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可能性與限度:對“美國夢”的反思——評《典型的美國佬》

2013-11-14 06:21:33李鮮紅
關(guān)鍵詞:拉爾夫

李鮮紅

(河海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江蘇南京210098)

杰夫·特威切爾沃斯在給美國華裔作家任璧蓮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典型的美國佬》(

Typical American

,1991)所作的“序言”中說它是一部關(guān)于“美國夢”的小說。實際上,評論者若不提這部小說的核心主題―美國夢,就幾乎無法去評論它。在一次與美國公共電視網(wǎng)(PBS)的訪談中,任璧蓮大談“美國夢”,本杰明·富蘭克林,安·佩特里(Ann Petry)和伊迪絲·沃頓(Edith Wharton),但當問到在《典型的美國佬》這部小說中她是否有意要對“美國夢”進行批判時,她的回答是否定的。批判也許談不上,但思考或反思總是有的。談到對“美國夢”的創(chuàng)作,她曾說:“始于卑微、終獲巨大成功的故事我們每天都能聽到,但這樣的故事還是太不尋常。要想有本杰明·富蘭克林式的經(jīng)歷,首先,你得是一個白人,男性,還要滿足天時、地利。運氣也是很重要的?!庇终f:“美國夢比你所想的要復(fù)雜得多,我只是試圖去把握那種復(fù)雜性?!弊匀唬懊绹鴫簟钡膹?fù)雜部分地體現(xiàn)在白人、黑人和其他族裔的人們對其認識有所偏差,而在不同的歷史語境里,其自身又會有差異,并且對于移民來說,還得處理自身文化跟主流文化之間的關(guān)系等等。但提到“美國夢”,還是會讓人覺得它是個“簡單而又強大的理念”,馬上讓人想起它的象征載體。事實上,單是“美國”,讓人想到的“就是現(xiàn)代本身:進步,自由,機會”,而這種象征,“本身就有巨大的力量,人們相信什么就會塑造出他們生存的現(xiàn)實?!?span id="syggg00" class="footnote_content" id="jz_3_36" style="display: none;">參見美國哈佛大學(xué)教授、《劍橋美國文學(xué)史》主編薩克文·伯科維奇(Sacvan Bercovitch)為其著作《共識的典儀》(,1992)所作的序言“美國神話”,載《外國文學(xué)研究》(2002年第5期),第17-22頁,錢滿素譯。“美國夢”實際上是一種美國全民精神,它反映在美國人的一些基本價值觀和信仰中,諸如自由、個人主義、流動性、樂觀主義、勤奮工作、進步和愛國主義等等。耶魯大學(xué)歷史學(xué)家約翰·莫頓·布盧姆(John Morton Blum)在其著作《美國的承諾:一項歷史性的觀察》(

The Promise of America

:

An Historical Inquiry

,1965)中列出了能夠給不同抱負和不同理念的人們帶來自我實現(xiàn)的幾個重要方面:社會流動性,審慎的美德,全面的教育,土地,自由的政府,自由的思想,人的尊嚴,經(jīng)濟的富裕和工業(yè)的力量??梢钥闯?,這些方面實際上也是“美國夢”的內(nèi)涵。任璧蓮在《典型的美國佬》中,通過華人移民張家人尤其是拉爾夫融入美國社會的經(jīng)歷,重新審視了“美國夢”,指出了在新的歷史語境下,在不同的文化的碰撞中,追求夢想時個人自由的可能性和限度。

一、對阿爾杰式成功神話的重新審視

“霍雷肖·阿爾杰式的故事”(a Horatio Alger story)是美國19世紀“美國夢”的典型。這些由作家霍雷肖·阿爾杰所作的故事,尤其是《衣衫襤褸的迪克》(

Ragged Dick

,1867)系列小說和《衣衫襤褸的湯姆》(

Tattered Tom

,1871)系列小說都描寫了窮小子艱苦奮斗往上爬,最后功成業(yè)就,成為富裕的社會名流的故事。這些故事,連同阿爾杰關(guān)于亞伯拉罕·林肯的傳記在內(nèi),經(jīng)過后人的反復(fù)敘述,已經(jīng)建構(gòu)成了關(guān)于成功的一種“神話”:白手起家創(chuàng)業(yè)致富以及人的無限可能性。任璧蓮對“美國夢”的反思,首先就是對于“阿爾杰式”成功的再審視,對普通人的無限可能性以及“白手起家”的概念提出了質(zhì)疑。小說中提到了美國著名牧師、演講家和作家諾曼·文森特·皮爾(Norman Vincent Peale)的一本暢銷書《積極思考的力量》(

The Power of Positive Thinking

,1952)。拉爾夫在搬到125號大街時,其房屋管理人彼得對他說的“一個人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這句話就來自于此書。盡管剛開始拉爾夫還批評彼得,說對方“這個人在愚弄自己”,不相信他的話,但當他的導(dǎo)師皮爾斯教授把這本書送給他時,他卻愛不釋手地看了起來,認為它是“一件神圣的禮物”,直到“記住了這本書”。任璧蓮描寫了拉爾夫的讀后感:“根據(jù)作者的旨意,他寫下了一段聲明放進錢包:基督給我以力量,通過他,我可以做出一切。他可以做出一切!這是一個信仰和想象的問題,一件拉爾夫從未考慮過的事情。一個‘想象’的問題。”盡管任璧蓮的筆調(diào)輕松詼諧,但對這本鼓勵“自我實現(xiàn)”的書能夠給拉爾夫帶來的“無限可能性”,她還是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了懷疑。拉爾夫看完這本書后,先是幻想成為“像他的父親”那樣的人,接著又想成為耶穌“那樣的人神”,繼而又想做“人神的助手”,似乎這樣“更為現(xiàn)實”。后來,跟“白手起家”的華裔百萬富翁格羅弗·丁在餐廳談話,當對方吹噓自己已是“一個成功的典型”時,拉爾夫附和道:“積極的態(tài)度,對嗎?運用想象?”接著又從《積極思考的力量》中引用“基督給我以力量,通過他,我可以做出一切?!比缓?,對話如此繼續(xù):“嗯,真是了不得。工程師(指拉爾夫)到底是讀過點書?!薄啊矶\,’”拉爾夫說?!啊枋觯备窳_弗說?!啊畬崿F(xiàn)?!蓖ㄟ^這場談話,格羅弗向拉爾夫灌輸了這樣一種觀點:“真正的成功指的是有欲望和能力去取得物質(zhì)上的成就?!倍瓲柗蛞采钌畹貫楦窳_弗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財富的力量和若無其事的態(tài)度所打動。后來,在拉爾夫取得終身教職后,他一方面為此感到自豪,另一方面卻又覺得這個工作令人窒息,這時他記起了格羅弗曾提到的來自諾曼·文森特·皮爾的話:“什么事都有可能出現(xiàn),一個人就是要拿定主意。”在跟格羅弗聯(lián)系做生意時,拉爾夫又想起“教堂里的牧師”曾說過“冒險信仰,懷疑懷疑”,他背誦著皮爾的話:“我相信我一直受到神的指引。我相信我會永遠踏著正確的道路走。”美國文化歷史學(xué)家約翰·G·卡維爾蒂(John G.Cawelti)指出,“像皮爾的《積極思考的力量》這樣的書,可以說是阿爾杰式的成功書籍在20世紀的變體,因為阿爾杰同樣相信普通人的無限可能性?!币簿褪钦f,皮爾和阿爾杰一樣,都對普通人與生俱來的無限可能性深信不疑。但通過描述拉爾夫與騙子格羅弗的交往,他對于后者的效仿并最終取得的成功和失敗,任璧蓮意欲指出,諾曼·文森特·皮爾的勵志著作中那些煽動人的信息往往具有一種危險性,因為它容易讓人產(chǎn)生一種自我為中心的膨脹感,從而看不到自己的局限。通過拉爾夫的成功和失敗,任璧蓮也暗示了肯尼思·S·林恩(Kenneth S.Lynn)在他的《成功之夢:現(xiàn)代美國想象的研究》中所提到的“普通人潛在的偉大”(the potential greatness of the common man)這種說法是有限度的。任在一次訪談中提到:“美國一直信奉一個人能做任何事,可以成為他想成為的人。拉爾夫也一度如此認為,但他還是意識到了限度。”拉爾夫曾經(jīng)認為“他的命運是生活在另一個美國,一個傳說般的美國,這兒,一切愿望都能實現(xiàn)?!弊詈笥终J識到他“不是想要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人”,他不可能成為“人神”,“人神的助手”或者“格羅弗”。老想成為不可能成為的人,注定是一種徒勞和悲劇。實際上,并非人人皆能取得絕對的成功,“資本主義市場規(guī)律要求一部分公司倒閉;選舉必然有人失敗;社會等級體制要有頂層,必有底層。但是‘美國夢’的樂觀一面總是具有欺騙性,讓人對上述社會規(guī)則視而不見?!?p>任同時對“白手起家自我奮斗”(selfmade man)這種阿爾杰式神話中廣為人知的說法提出了疑問。拉爾夫打定主意要做生意時,格羅弗建議由拉爾夫名義上先買下炸雞店(店老板跟格羅弗做生意,但對后者不滿),然后再秘密地賣給他,以后用賺取的利潤慢慢地再從他手中買回來。如此,拉爾夫還算白手起家嗎?他生意若真成功了,所謂的“白手起家”這種說法還得靠自己編造故事圓謊,就像格羅弗曾干過的那樣。實際上,就像拉爾夫能夠搬到郊區(qū)的新房靠的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努力,還主要是得到了海倫的智慧和特蕾莎的經(jīng)濟支持一樣,他能夠開始做生意,也主要是因為格羅弗在商業(yè)上的建議和經(jīng)濟上的支持。盡管格羅弗這個人是通過偷稅漏稅、坑蒙拐騙這些卑劣的手段發(fā)跡的,沒有道德可言,后來又欺騙了拉爾夫,明知道雞店地基不穩(wěn),還聽憑后者在上面加蓋房屋,從而導(dǎo)致雞店的最終關(guān)閉,生意失敗,但他相當于借本金給拉爾夫做生意,所以能說拉爾夫是白手起家嗎?那些自稱為白手起家自我奮斗的人實際上不是那么一回事,毋寧說,“白手起家”也許只存在于想象當中,只存在于格羅弗所編造的“從一名不文到百萬富翁”之類的故事當中。作者借拉爾夫和格羅弗在生意上的這段關(guān)系,意欲說明沒有所謂真正的“白手起家”的人,任何人想要致富和成功,都只有靠和別人建立協(xié)作關(guān)系才行。

二、自我實現(xiàn),財富和幸福

當拉爾夫踏上美國這塊偉大的土地,見到象征“自由和希望”的洛杉磯金門大橋,進入一個嶄新的世界時,他在輪船上寫下了富蘭克林式的計劃和蓋茨比式的決心書,也像美國人的清教徒祖先一樣,夢想著建立一種新的生活,實現(xiàn)新的自我。正如張德明在《流浪的繆斯—20世紀流亡文學(xué)初探》中所言:“在20世紀特有的文化語境中,越界(cross border)既是一種現(xiàn)實行為,也是一種象征表演(symbolic performance)。不管這種越界行為出于什么樣的原因,它都表示對以往生活的擺脫,對人類尋求幸福、自由的權(quán)利的確認,以及對某種理想境界的追求?!钡矫绹捕ê?,張家擺脫了過去的生活—解放前的中國父權(quán)社會—對個性和個人自由發(fā)展空間的抑制,美國自在的社會環(huán)境為他們提供了尋找自身身份認同的充分自由和極大可能性。對拉爾夫來說:

在中國,人們擔心更多的是自己能否被別人認可……然而,在廣袤的美國,人和人之間的聯(lián)結(jié)松散,一個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這需要一種與在中國不同的理解。拉爾夫需要了解自己的限度和動力之所在,對自己靈魂中的善與惡也要明了,才能適應(yīng)這一切?!吹揭粋€帝國在升起,一個甚至比他父親在其鼎盛期時所管轄的世界還更威嚴、更強大的帝國。而在海倫眼中:

(中國的世界)像一個溜冰場,一個有限的空間,四周都是墻……這里的世界廣闊無垠,視野無邊無際,毫無阻隔。

她的變化真大,也真快啊……似乎當她將自己交給這個新世界時,她就好像被什么控制住了—是一種驅(qū)動力,讓她想將這個新世界變成她自己的世界……她不禁為自己感到自豪……認識到……她已經(jīng)以自己的方式成為了力量本身。

對美國人來說,從發(fā)現(xiàn)和開拓美洲大陸之時起,他們的歸屬感或身份認同歷來就是以“重塑自我的可能性”為宗旨,這種重塑自我是指“改變了自身的某些方面:工作,居住地,服飾,付賬單的方式或娛樂的方式?!崩瓲柗蛞患以诿绹捕ㄏ聛砗螅梢哉f自身的某些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變:住所條件不斷改善直至搬到郊區(qū)新公寓房,拉爾夫獲得了博士學(xué)位、得到教職并終獲終身教職,海倫也改變了很多,變得很憧憬和享受中產(chǎn)階級的生活方式。實際上,拉爾夫一家可謂跨入了美國的中產(chǎn)階級行列。這說明美國的確是一個自由社會,社會流動性好。

小說的歷史背景為二戰(zhàn)后50、60年代,美國經(jīng)濟增長出現(xiàn)了一個被西方經(jīng)濟學(xué)家稱之為“黃金時代”的時期。人們普遍受經(jīng)濟快速增長的鼓舞,認為遍地是機會,只要努力便能得到想要得到的東西。人人熱衷于“自我實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是美國個人主義價值觀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它鼓勵個人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自我?!白晕覍崿F(xiàn)表現(xiàn)為三個層面:物質(zhì)層面;精神層面;物質(zhì)與精神結(jié)合的層面?!^大多數(shù)美國人將物質(zhì)財富的擁有與否與擁有多少作為衡量個人生存能力的象征,他們認為物質(zhì)成就的獲取標志著個人價值觀的實現(xiàn)和個人自立與獨立精神的社會肯定?!睂ξ镔|(zhì)財富的側(cè)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自由競爭資本主義社會的必然結(jié)果。而美國人所謂的成功,也往往更多地強調(diào)物質(zhì)方面。這種觀念,也深深地影響到了移民,“根據(jù)移民對財富的理解,真正的成功即是通過實業(yè)致富……”大衛(wèi)·哈爾伯斯坦在《五十年代》(

The Fifties

,1993)一書中將二戰(zhàn)后的“美國夢”物化為年輕人追求物質(zhì)的富有和渴望成為中產(chǎn)階級等等。實際上,在一個物質(zhì)充裕的年代,在一個“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自以為那樣的增長沒有止境,在物質(zhì)上沒有什么限制”的時代,人是很容易自信心膨脹,沖昏頭腦的。正如丹尼爾·貝爾所指出的那樣,“在文化上,有關(guān)個人的含義經(jīng)歷了從‘物件’到‘自我’的深刻變化。同樣重要的變化是原有的自我約束逐漸消失,認可了個人沖動的正當性?!?p>小說中拉爾夫在實現(xiàn)了“中產(chǎn)階級”夢后,還“那么不安分”,那么沖動,心里盤算起雞店生意來,甚至不惜辭掉教職,這源自于他那自私的、個人主義的自信心高度膨脹,相信在美國“每一棵樹都是一次機會”,內(nèi)心完全接受了格羅弗所代表的美國落后的、充滿物質(zhì)主義的和極端個人主義的一面,最終陷入了危機和災(zāi)難當中。可以說,拉爾夫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相當于把自己的靈魂出售給了毫無道德感的騙子格羅弗這個魔鬼。就算“賺得整個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靈魂,那又有什么好處呢?”拉爾夫通過格羅弗,學(xué)到了偷稅漏稅的伎倆,內(nèi)心已完全背棄了自由社會里的商業(yè)倫理,又把代表儒家倫理的姐姐特蕾莎趕出家門,與妻子海倫失和,瘋狂地追求物質(zhì)財富,已失去了靈魂和倫理信仰,這種追求不僅不能給人生帶來幸福,反而會給自身帶來災(zāi)難。拉爾夫最后滑向拜金主義的深淵,不能說跟美國人的自我擴張心態(tài)毫無關(guān)系。綜觀美國歷史,“無限的可能和無盡的資源”(infinite possibility,limitless resources)一直被認為是“美國夢”的本質(zhì),換句話說,美國人總是容易看到“美國夢”的無限可能性而生冒險擴張之心,卻常常沒有意識到其局限性。這種對“美國夢”單向度的認識總是很容易導(dǎo)致對物質(zhì)財富的片面追求,即對金錢的崇拜。

對于財富的實現(xiàn)是否等同于獲得幸福,任璧蓮在小說中也有自己的看法。海倫的被摔傷和特蕾莎被撞成植物人,對于拉爾夫的這場財富迷夢來說,不啻于一個悲劇性的結(jié)果,但作者通過她的筆觸,還是賦予了張家一個希望的未來。通過先前經(jīng)濟上的成功和后來家庭的瀕臨解體,拉爾夫意識到,幸福只有在家庭的和睦團結(jié)(別忘了他們先前還稱自己一家為“張家佬”,強調(diào)中國的家庭倫理觀)中才能獲得,而不是來自于對金錢的追求。實際上,對張家來說,當他們面對經(jīng)濟困境時,反而比有錢時更團結(jié)更緊密。比如,在拉爾夫決定關(guān)閉雞店后,他和海倫“在各方面達成了一致意見”,“如果結(jié)婚就是成為一體,那么他們終于獲得了他們在境遇好的時候都沒有得到的東西?!北M管陷入困境,但“他們一致認為,他們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擁有對方,擁有孩子”,反而可憐起格羅弗,這個有錢卻欺騙了他們的人,說“這個人,沒有家……這么多錢,不知道怎么花”,并說無論多少錢也不會和對方交換位置。拉爾夫走出了自由競爭的商業(yè)世界,看來他已經(jīng)意識到財富的積累并不一定帶來幸福。

三、過去,未來和希望

在談到“美國人的價值觀”時,美國學(xué)者羅伯特·科爾斯(L.Robert Kohls)認為“美國人看重未來必將帶來的文化與進步,他們貶低過去,并在很大程度上忽視當下?!笨梢哉f,美國人崇奉“未來至上”。關(guān)于此中緣由,丹尼爾·貝爾有過精彩的分析:“對地理和社會新邊疆的開拓、欲望和能力的加倍要求,以及對自然和自我進行掌握和重造的努力,過去變得無關(guān)緊要了,未來才是一切?!痹凇兜湫偷拿绹小分杏幸粋€細節(jié)值得注意,當拉爾夫問格羅弗“從哪兒來”也即“老家是什么地方”時,對方對這個問題顯出不屑一顧的神情:“老家!你到這兒多久了?仍然在問別人的老家?!彼麚u了搖頭,“我告訴你一個秘密。在這個國家,要問的問題是:你的生計是什么?”格羅弗為拉爾夫在美國居住那么長時間仍然未能隔斷與“過去”的聯(lián)系而詫異,他轉(zhuǎn)而告訴對方,能為“未來”所依托的“生計”才是一切,接著又向?qū)Ψ焦噍?“你在這個國家就是這個樣子,如果你沒有鈔票,那你就是一個唱歌的中國佬。”拉爾夫深以為然。尤其是在那個年代,種族歧視仍然嚴重?!霸谶@個社會里,做一個非白人確實需要教育,需要成就——從而贏得某種尊嚴。白人生來就是上等人。其他的人則需要在他們的心上方安上一根鋼肋”。拉爾夫認定的“鋼肋”就是金錢。在與格羅弗“一見鐘情”后,他的內(nèi)心漸漸被物質(zhì)主義的大網(wǎng)所罩住,拜金主義占據(jù)了他的頭腦。他甚至對年幼的女兒說:“你們知道這個國家什么最重要嗎?……錢。在這個國家,你有錢,你什么事都能做,你沒錢,你就不中用。你就是中國佬!就這么簡單。”更讓人唏噓不已的是,他“有了妻子,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工作和房屋,但是他又拿他們做賭注,好像他們對他來說已微不足道,好像他的整個生命已不屬于他。作為父親的兒子,他要做什么?這么不安分!”他只顧發(fā)財,拋棄了他賴以立足的自身文化傳統(tǒng),變成了自己曾經(jīng)非常鄙夷的“典型的美國佬”,結(jié)果幾乎釀成家破人亡的人間慘劇。

談到上世紀50、60年代的“同化”問題時,原籍多米尼加共和國的美國作家朱莉婭·阿爾瓦雷斯(Julia Alvarez)說:“當時的大熔爐還保留著舊式樣,以融入主流社會為行為標準。按照那個時代的移民模式,你來到美國,你被同化,你切斷與過去的聯(lián)系,拋棄舊的生活方式。這些就是你為有幸成為美國公民付出的代價?!边@段話按在拉爾夫追求“美國夢”的經(jīng)歷上似乎合適,但任璧蓮對于這個問題,顯然有她自己獨特的思考。小說結(jié)尾,拉爾夫在雪中意識到“他不是想要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人。一個人就是他自己限度的總和,自由只不過使他看清了自己的限度所在。美國根本不是美國?!弊鳛闊o限制的自由的美國形象事實上并不存在,它只不過是一個夢想而已。沒有抽象意義上的自由,美國也不是建立在抽象的自由之上。一個人除了要清楚自己到哪里去,更需要了解自己是誰,從哪里來,他的傳統(tǒng)和根基。沒錯,對于過去,是“再也回不去了”,但這并不代表要徹底拋棄它和它自身的傳統(tǒng)。同時,面對新的環(huán)境,還需要對異質(zhì)文化進行良好的協(xié)調(diào)。就像海倫最終發(fā)現(xiàn)的那樣,在建立自己的美國身份過程中,根本不像跨越國家之間的“分水嶺”那么簡單,因為它是由許多因素,比如種族、婚姻、法律、社會責(zé)任、道德感、文化認同等構(gòu)成和影響的。在一次訪談中,任璧蓮就移民的自我認同評論道:“確實,當一個人脫離了‘舊世界’(the Old World)受限制的生活,新的問題就出現(xiàn)了:我是誰?我能成為什么人?在美國這樣一個更自由的地方,移民對此多少有些自我認識?!苯又终J為:“移民看到了(美國)的無限潛力,也看到了不足......移民文學(xué)正對美國如何看待自身這一問題進行拓展......我們要找到一種新的美國神話,能對美國的多樣性更包容。對身為美國人意味著什么,我們要有新的看法,此看法能認可我們的多樣性?!庇纱丝闯?,對于前文提到的關(guān)于“同化”的移民模式,任璧蓮是持不贊同的態(tài)度的。

美國學(xué)者杰姆·卡倫(Jim Cullen)在論述“美國夢”時指出,“本質(zhì)上,形形色色的美國夢總是認為歷史不重要,未來比過去重要。但是歷史總是實實在在的,是我們夢想的來源和安慰?!薄兜湫偷拿绹小分?,面臨雞店關(guān)閉,負債累累的生活困境,拉爾夫?qū)⒅T如“一切財富均來自思想。能夠想到的就能夠做到。除非你為追求金錢而工作到白熱化的程度,否則你就不會賺得大筆的財富?!敝惖拿绹Z錄從辦公室撤下,代之以“百煉成鋼”這樣的中國四字成語,并安慰妻子海倫:“放松。你將會看到‘死灰復(fù)燃’。我們將‘東山再起’。相信我吧。”任璧蓮在拉爾夫事業(yè)困窘之際,沒讓他從美國文化中去尋求慰藉和自勉的資源,卻讓他回到母國文化里尋找精神支柱。夢想總是與希望相連。在談到歷史對于維系一種希望有多重要時,歷史學(xué)家和社會批評家克里斯托弗·拉什(Christopher Lasch)在《真實與惟一的天堂:進步及其評論家》(

The True and Only Heaven

:

Progress and Its Critics

,1991)一書中是這樣表述的:“希望意味著對于生活采取一種執(zhí)著的信任態(tài)度,哪怕此種生活對某些人來說是多么的荒誕。希望更多地是建立在對過去而不是對未來的信念上,它來源于早期的記憶,其中有關(guān)秩序和滿足的體驗是如此的強烈,以致后來的幻滅感也無法將它驅(qū)除?!边@段話用來說明任璧蓮以“信念”為題作結(jié)小說的用意,是非常恰當?shù)?。在拉爾夫得知他姐姐能說話而去醫(yī)院看望她的途中,想起了孩提時代他和姐姐玩蹺蹺板時“單純”而歡快的情景,接著又想起了他姐姐和老趙在水池里打水仗的歡鬧情景,他“根本沒想到這一情景有一天會使他振作起來,就像現(xiàn)在這樣。”拉爾夫在“冬天最冷的一天”(the worst day of winter)也即他生命中最冷的一天認識到了美國也有限制,同樣,他也不乏希望:他還有工作,有家庭,有朋友……就這樣,小說結(jié)尾拉爾夫獨自一人站在漫天飛舞的雪花間,并“把手臂高高地舉在漫天的雪中”,身后是自己的公寓,眼前是一望無際的雪地。身后的“有限”與眼前的“無限”(可能性)這一畫面,象征著拉爾夫?qū)τ谟邢夼c無限的認識以及對于自我的認識。任璧蓮對小說結(jié)尾樂觀的處理,招來了一些批評。有評論者認為太過樂觀而顯得過分感情化,難以讓人信服。但對于“美國夢”來說,它吸引人的地方或者說它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地方,正在于給人以希望和信念。正如杰姆·卡倫所言:“美國夢那么‘美國’的原因,并不在于它比別的夢想更好、更壞或更有趣,而在于我們生活在一個由夢想構(gòu)成的國家,無論怎么樣,在這樣一個自由的地方,我們都能追求遠方的目標?!睂Υ?,菲茨杰拉德應(yīng)該深有同感:“蓋茨比信奉這盞綠燈,這個一年年在我們眼前漸漸遠去的極樂的未來”。寫出了《無畏的希望:重申美國夢》(

The Audacity of Hope

:

Thoughts on Reclaiming the American Dream

,2006)一書的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對此也自然深信不疑。

四、結(jié) 語

關(guān)乎自由與成功的美國神話,歷來被所有美國人包括美國的移民認可。通過描述拉爾夫一家追求“美國夢”的經(jīng)歷和他們極力融入美國社會的文化同化過程,任璧蓮意在向讀者揭開美國神話的神秘面紗。拉爾夫由于受到極端個人主義的驅(qū)使,以至于最后功敗垂成,作者意欲以此提醒美國人,尤其是移民:美國既有神話,也有值得珍惜的價值觀;美國既能提高個人自由的可能性,也能使這種可能性大為降低;除非個人洞悉什么樣的行為規(guī)則和價值需要抵制,什么樣的又需要加以維護,如此,他或她才能享有自由的可能性。作為無限制的自由的美國形象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只不過是個幻夢而已。任璧蓮希望拉爾夫的經(jīng)歷可以為美國人提供一個教訓(xùn),正如她自己所言:“我希望《典型的美國佬》能使我們反思我們的神話和現(xiàn)實,因為我們這個國家是不喜歡談?wù)撓薅鹊摹覀兿嘈艧o限制的擴張,無限制的表達我們的意志。”另外,作者還暗示了一個最終從幻滅中醒悟的、謙卑并充滿反思的拉爾夫,類似于美國民族認同(national identity)的一個成熟階段,“拉爾夫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我們國家的一個隱喻。希望我們的青春期已過,我們應(yīng)該成熟了?!庇纱丝磥恚舞瞪弻Α懊绹鴫簟钡姆此?,同時也是對美國特性(American identity)的思索。展望醒悟后的拉爾夫,他身上不會有更多的中國性,也不會有更少的美國性,他就是一個典型的美國人:雖一直經(jīng)歷并仍要經(jīng)歷著身份的困惑,但不會再盲目地接受和模仿主流社會中的一切觀念和思想,也不會再輕易地摒棄自身文化價值中的精華。

[1]Susan Bernstein.A Brief Guide to the Novel Online[EB/OL].http:∥wps.ablongman.com/long_bernstein_brfgdnovel_1/0,2486,85515-,00.html.1995-2003.

[2]Jennifer L.Hochschild.Facing Up to the American Dream:Race,Class,and the Soul of the Nation[M].New Jerc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5.

[3]John Morton Blum.The Promise of America:An Historical Inquiry[M]∥Jim Cullen.The American Dream:A Short History of an Idea That Shaped a Nation.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4]任璧蓮.典型的美國佬[M].王光林,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

[5]Bonnie TuSmith.Success Chinese American Style:Gish Jen’s Typical American[J].Proteus:A Journal of Ideas,11,no.2(Fall 1994).

[6]John G.Cawelti.Apostles of the Self-Made Man[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8.

[7]Kenneth S.Lynn.The Dream of Success:A Study of the Modern American Imagination[M].Boston:Brown,1955.

[8]Martha Satz.Writing about the Things That Are Dangerous:A Conversation with Gish Jen[J].Southwest Review,Vol.78,Issue l(Winter 93).

[9]張德明.流浪的繆斯—20世紀流亡文學(xué)初探[J].外國文學(xué)評論,2002,(2).

[10]馬克·雅各布斯.“穿越分界線”[C]∥美國作家文集:亞美利加隨想.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編.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8.

[11]胡文仲,主編.英美文化辭典[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1995.

[12]Alan Brinkley.American History:A Survey,Volume II:Since 1865[M].Boston: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1999.

[13]丹尼爾·貝爾.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M].趙一凡,等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6.

[14]克羅斯韋爾·鮑恩.尤金·奧尼爾傳[M].陳淵,譯.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8.

[15]Jim Cullen.The American Dream:A Short History of an Idea That Shaped a Natio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16]Christopher Lasch.The True and Only Heaven:Progress and Its Critics[M]∥Jim Cullen.The American Dream:A Short History of an Idea That Shaped a Nation.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17]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M].巫寧坤,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

猜你喜歡
拉爾夫
無敵破壞王2:大鬧互聯(lián)網(wǎng)(下)
淺析《蠅王》中拉爾夫獲救信心的變化
名作欣賞(2018年18期)2018-01-27 11:15:44
跟著拉爾夫闖世界
一個承諾
無敵破壞王
一個承諾
小小說月刊(2014年8期)2014-08-29 04:19:28
一個承諾
你留下,讓我們先死
等豬會飛的時候
好人還是壞人?
大悟县| 博乐市| 阜平县| 靖安县| 九江市| 军事| 广水市| 东宁县| 白银市| 大港区| 乐山市| 玉屏| 长汀县| 远安县| 旬邑县| 错那县| 崇文区| 延吉市| 祁阳县| 卫辉市| 龙南县| 吕梁市| 铜山县| 三江| 元谋县| 漳平市| 偏关县| 马关县| 海城市| 冷水江市| 牙克石市| 宜宾市| 本溪| 黄山市| 仁寿县| 喀什市| 黄石市| 宝兴县| 沙洋县| 白城市| 海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