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文鋼
銅山婚事“燒喜紙”
文/王文鋼
在江蘇銅山一帶,新人結(jié)婚當天,要在院子里拜天地、拜高堂,然后分大小。所謂“分大小”,就是給那些前來參加婚禮的親戚磕頭。先是爺爺奶奶、父母、叔伯、堂兄堂嫂,然后是遠親。磕頭不是白磕的,給誰磕頭,誰就要掏腰包隨禮。
暫且不說“分大小”的事,就說說分過大小、開過宴席后,新人“燒喜紙”的事兒。這里說的“燒喜紙”,就是在結(jié)婚當天,喜宴開始,一對新人敬過酒以后,由本家嬸子或者大娘帶著,去給祖宗燒紙。
新人結(jié)婚,新娘是家里新添的一口人,要去祖宗的墳上認祖。本家嬸子吆喝著、忙碌著,挎著笆斗(用柳條等編成的一種容器,形狀像斗),里面放上穿好的火紙,準備一瓶酒,帶上一掛鞭炮,然后喊上吹嗩吶的和鈸手。本家的堂兄或者堂弟,此時已經(jīng)開著農(nóng)用車等在院子外了。
在農(nóng)村,去世的人一般都埋在公墓,公墓距離村子有幾里路。農(nóng)用車顛簸在村路上,嗩吶和鈸一路吹打著,惹來路人關(guān)注的目光。
農(nóng)用車在距離公墓不遠處停了下來,嗩吶手和鈸手吹著、打著走在前面,新人跟在后面,本家嬸子挎著笆斗跟在最后。來到公墓,本家嬸子在里面轉(zhuǎn)悠了一圈,找到自家的祖墳。畢竟,本家嬸子也不常來這里,公墓里年年有新添的墳?zāi)?,很多墳?zāi)骨皼]有墓碑,想辨認,只能靠記憶和大致方位。
吹嗩吶的和鈸手站在不遠處吹著、打著,一對新人在本家嬸子的教導(dǎo)下,跪在墳前,磕上幾個頭。然后,新娘站到一旁,新郎掏出幾根煙點燃放在墳前,將笆斗里的火紙?zhí)统鰜矸旁诓輩采?,用打火機點燃,最后點燃鞭炮。
鞭炮聲停息,望著熊熊燃燒的火紙,本家嬸子不失時機地嘮叨幾句:“祖宗在上,您的后人娶了媳婦,來給您磕頭認祖了,請您保佑他們的日子甜甜蜜蜜,早生貴子。”回頭又跟新郎說:“拿來的酒咋沒敬?快,給你祖爺爺?shù)咕啤!毙吕纱蜷_酒瓶蓋,在墳前淋上一圈,算是敬酒。
燒過喜紙,新娘才算真正進了家門。
(王珊珊摘自《鄉(xiāng)鎮(zhèn)論壇》201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