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青
(作者系山西省潞城市紀委常務副書記)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十八大提出的治國理政新目標。筆者認為,三者之間“干部清正”是政府清廉的前提和基礎,更是政治清明的關鍵和保證。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治國就是治吏。只有“干部清正”才能“政府清廉”,進而達到“政治清明”。干部清正,就是要求干部要自修不輟,自覺做到潔身自好、清廉自守、寬和自處、謙沖自牧。
潔身自好語出《孟子·萬章上》:歸潔其身而已矣。黨員干部至少要做到兩點,才談得上潔身自好。
一要意志堅定,拒絕誘惑。領導干部手中或多或少都握有一定權力,自然是各類“糖衣炮彈”攻擊的目標,如果意志不堅強、信念不堅定,稍有不慎就會被“糖衣炮彈”擊中。建國初期轟動全國的劉青山、張子善案件就是一個例證,而近年來全國查處的腐敗案件同樣證明了這個事實。二要管住小節(jié),把握底線。領導干部也是有血有肉、有喜有憂、有愛有憎的人,完全做到“無富貴之可慕,無貧賤之可憂,無得喪之可欣戚,無愛憎之可取舍”可能會很難,但管住小節(jié)、把握底線則是必須的。潔身自好是干部清正的起碼要求。領導干部要像愛惜自己的眼珠子一樣愛惜自己的“官聲”,自覺做到“瓜前不納履,李下不系冠”,成為“潔身自好”的表率。
清廉自守首先就是清正。要求黨員干部要有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面對得失,面對不平,守中持正,做到“超然物外,寵辱不驚”。面對邪惡,面對壓力,要有“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決心和膽魄。正如蘇軾稱贊韓愈有一種“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的浩然正氣,每一位領導干部都應該“善養(yǎng)浩然之氣”,做到清正為官,清白做人。清廉自守其次就是廉潔。廉潔,從小處講就是要嚴守廉政紀律,莫起貪念;從大處講,就是絕不能利用手中的權力,以權謀私,與民爭利。三國時,陸績?yōu)楣偈至疂崳x任時,除幾箱書外,別無余物,以致因船載太輕而無法行進,只好搬塊大石頭壓船,家鄉(xiāng)父老為了紀念他的廉潔,把那塊鎮(zhèn)船的石頭叫做“廉石”,陸績也成為千古廉吏的典范,受到世世代代的頌揚?!按猴L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清廉是干部的立身之本。廣大干部一定要把清廉作為一種節(jié)操,時刻堅守,無愧于黨和人民的重托。
寬即寬厚;和即“君子和而不同”,有包容的意思。寬和自處,意思是要以寬厚包容的心態(tài)待人接物、為官理政。
寬和自處表現(xiàn)在為人上,就是要以寬為懷,做到“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責人之心責己”;寬和自處表現(xiàn)在為政上,就是要施寬政、仁政。蘇轍說: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當前,人們思想觀念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價值觀越來越趨于多元化,在這樣的復雜形勢下,各級干部更應該以寬和為本,以包容為懷,正確看待各類社會矛盾,并努力調和化解。2013年5月,中紀委要求各地紀檢監(jiān)察機關堅決杜絕一切“攔卡堵截”上訪群眾的錯誤做法,嚴禁到來訪接待場所和公共場所攔截正常上訪群眾,保障人民群眾的合理訴求。這些舉措體現(xiàn)了我黨一切以人民群眾滿意為標準的施政理念。
謙沖自牧出自唐魏征《諫太宗十思疏》:“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备嬲]為官者要以謙虛為本,不斷加強道德修養(yǎng)。
“滿招損,謙受益”,作為黨員干部,不論身處何位、肩負何責,都應該保持謙虛的本色。毛澤東同志在七屆二中全會上告誡全黨同志要牢記“兩個務必”,其中一條就是“要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工作作風”。然而,現(xiàn)實中往往有一小部分人越身居高位越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就像魏征說的,“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如何才能改變這種現(xiàn)象呢?我個人以為,只有牢固樹立群眾觀點,站穩(wěn)群眾立場,把自己當小學生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才能始終做到謙虛謹慎不驕不躁。
目前,全黨范圍內正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是黨中央強化干部作風建設的重要舉措,各級黨委應該以此為契機,深化舉措,拓展延伸,加大對黨員干部的教育力度。全體黨員干部也應以此為契機,沉下心、撲下身深入到群眾中去,通過磨礪自我,做到潔身自好、清廉自守、寬和自處、謙沖自牧,為實現(xiàn)“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