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郵電大學衛(wèi)生所(西安710061)
宗時春 安艷萍△
變應性鼻炎是鼻炎中較為常見的類型,近些年來發(fā)病率有逐年上升趨勢。臨床上以陣發(fā)性噴嚏、鼻癢、流清涕、鼻塞為主要特征,我們采用鹽酸西替力嗪治療變應性鼻炎155例取得良好療效,現(xiàn)分析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155例患者均符合變應性鼻的炎診斷標準[1],且在疾病發(fā)作期,并排除上呼吸道感染、嚴重鼻中隔偏曲、鼻部腫瘤。其中男81例,女74例,年齡15~49歲,病程2~9年。
2 方 法 所有病例給予1%麻黃素滴鼻液1~2滴/次,每日2~3次,在此基礎上加服鹽酸西替力嗪10mg,每日1次,療程10d,并停用其他治療藥物。
3 療效觀察 對治療前后的主要癥狀和體征等指標進行評分,根據癥狀輕重依次計為0~3分,評分標準為:無任何癥狀和體征記0分;有輕微癥狀和體征記1分;有較多癥狀和體征記2分;有嚴重癥狀和體征記3分[2]。根據治療前后各癥狀和體征的總積分下降率進行療效判斷[3]。無效:分值下降≤25%;有效:分值下降26%~50%;良效:分值下降51%~75%;顯效:分值下降76%~100%。
4 結 果 癥狀和體征改善情況見附表。本組病例在治療后各項指標的總積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顯效39例,占25.2%;良效71例,占45.8%;有效25例,占16.1%;無效20例,占12.9%。鹽酸西替利嗪治療前后各項癥狀和體征積分比較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不良反應:2例出現(xiàn)輕度困倦,6例出現(xiàn)口干,3例有輕度胃腸道不適感,不良反應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學習。
附表 用藥前后癥狀、體征的總積分和下降率
變應性鼻炎是耳鼻喉科常見的疾病,臨床上以鼻癢、鼻塞、噴嚏、流清涕以及嗅覺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xiàn)。此外,還可引起嚴重并發(fā)癥,如鼻竇炎、咽炎、中耳炎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學習??菇M胺藥是一類在H1受體水平阻斷組胺的藥物,可下調促炎細胞因子、細胞黏附因子及趨化因子的表達,通過影響鈣離子通道的活性而減少介質釋放,從而降低變態(tài)反應性炎癥反應,對組胺介導的癥狀(流涕、噴嚏、鼻癢、鼻塞和眼部癥狀)有抑制作用[4]。目前,第二代H1受體阻滯劑已在臨床普遍應用,常見的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酮替芬、特非那丁和阿斯米唑。鹽酸西替利嗪為羥嗪的羧基化代謝產物,對外周H1受體有高度的親和力,口服后吸收迅速,滲入到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藥量極低,但在組織中的濃度卻很高,且作用持久。因此,機體在抗原刺激皮膚、鼻腔、粘膜和支氣管后,本品不僅能快速抑制組胺的傳遞,而且還可通過抑制黏附因子來阻斷及抑制氣道反應中的嗜酸性粒細胞的浸潤和T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的趨化活性,有效預防急性哮喘發(fā)作。對遲發(fā)性變態(tài)反應亦有效。鹽酸西替利嗪因其起效快、作用時間長、給藥方便、不易通過血腦屏障、無明顯抗膽堿能作用,而且,對兒童患者有較好的長期療效和安全性[5]。因此,在臨床上應用較多。本組155例變應性鼻炎患者使用鹽酸西替利嗪治療后,流清涕、鼻癢、眼癢、打噴嚏、鼻塞、眼結膜充血、鼻粘膜水腫等積分比較明顯下降,治療前后的癥狀體征積分比較有極顯著的差異,臨床癥狀和體征改善明顯,不良反應少。2例出現(xiàn)輕度困倦,6例出現(xiàn)口干,3例有輕度胃腸道不適感,但并不影響治療。因此,鹽酸西替力嗪作為第二代H1受體阻滯劑能迅速改善癥狀,服藥方便,價格低廉,不良反應少,患者的依從性好,是目前治療變應性鼻炎的理想藥物。
[1]貝政平,舒 懷,周 梁.眼耳鼻喉科疾病診斷標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295-296.
[2]葉世泰.變態(tài)反應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219.
[3]趙京莉,劉素江,朱大勛.仙特敏治療變應性鼻炎的臨床觀察[J].臨床耳鼻喉科雜志,1995,9(2):101.
[4]陳少華,韓 紅.變應性鼻炎的抗組胺藥物治療[J].中國醫(yī)學文摘耳鼻咽喉科學,2011,26(5):239.
[5]周怡蘭.鹽酸西替力嗪治療變應性鼻炎[J].中國醫(yī)學文摘耳鼻咽喉科學,2011,26(5):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