謀“文憑”。
應該說,北大保安是“勵志哥”,也是“幸運哥”。正是北大良好的教育資源、濃厚的學習氛圍和開放式的辦學模式,才使得他們有條件和機會進課堂蹭課,聽名師講座,泡圖書館閱讀。由此看來,堅持教育資源的開放與普惠,營造終身學習的社會環(huán)境,對于建設學習型社會、踐行“讓人人同享人生出彩機會”的公平理念至關(guān)重要。這一點,應該是北大保安上大學帶來的啟示之三,也是最大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