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丕彥,張向群,胡永紅,吳建遜,盧文彪,貢興滿,謝科,趙文龍
(韶關學院 體育學院,廣東 韶關 512005)
素質教育是現代教育的主流,更是新世紀乃至社會未來的發(fā)展需要.而良好的心理素質培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1].教育部于2002年制定并頒布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把大學體育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學校體育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早在1996年,石鴻烈就指出: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同年齡的其它青年人差[2];近年來邱遠,張偉、翟寅飛和郭志平等指出:學校體育必須自覺地結合體育知識技能的傳授與各種各樣的身體練習,來發(fā)展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3-6].這些內容都折射出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遠不能適應形勢發(fā)展,特別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盡管過去在教學和科研上做出了大量探索和研究,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新時期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又出現了新的問題,貧富差距的擴大,單親家庭以及重組家庭的增加,勢必會對青少年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有必要繼續(xù)加大心理健康教學改革的方式方法,針對大學生現階段的心理問題進行科學的教學改革.
韶關學院作為一所地方高校,學校的大學生中獨生子女占一定比例,且招生的生源貧富差距較大.雖然國家教育部要求在全國高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地方高校由于擴招,學生數量劇增,導致學校的心理健康師資力量相對不足.那么在高校的大學體育教學中,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激發(fā)學生潛能,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如果能夠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滲透諸如無私、謙虛,自信、信任等相關體育內容,對學生健康成長與終生發(fā)展都將具有深遠的意義.
隨機抽取韶關學院2012級1 000名大學生.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相關文獻,對文獻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制定體育健康鍛煉調查問卷,并對問卷的信度和效度進行了檢驗,信度為0.78,效度為0.71,達到問卷設定的要求.
1.2.2 問卷調查法和測量法
問卷調查法,通過體育健康鍛煉調查問卷對2012級韶關學院1 00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測量法,用UPI量表對韶關學院2012級1 000名大學生進行測量,并對結果進行數量化的描述.UPI量表和調查問卷同時發(fā)放,各發(fā)放1 000份.回收后對無效問卷和量表進行刪除,得到有效的體育健康鍛煉量表934份,有效率為93.4%;得到有效UPI量表914份,有效率91.4%.
韶關學院2012級學生在對“過于擔心將來的事情”和“對任何事情不反復確認就不放心”這兩個選項中達到38.1%,是所有選項中最多的,達到總人數的1/3還要多,見表1.其次“父母期望過高”達到34.0%,也超過人數的1/3;幾乎1/3的學生認為“記憶力減退”,占總人數的32.1%;“缺乏耐力”和“情緒起伏過大”也占到總人數的1/5強;其中“莫名其妙不安”、“牢騷和不滿多”和“缺乏熱情和積極性”每項內容達到12%以上;還有11.9%的學生認為“自己的過去和家庭是否不幸的”.韶關學院學生在對“感到自卑”和“覺得別人在自己背后說壞話”這兩個選項中達到11.80%和11.5%;其次“容易動怒”和“不想見人”達到10.30%和10.00%,也超過人數的十分之一;9.90%和9.70%的學生認為自己“容易被人誤解”和“過于依賴別人”;“悲觀”和“厭惡交往”幾乎占到了6.0%.韶關學院2012級大學生心理障礙表現類型主要為:人格敏感、焦慮和缺少自信(見表1).在上體育課的過程中,尤其是上團體合作項目的運動上時候,表現個人主義,缺乏團隊配合;更有甚者沒有達到自己的愿望時,直接退出比賽或訓練.
日常生活存在著復雜人際關系,學生得不到班級或集體的認可,也許就會自我封閉,不愿與人交往,甚至厭惡人際交往.除了少數的極端情況外,韶關學院2012級大學生還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壓抑、寂寞、空虛,有時甚至會覺得生活沒有意義.同學之間彼此缺乏溝通,部分由于是外省學生由于文化差異和當地學生產生矛盾.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小的刺激都可能引起激烈的反應,導致嚴重后果.當然,隨著學習壓力增加、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缺失、不敢面對挫折,成為當今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
2.2.1 對學校的失望導致心理不平衡
在高考招生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不可能使所有學生都能符合自己的志向和興趣,韶關學院這樣的地方高校也不例外.作為廣東省粵北地區(qū)唯一的一所高校,在獨特的人文地理條件下,缺乏的是一線城市的繁華和基礎設施.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表現為牢騷和不滿居多,缺乏熱情和積極性,經常缺課,甚至賭博、看色情電子書和色情影片等.調查顯示,由于父母的期望過高,導致學生過于擔心將來的事情.
2.2.2 宿舍室友之間的矛盾
在大學學習期間,班集體的影響遠沒有宿舍之間的同學之間的影響大.據調查,凡是宿舍同學之間關系自然和諧和的,親和力強的,學習氛圍濃,精神狀況良好;上課認真,課后積極參加團體活動.有些宿舍學生不按時作息,經常酗酒鬧事,深夜閑聊影響其他同學的休息,有的同學對此反感,但不善于調整自己,負面情緒不斷積壓可能會導致心理危機的出現,甚至可能導致惡劣事件的發(fā)生.
2.2.3 學習負擔重
根據各個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顯示,大學生到畢業(yè)幾乎要修200學分,而在大四期間幾乎沒有什么課程.絕大部分課程在一到三年級完成,有的學生甚至一周40多節(jié)課,幾乎是每周從早上上到晚上.大部分學生睡眠不足,84.3%的學生每天睡眠僅6個多小時,由于負擔過重,導致大腦疲勞,以至于32.1%的學生出現記憶力減退現象,進而導致學生情緒緊張、神經衰弱、焦慮.
2.2.4 大學生貧富之間的差距
由于幾十年來,我國居民收入不斷增加,貧富差距也不斷加大.在高校由于物質生活上出現巨大差異,一些貧困生又不能正確看待自身貧困的形成原因,往往將自身的貧困歸結于社會的不公平,政府改革的失誤造成貧富差距,對自身弱勢歸因偏差.這種既成比較劣勢,加劇了貧困生自卑妥協(xié)心理的形成.貧困大學生主觀上存在的某些問題是影響他們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歸根結底,是對自己和他人的外在行為表現的因果關系做出解釋和推論的過程.對他人的成功,人們常常歸究于外因,而對自己的成功,常常歸究為內因.反之,對自己的失敗,人們傾向于歸究為外因.進而上升到意識層,產生抑郁、焦慮及行為障礙等,反之,又加強了負性自動想法.不少貧困大學生對自己定的目標過高,抱負水平偏高,而對挫折的容忍力又偏低,容易造成心理問題的形成[7].
表1 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表(UPI)
韶關學院2012級新生體育教學中表現出的學習動機是多樣的、復雜的,男女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存在明顯差異(見表2).部分女生是重視拿到學分畢業(yè),還有就是老師和家長的要求;男生則主要動機是強身健體和愛好,其比例達到一半以上,超過90%以上的學生對韶關學院大學體育課持滿意態(tài)度,見表3.
表2 韶關學院2012級大學生體育學習動機
表3 韶關學院2012級大學生對大學體育課的滿意度
2.3.1 健身強體、為了拿到學分畢業(yè)
為增強體質促進健康、為了拿到學分畢業(yè)是韶關學院2012級男女新生體育學習的重要動機,居于第一位(見表2);說明2012級男生對體育學習的意義,重要性有比較正確的認識;女生則明顯是被動的學習,這需要體育老師的進一步引導,使其熱愛體育,終身從事體育運動的行為當中去.
2.3.2 塑身、吸引異性注意
男生有33.4%人希望在上體育課和參加體育活動時,希望被人觀看;女生則在運動塑身動機上達到44.8%,說明現在的女性有健康意識(見表2).
2.3.3 社會的需求、展示自我
由于學生學習的目的和專業(yè)的不同,老師教育目標也不一樣,導致學生在社會需求的學習動機不明顯(見表2).男生和女生沒有差異,在自我展示上,由于女性的矜持,自我表現相對較差.
針對韶關學院大學生心理狀況、學習動機方面存在的問題,韶關學院大學體育教學應制定相關措施.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理論,只有各個學校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和特點組織專家對其進行研究,以確保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能得到及時和有效的解決,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水平.此外,要制訂符合廣東粵北情況的指標體系,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合理科學的評估.
快樂教學就是讓學生在上體育課的過程中沒有心理負擔,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的和老師同學互動.另外就是差異教學,針對男女學生體育鍛煉的目的不同,可以適當的進行教學調整.
很多學生都已意識到塑形的重要性,但塑志比塑形更加重要,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增加勵志教育,勢必會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
必須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評價內容和評價體系,才能對學生的不良心態(tài)和心理障礙及時發(fā)現、及時診斷、及時干預、并及時矯正.根據有關運動心理健康的論述和研究成果,結合粵北地區(qū)、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普查的結果分析、研究,制定出生長環(huán)境和學習環(huán)境的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為保證對學生心理健康的規(guī)范、科學并落實,還應建立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的監(jiān)護制度,進行有效的研討、監(jiān)督、定期檢查和總結.
為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在體育教學中要做到分清輕重緩急,教師在教學中抓住基本部分,一些小的部分交給學生自己進行嘗試完成.讓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改善身心素質,做體育鍛煉的主動者.
[1]唐俏俊,馬飛.高校體育教學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J].四川體育科技,2008,3(1):63-66.
[2]石鴻烈.體育教學與大學生心理健康[J].體育學刊,1996(2):94-96.
[3]邱遠,閆虹.體育課程教學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實驗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12):1630-1632.
[4]翟寅飛,郭敏剛,熊焱,等.測評選項體育課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應用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1997,26(3)113-116.
[5]張偉,陳華衛(wèi).江蘇高校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現狀與策略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27(5):87-91.
[6]郭志平,李正中,劉勁松,等.師范院校大學生體育傾向性的現狀調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10):93-96.
[7]徐小娟.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教育系,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