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 葛曉敏 編譯
據(jù)NPD Solarbuzz最新發(fā)布的《光伏設備季度報告》顯示,2014年多晶硅組件生產(chǎn)將主導光伏制造產(chǎn)業(yè),其中62%的組件生產(chǎn)采用p型多晶硅技術。
目前光伏制造商計劃2014年提高25%的組件產(chǎn)量,由2013年的39.7GW增至49.7GW。這與NPD Solarbuzz對2014年光伏終端市場需求量(45~55GW)的預測相一致。
NPD Solarbuzz副總裁Finlay Colville表示:“在整個價值鏈中,光伏制造商仍將降低成本放在首位,并通過高質(zhì)量的多晶硅片達到增效降本的目的。雖然今年仍將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短期供應不足的問題,但對于滿足2014年45~50GW多晶硅組件發(fā)貨量的需求,硅料和硅片的供應還是充足的。中國光伏電池和組件供應商將繼續(xù)采取靈活的制造戰(zhàn)略,預計新產(chǎn)能將在2014年下半年上線。”
預計薄膜產(chǎn)品的市場份額將繼續(xù)縮小,從2013年的9.4%降至2014年的8.9%。2013年新薄膜制造設備投資額已降至8年來最低點,但隨著現(xiàn)有和新供應商的產(chǎn)能擴大,預計2015年薄膜設備投資將會有大幅增加。全球最大的兩家薄膜供應商First Solar和Solar Frontier 2014年的產(chǎn)量將占所有薄膜組件產(chǎn)量的85%。
標準p型多晶硅組件技術將繼續(xù)主導光伏生產(chǎn),占2014年組件產(chǎn)量的35%。然而,2014年占市場份額最大的卻是高效p型多段技術,包括雙絲網(wǎng)印刷、離子注入、選擇性發(fā)射極、包裝變量以及背面鈍化。此類技術的占比將從2013年的23.8%增至2014年的27.2%。
雖然高效p型單晶硅和n型組件的占比將從2013年的29.6%降至2014年的29.3%,但由于行業(yè)產(chǎn)量整體增加,2014年這兩種產(chǎn)品的產(chǎn)量將增長2.8GW。高效晶體硅組件產(chǎn)量的增長主要得益于屋頂光伏應用,例如日本終端市場的爆發(fā),以及像SunPower和松下這樣的一線供應商通過下游渠道繼續(xù)保持組件價格優(yōu)勢。
中國領先的供應商將在2014年繼續(xù)增加p型多晶硅產(chǎn)品產(chǎn)量,這是將利潤率恢復到2012年之前水平的捷徑。此外,將下一代技術從實驗室過渡到量產(chǎn)是對這一策略的補充,但這種雙重戰(zhàn)略將成為未來2~3年內(nèi)繼續(xù)阻礙其他普通技術成為主流的障礙。
據(jù)NPD Solarbuzz最新的《組件追蹤季度報告》顯示,2013年第三季度光伏產(chǎn)業(yè)的復蘇向前邁了一大步。全球10大光伏組件供應商中9家公司將實現(xiàn)季度出貨量增長,其中6家創(chuàng)造季度出貨量的新記錄。中國一線供應商的組件價格已連續(xù)三個季度維持在0.63美元/W左右,同時隨著成本下降,毛利潤率增長18%。
NPD Solarbuzz高級分析師廉銳表示:“2013年第三季度,英利、天合光能、阿特斯、First Solar、晶科和昱輝陽光可能會公布最新的光伏組件出貨量記錄。預計英利將再一次創(chuàng)光伏組件季度出貨量最新記錄,這已是該公司連續(xù)第7個季度出貨量屢創(chuàng)新高,從而使英利在過去12個月的出貨總量達到3GW?!?/p>
截止到2013年第三季度的12個月內(nèi),中國一線組件供應商英利、天合光能和阿特斯占據(jù)了出貨量前3名。在第三季度,中國一線供應商占據(jù)了全球組件發(fā)貨量排行榜前10位中的7個,其中晶科躋身前3,昱輝陽光、韓華和海潤也位居榜中。
2013年第三季度,全球前20大太陽能光伏組件供應商的混合平均銷售價(ASP)為0.74美元/W,較第二季度的0.75美元/W有小幅下降。這主要是由于國內(nèi)與國外供應商的激烈競爭導致日本市場銷售價下降。
2013年前3個季度,中國一線組件供應商的混合平均銷售價維持在0.63美元/W左右。晶科的硅料及非硅料成本在所有一線光伏供應商中繼續(xù)保持最低,率先達到0.50美元/W。在中國以外的一線供應商中,REC Solar成為2013年第三季度最具成本競爭力的企業(yè)。
由于成本降低,全球前20大光伏組件供應商的毛利潤率從第二季度的11.3%增長到第三季度的12.5%,其中晶科和昱輝兩家一線供應商的成本最低。部分中國組件廠商的毛利潤率有望超過18%。
在全球多數(shù)國家,排名前20的組件供應商的出貨量份額仍在70%以上,而在中國市場,第三季度前20大供應商占比僅為50%左右。這主要由于部分國內(nèi)二、三線組件供應商集中向國內(nèi)發(fā)貨,而不是將組件出口。
憑借強大的大型電站資源,截止到2013年第三季度的12個月中,F(xiàn)irst Solar仍然占據(jù)在美國組件出貨量的首位。英利取代SunPower成為第二,天合光能繼續(xù)保持第四的位置,阿特斯和昱輝分別位列五、六位。
在接下來的幾個季度,組件成本預計將繼續(xù)下降。與過去18個月成本下降主要來自于材料成本走低不同,這次降本主要歸功于轉(zhuǎn)換效率的提高。同時隨著全球組件售價波動幅度較小,一些中國一線組件供應商極有可能自2010年以來再次將毛利潤率提高到20%以上。
據(jù)NPD Solarbuzz最新的《歐洲光伏市場季度報告》顯示,在經(jīng)歷了18個月的低迷以至于歐洲市場在全球光伏市場中失去領軍地位之后,歐洲太陽能光伏市場將于2013年第四季度開始復蘇。預計2014年上半年歐洲季度光伏需求量將達到2.5GW,下半年仍將有所增長。
德國、英國、意大利和法國將引領明年歐洲光伏市場的復蘇。這4個國家明年的需求量共計8GW,占2014年歐洲光伏安裝量的75%以上。
NPD Solarbuzz分析師Susanne von Aichberger表示:“ 2012年年初以來,歐洲光伏市場需求量持續(xù)下降,但預計未來3個季度的需求量將穩(wěn)定增長。過去的季度需求量波動將被終端市場的穩(wěn)定所取代,這表明歐洲光伏市場已見底回升?!?/p>
2013年第三季度歐洲光伏市場需求比第二季度下降11%,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3%。作為歐洲光伏市場的領導者,德國第三季度的需求占其中的40%。預計2013年歐洲光伏需求將比2012年下降37%,至10.5GW。這是4年來的最低水平,僅為2011年高峰需求時的一半。
歐洲市場的低迷主要由于德國和意大利光伏需求的急劇下降,以及歐洲和中國之間的貿(mào)易爭端帶來的不確定性。2013年同樣出現(xiàn)光伏需求下降的歐洲國家還有比利時、保加利亞、丹麥、法國、希臘、荷蘭、斯洛文尼亞和西班牙。然而,英國、羅馬尼亞和澳大利亞的強勁增長緩解了2013年歐洲市場的衰退。
2014年歐洲光伏市場需求仍將主要依賴于德國和英國,這兩個國家將占歐洲總需求量的50%。
由于許多開發(fā)商急于在2014年第二季度英國可再生能源義務證書(ROC)標準下調(diào)之前完成大型電站的并網(wǎng),英國將于2014年第一季度首次成為歐洲市場的領導者。同時隨著安裝商跟隨政府補貼政策的調(diào)整,英國住宅用光伏項目市場也將有所反彈。
在連續(xù)4個季度的衰退后,德國將于2014年第二季度至四季度重新回到歐洲市場領先位置。然而地面電站應用繼續(xù)受到政府低補貼政策的影響,且10MW以下的項目才能得到資助,多數(shù)新的住宅用光伏項目采取部分自發(fā)自用形式。此外,住宅用系統(tǒng)也將從最近公布的帶儲能的光伏系統(tǒng)補貼政策中獲益。
由于第五能源法案的資金已用完,2013年第三季度,意大利光伏市場需求下降至229MW,預計2014年也恢復甚微。意大利市場的復蘇需要依靠凈電量計量政策、稅收減免、簽訂電力購買協(xié)議的項目以及商業(yè)用戶的自發(fā)自用。
預計2014年法國政府將頒布一系列緊急措施,以達到1GW的光伏年需求量目標。這些措施中包括了新一批的項目招標,這將給2014年下半年的法國光伏市場帶來積極影響。
英國和法國的光伏需求增長、丹麥和其他小型市場的復蘇、土耳其和其他新興市場的興起,使德國、希臘、羅馬尼亞、比利時和瑞士市場的衰退得到了補償。烏克蘭和其他小型但穩(wěn)定的市場也將繼續(xù)為2014年歐洲光伏市場的復蘇提供支持。
2006~2011年以70%~80%的份額主導全球光伏需求的歐洲市場的市場份額也將從2014年起降至25%~30%,其在全球市場中的角色將被重新定義。Susanne von Aichberger補充道:“這次重新洗牌要求行業(yè)參與者實施新戰(zhàn)略,以便在未來的歐洲光伏市場中進行有效競爭?!?/p>
據(jù)NPD Solarbuzz的《多晶硅及硅片供應鏈季度報告》顯示,2014年垂直一體化的一線制造商的平均成本預計將再降6%,至創(chuàng)紀錄的0.20美元/W以下。2008年以來,光伏硅片制造成本(多晶硅和硅片制造過程的合并成本)以每年超過16%的速度下降。
NPD Solarbuzz副總裁Charles Annis表示:“盡管快速削減成本的步伐開始減緩,但如今硅片成本僅為5年前的1/3。嚴重的供過于求及極低的銷售價格迫使多晶硅和硅片制造商繼續(xù)尋求方法將成本降至前所未有的水平。”
多晶硅制造商重新將產(chǎn)能定位于低電價地區(qū),建設新流化床反應器(FBR)電站或轉(zhuǎn)化西門子產(chǎn)能至FBR,降低能耗,增加電站生產(chǎn)力,甚至建設內(nèi)部電站。最近,多個領先的多晶硅制造商暗示,不久的將來他們能將西門子成本降至14美元/kg以下,并且未來幾年FBR成本將不足10美元/kg。
Annis補充道:“同時,硅片制造商降低成本還可依靠增加多晶硅錠大小(從Gen 4/5 增至 Gen 6/7),減少漿耗和增加回收,采用金剛石線鋸切割單晶硅,并隨著晶體硅質(zhì)量不斷提高從轉(zhuǎn)換效率增加中獲益。”
NPD Solarbuzz預測2014年終端市場需求在45~50 GW之間,成本降低將有助于領先的多晶硅及硅片制造商提高盈利能力。NPD Solarbuzz將 GCL、 Hemlock、OCI、REC Silicon、SunEdison, Tokuyama及Wacker定義為一線供應商(45~50 GW),這7家領先的制造商極有可能恢復到高利用率,將有助于他們通過增加出貨量分攤固定成本。
不斷增長的需求有助于穩(wěn)固多晶硅及硅片價格。在某些情況下,如高效率的硅片,供應緊張可能使其價格上漲。即便如此,NPD Solarbuzz仍然認為,極端的競爭及產(chǎn)品充足將限制多晶硅及硅片價格無限上漲。
與過去幾年激烈的競爭相比,生產(chǎn)力提高使得硅片制造成本降至0.20美元/W以下,隨著企業(yè)定價和快速增加的出貨量,預計將為2014年一線多晶硅和硅片制造商創(chuàng)造更多積極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