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探尋中的困惑,困惑中的探尋
——從《永遠有多遠》的人物形象看鐵凝的女性生存意識

2013-11-29 08:18:57
關鍵詞:小六西單鐵凝

童 靜

(信陽職業(yè)技術學院 語言與傳媒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探尋中的困惑,困惑中的探尋
——從《永遠有多遠》的人物形象看鐵凝的女性生存意識

童 靜

(信陽職業(yè)技術學院 語言與傳媒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鐵凝的《永遠有多遠》,表達了現(xiàn)代女性在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生存方式和生存意識的多樣性,及她們對傳統(tǒng)道德和現(xiàn)代意識的取舍與選擇中彰顯的不同生存價值和意義所在。而在其塑造的人物形象身上,也隱含著鐵凝思想深層的女性生存意識。

女性;主體意識;生存方式;生存價值

文學評論家戴維·赫布魯克說:“一個人,不論多么偉大,他都來自一個母體?!睂ε缘目隙ê桶勔缬谘员怼H欢仡檸浊甑臍v史,女性被壓抑、被埋沒,喪失了自我,消解了主體性,成了籠中鳥和鏡中物。女性主義批評對女性體驗及女性在男權社會及話語中的非我和女性作為“空洞能指”的觀點已達成共識,認為:“中國男權社會中的女性地位遠非僅次于男性的“第二性”的低下和不平等,而完全是一個喪失了自我主體性的被物化了的東西。”[1]“中國女性完全作為一種與歷史無關的性別身份而被忽略不計。”[2]直到五四之后,女性作為人的意識逐漸蘇醒,女性這一“空洞能指”也終于有了人的內(nèi)涵,沖破堅如磐石的深厚地殼“浮出歷史地表”。她們第一次與男性攜手,組成了反對封建父權的精神同盟,在與男性的并肩作戰(zhàn)中,展示了女性對婚戀自由和精神獨立的千年渴盼。馮沅君勇敢宣稱:“生命可以犧牲,意志自由不可犧牲,不得自由寧死。人們要不知道爭戀愛自由,則所有的一切都不用提了。”[2]廬隱也有堅決的誓言:“打破社會的樊籬到社會上去,逃出傀儡家庭去過人類應過的生活,不僅僅要做女人,還要做人,這就是我唯一的口號。”[2]對婚戀自由的向往是女性主體意識覺醒的第一音符,奏出了動人樂章。丁玲的“莎菲”以“張揚狂入的自我和冷蔑一切的清醒獲得了自身在男性社會中的自由”,[2]擊破了男性神話,張揚了女性意識,“男性的神話已被他們不能把握自己命運的軟弱所擊潰”。[2]女性意識也由覺醒走向張揚。解放后,雖然政權制度賦予了女性與男性同等的地位,但是,隨著社會化程式和一次次政治運動的到來,女性成了由社會性的男女平等遮掩下的一種性別存在。在這樣的遮掩下,女性的所指完全僵化、虛無化、空洞化從而成為另一種“空洞能指”了。[1]

時至今日,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呼喚的解放的重要基石——經(jīng)濟獨立,雖還沒有在全體女性中達到,但在相當一部分知識女性中已基本實現(xiàn)。經(jīng)濟獨立在科技日益發(fā)達的社會實現(xiàn)起來也許還不是太難的事,但精神的獨立卻需要女性更大的毅力和更多的付出。因為歷史的沉疴太重,傳統(tǒng)的陰影根深蒂固,斑駁的傷疤也需一層層剝落。不僅男性身上的男權思想到處可見,就連女性身上被男權烙下的印記也不時明滅,再加上女性與男性的生理差異所產(chǎn)生的妻性與母性也如兩道繩索重重圍困女性的瘦弱之軀。因此,女性的成長之路雖然已很漫長,但距離和諧的理想之境依然相當遙遠。

在當代文壇的女性作家中,鐵凝可以說是一道多彩的風景。從初涉文壇的詩一般明凈的《哦,香雪》到深沉的《棉花垛》《麥秸垛》,再到冷峻的《玫瑰門》,幾乎每隔幾年,她在寫作題材、手法上便會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變化。但不變的是對人的生存、心靈的關注,是對生活不倦的體貼和深刻的理解。在體貼與理解里,也塑造了一系列個性獨特、熠熠生輝的女性形象。可以說鐵凝的創(chuàng)作一直執(zhí)著于中國城鄉(xiāng)女性的生存狀況。女性,是她永遠關注的主題。因此,她的作品顯示著很強的女性文學意識。

在《永遠有多遠》中,她以貌似普通的故事,卻塑造了一些有著深刻社會意義的文學形象,充分表現(xiàn)了作家對女性心理深度的揭示和對女性生存的憂患意識。本文通過對《永遠有多遠》中的白大省和西單小六兩個典型女性形象的解讀與分析,試圖廓清當代女性在成長路上的猶疑和迷障,找出束縛女性身心的痼疾,從她們身上主體意識的高揚與隱匿來闡釋女性在成長道路上應如何剝落和堅守傳統(tǒng)以及成長蛻變中的艱難,從她們一步一回的面影中找尋女性生存的唯美天堂和精神家園。

一 在“菲勒斯中心”迷失了自我的白大省

“性別不僅是兩性社會和話語實踐中不平等的根源,而且也是男性中心社會知識、話語體系構成的基礎。在表現(xiàn)的象征秩序中,男性占統(tǒng)治地位,男性是知者、是主體。女性要么被排除在男性的視野之外,要么被視為觀照的對象,展示的主體,欲望的化身,如影視藝術、報刊雜志、廣告宣傳、文學文本等,其目的就是為了喚起欲望并滿足這種欲望。這種表現(xiàn)體系被女性主義稱為‘菲勒斯中心’或‘男性中心’的體系。因為在男性中心社會,只要擁有菲勒斯,就意味著擁有權利?!盵3]在“菲勒斯中心”中,女性完全喪失自我,被對象化、客體化、欲望化,女性被消解為零。但作為一個人,沒有自我是不正常的。弗里丹在《女性的奧秘》中指出“人的自我,即是要主宰、要控制、要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自我,完善自我的一種沖動,這種需求才是人的基本需求,及對滿足這種需求的干擾,才是人的心理上遇到麻煩的根源”。[4]笛卡兒指出“自我即在思想的東西,在懷疑、理解、理會、肯定、否定、愿意、不愿意、想象和感覺的東西?!盵3]即指認識主體。而女性自我意識是女性覺醒的標志,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標志總是對無自我狀態(tài)、對父權家庭的否定與反叛。一部女性解放成長史幾乎就是女性尋覓自我、渴求獨立、成為主體的人的歷史。但是,在婦女運動進行了這么多年,婦女也是“半邊天”的當代社會,卻仍有許多女性在“菲勒斯中心”迷失,仍然遵循著那個體系中“關于婦女的一整套價值觀念、行為規(guī)范,如貞潔、柔順、克儉、忍耐、忘我、犧牲、奉獻……”[3]她們?yōu)槟腥硕顓s唯獨沒有自我,如《永遠有多遠》中的白大省。這里已沒有了“娜拉式”和“子君式”因經(jīng)濟原因而產(chǎn)生的悲劇。白大省身為現(xiàn)代女性,她在經(jīng)濟上完全獨立:大學本科學歷、凱倫飯店銷售部經(jīng)理,并且業(yè)績相當突出,養(yǎng)活自己當然不成問題。但是,現(xiàn)代女性掙脫了經(jīng)濟——這個受制于男人的沉重枷鎖后,卻在潛意識里無法逃出那千年社會植下的看不見摸不著的精神依附的深淵……相比較來說后者似乎比前者更讓人難以擺脫。

白大省的仁義善良,可謂是中國傳統(tǒng)美德的充分體現(xiàn),也即男權社會話語和價值規(guī)則塑造的成果。從小到大,她頂著“一頂布滿荊棘的桂冠”,一味為別人付出、奉獻、犧牲,凡事都是為別人著想,卻獨獨想不到自己……最終,“好人”無“好的結局”。我們一邊為白大省悲哀無奈,一邊抑制不住地覺得她的“傻”與“難愛”。善良無錯,但以喪失自我為代價的善良又有什么價值,又有什么尊嚴呢?一個人,尤其是一個女人,如果她活得沒有了自我,那么她的人格尊嚴甚至于生命價值都會大打折扣。當然,更不會贏得他人的尊重和愛。的確,一個連自己都不愛,不會愛的人怎么能擁有被愛的資格和資本呢?

做為女人,白大省的確難以引起男人的愛,雖然她仁義善良、樂于助人……作為一個當代社會的知識女性,在經(jīng)濟上她是獨立的。然而,在精神上,卻表現(xiàn)出強烈的對男人的依附和對愛情的迷信。她攀附男人,為男人而活,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卻惟獨沒有自我,喪失了作為一個人,一個獨立個體的自主性。雖然她是那樣熱切地想尋求男人的愛,可她不知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樣的男人,什么樣的愛。只是盲目地善良仁義、吃虧忍讓、委曲求全……可悲的是一次次成了犧牲品一次次依然不自知。

白大省對待她遇見的三個男人都一味地犧牲退讓,試圖用她提供給男人的優(yōu)厚條件去吸引男人。對第一個男人郭宏,白大省給他買煙、洗襪、做飯、開生日Party,“把侍候郭宏當成了最大的樂事”,[5]并為他提供了畢業(yè)后留在北京的條件。但當他和另一個日本女生結識后他就不必和白大省結婚了。“當他能夠去日本的時候,為什么還要留在北京呢?用不著留在北京,他也就不必和白大省結婚了?!盵5]但是白大省反思之后找到的原因不是自身的看不清本質(zhì)——在犧牲中沒有了自己,而是沒有西單小六漂亮。白大省和她第二個男朋友關朋羽算是談了一陣子戀愛。但好景不長,她的男朋友又被一個來自鄉(xiāng)下的嬌蠻又會來事的表妹搶了去。白大省將失戀原因歸結為警惕性不高,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表妹面前是怎樣地退讓沒了自我和她在關朋羽面前的一味犧牲毫無所求。第三個男朋友夏欣,白大省看中的是他的才氣,夏欣在白大省那里只是吃飯和計劃發(fā)財,但兩人的關系卻是潔如水晶或說半死不活。她想得到她看中的男人的愛卻怎么也拿不準對方的態(tài)度。直到夏欣離去白大省卻還在為“一個連穩(wěn)定工作都沒有的男人,一個連養(yǎng)活自己都還有點費勁的男人”[5]懺悔自己,還執(zhí)迷不悟地說:我可以改啊我可以改!白大省最后還是接受了被妻子拋棄后又帶著別人的孩子回來的第一個男友郭宏…… “愛情,確實是激發(fā)人奮進的力量,而對于男權社會中的女人來說,激發(fā)的則是犧牲自我多于確立和肯定自我?!盵5]愛情激起白大省的是無盡無休的奉獻與犧牲……

當然,白大省“仁義”的對象不僅僅是男人,而是身邊所有的人,卻一律沒收到相應的回報。無微不至,任勞任怨地照顧姥姥,姥姥一直呵斥她、討厭她;盡心盡力地招待表妹,表妹反客為主,并搶走了她的“男人”……

一次次的挫敗,一次次的傷痛,白大省似也有所沉醒,內(nèi)心無限心酸地說:“我現(xiàn)在成為這種‘好人’從來就不是我想成為的那種人?!比欢y移的“善”的本性,使她最終只能做個那樣的“好人”。小說的結尾,白大省終于發(fā)出了充滿憂怨和覺醒的“永遠有多遠”的吶喊和質(zhì)詢。

二 高揚女性主體意識的西單小六

與白大省的沉重,痛苦而心力憔悴的艱辛依附相比之下,西單小六的生活則相對輕松多了。她的身上沒有背負那么沉重的傳統(tǒng)包袱,因而束縛較少。她追求著自我、自由、自主、自在,為自己而活,成了自己的主人。

西單小六,是一個謎一般不敗的女人。她也是白太省潛意識中羨慕投射的對象:她有著女人天然的優(yōu)勢——貌美如花,她大膽暴露著自己的女性之美并自由張揚……她因美麗而讓男人被吸引本也無錯,而那自由張揚無拘無束為自己而活不為外力所左右的個性更是讓人欣賞:“那個穿肥襠褲的年代,而西單小六不知何時卻改造了她的褲子,使這褲子竟敢曲線畢露地包裹住她那緊繃繃的彈性十足的屁股?!薄八綉B(tài)松懈,身材卻挺拔,她就是這松懈和挺拔的結合,給自己的行走帶出那不或一世的妖嬈?!薄八?jīng)常光腳穿著拖鞋,腳趾甲用鳳仙花汁染成惡俗的杏黃?!盵5]愛美,是人的天性,女人愛美,男人愛美女,這都沒有錯,這都是人的本性使然;而女人之所以愛美并以之去吸引別人尤其是男人的目光,這也是本性使然。除一定程度的虛榮心作崇外,女性都在天性中真切地渴望著男性的關懷與愛,這無可否認也無可厚非。白大省和我對西單小六的羨慕,從根本上說,除羨慕她活得“自由自在”之外,也是由這一本性使然。

而西單小六,這是一個沒有多少文化但的確驕傲、貌美的女人。她雖受學識所限而沒有更多的人生內(nèi)涵、更廣闊的人生舞臺,但她畢竟是一個可以自由自主地支配自己生命和意志的女人,為自己而活,不為男人而活,更不依附任何一個男人。她用自己的天生麗質(zhì)開啟了一個自由自在的人生。也許白大省之所以崇拜西單小六就是因為西單小六的令人羨慕的女性美和自由張揚的個性以及自己主宰自己命運的灑脫。

三 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輪回中的價值取舍

顯然,主張女性掙脫傳統(tǒng)道德的束縛,活出自由自在的主體性是作者的一個很主要的創(chuàng)作意圖。然而,在對《永遠有多遠》的反復品讀中,我們似乎也可體味到作者并非高舉女權主義的旗幟對傳統(tǒng)的道德進行完全的解構,也并不僅僅是警醒并呼吁女性張揚主體意識,活出自我。而是在傳統(tǒng)觀念和現(xiàn)代意識中進行著艱難的取舍,試圖探尋出一條女性理想的生存之路,依然有著煩亂,猶疑與困惑……

白大省善良仁義、寬厚熱情、委曲求全、傻里傻氣,是個沒有什么處事原則的“老好人”。雖然這些品格讓白大省從小到大事事處處吃虧在愛情上一再被拋棄,但是她擁有這些品格并沒有錯。相反,這些品格和精神是北京之所以成為北京的理由。“正是白大省一樣的女孩子們使北京這座精神的城市肌理清明、面龐潤澤、充滿溫暖而可靠的肉感。”[5]鐵凝也在《永遠的恐懼和期待》一文中,表達了對這些精神的留戀和向往:“惟有她不變,才能使人類更像人類,生活更像生活,城市的肌理更加清明,城市的情態(tài)更加平安?!盵6]在白大省身上,閃爍著人性中善與愛的光輝。正是這善與愛才是抵御人類中惡和絕望的途徑,才是人類生活的希望之所在。因此,白大省所代表的精神是我們的光榮傳統(tǒng),是我們當代人所缺乏的,因而是我們應該承接和延續(xù)的。這也是白大省這個人物的生存之根所在。正如鐵凝所說:“文學要有捍衛(wèi)人類精神健康和心靈高貴的勇氣和能力?!盵7]當然,我們肯定白大省的這些優(yōu)點并不等于說白大省正確利用了她身上的這些優(yōu)點。白大省有善,善是她的根基;有愛和仁義,愛和仁義是她的肌骨。但她的善、愛和仁義在愛情上并沒有換來男人的愛,相反換來的是被男人一次次的利用和利用后的拋棄,一次次的痛心、絕望、反省和隨之即來的“恢復本性”,真是“白白反省”了。在這個物欲充斥的社會,白大省是一個令人又愛又恨的女子。鐵凝在小說的結尾深情地喟嘆:“就為了她的不可救藥,我永遠恨她。永遠有多遠?就為了她的不可救藥,我永遠愛她。永遠有多遠?就為了這恨和愛,既使北京的胡同都已拆平,我也永遠會是北京一名忠實的觀眾。啊,永遠有多遠啊?!盵8]這不確定而發(fā)人深省的追問,流露出鐵凝對白大省這樣的女性的命運的思索,傾注著對女性生存困惑的深切關注。

而美貌如花且自由自在張揚自我的西單小六,雖然愛美是人的天性,展示女性美是女人的天性,想擁有男性的愛與關懷也是女性的權利,她的美貌與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更沒有錯,但西單小六對于愛情并沒有很深的理解,甚至有一些不懂愛情,只是放縱地表達著自己的情欲:“想跟誰好,就跟誰好,隨意地和喜歡她的男人睡覺?!薄安粌H喜歡男人圍著她轉(zhuǎn),并喜歡男人在她眼前出丑?!盵5]……的確,西單小六是美貌的,也是自主的,她充分張揚了女性主體意識??删拖裎覀儾幌矚g和難以接受白大省的那種“仁義”,或者愿意別人“仁義”而自己卻不愿那樣“仁義”一樣;我們同樣不喜歡也難以接受西單小六那樣的 “主體意識”,又會有誰愿意像她那樣張揚“主體意識”呢? “性本身(人性中的一部分)并不惡,但它失去節(jié)制就會產(chǎn)生惡”[5]道德無錯,而以喪失自我為代價的道德則太過可悲和沉重;主體意識亦無錯,可是以不顧自尊為籌碼的主體意識也未免太低級而且廉價。

此外,還有一點就是我們所無法忽略的:人物形象的設置(從中我們也可看出作者些許的“良苦用心”)。如果說白大省代表著“傳統(tǒng)道德”的極端,西單小六象征著“主體意識”的極端的話,那們“我”則體現(xiàn)著二者的和諧結合。如圖:

“我”作為故事的旁觀者、感受者、評論者,更是講述者,雖在文中有著并不突出的地位,但“我”的身份卻是至關重要的。相對于過于“傳統(tǒng)”的白大省和過于“現(xiàn)代”的西單小六,“我”的生存狀態(tài)還是一種更加合理更加理想的女性存在:有一份較好的職業(yè),有一個愛自己的丈夫,有著清醒而獨立的自我意識,也并未完全摒棄一切傳統(tǒng)……作為言說主體,“我”的目的,其實應是啟示和警醒女性甚而整個人類要活出更加合情合理的生存姿態(tài):既要獨立、自主,又要擁有一些“美”與“善”的內(nèi)在素質(zhì)。女性要成長、解放,要走出“男權的樊籬”,但并不等于要背棄傳統(tǒng)中的美好。女性追求“自我”與“獨立”并不意味著定要擺脫愛情與親情的“泥沼”。其實,有愛有家是每一個女性甚至是每一個男性心底深處的夢想,每個人都渴望有一份柔軟的感情和一個可以隨時停泊歇息的家。女性的成長不是一定要排斥男性而是要建立一個和諧的兩性世界。我們都懷念白大省善與愛的溫暖,都羨慕西單小六的天生麗質(zhì)和自由自在。正因為有理想在前面招引,我們才心甘情愿地在路上。因此,女性應在對傳統(tǒng)的剝落和堅守中成長。

“女性從根本上發(fā)現(xiàn)牽制著女性精神徹底解放的最大阻力來自女性自身?!盵2]只有在經(jīng)濟、精神上完全自由,女性才能完全解放。而“追求獨立、自尊、自信、自強是女性現(xiàn)代意識最基本的內(nèi)容。所謂女性現(xiàn)代意識,即是女性的主體意識,是女性對自我價值的認定和更新,是女性對自我人格的徹悟和堅執(zhí)?!盵2]但在女性追求獨立走向解放的過程中卻飽含著掙扎的痛苦和蛻變的艱難,還有傳統(tǒng)陰影在無意識中的糾纏。我們不能過多地責備男性,國為他也不自主地背負著太累的男權的大山,畢竟女性愛與幸福的追尋也離不開男性的相攜相伴。人類未來的美好離不開女性和男性的共同參與。尋求和諧才是我們的根本。

小說家卡夫卡感嘆過:“我雖然可以活下去,但我無法生存?!笨梢?,“活著”和“生存”是有區(qū)別的,“生存”是對自身價值有確認,是對責任的承擔和對幸福的向往。

早在1999年,鐵凝就在演講中說,文學可能并不承擔審判人類的義務,也不具備指點江山的威力,它卻始終承載著理解世界和人類的責任,對人類精神的深層關懷。鐵凝這樣說過,也這樣實踐著,在她的作品里。

[1]劉慧英. 沖破男權的樊籬——文學中男權意識批判[M].北京:三聯(lián)出版社,1995:44,45.

[2]任一鳴. 中國女性文學的現(xiàn)代衍進[M].香港:香港青文書屋,1997:29,31,32,38,91,137.

[3]陳曉蘭. 女性主義批評與文學詮釋[M].甘肅:敦煌文藝出版社,1999:4-5,168,172.

[4]貝蒂·弗里丹. 女性的奧秘[M].四川:四川文藝出版社,1998:50.

[5]鐵凝. 永遠有多遠[M].中國當代愛情倫理作品書系第四輯,南海出版公司,2001:11,15,22,23,1,12,126.

[6]鐵凝. 永遠的恐懼和期待 [J].小說月報,1992(2).

[7]鐵凝. 貫穿始終的是對生活的愛[N].黃荃采訪,燕趙晚報,2002-12-26.

[8]程金城. 原型批判與重釋[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126.

ClassNo.:I206.7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鄭英玲)

OnFemaleConsciousnessofSurvivalPresentedbyTieNingintheNovel“HowFarisForever”

Tong Jing

(School of Language and Media , Xin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 Xinyang , He’nan 464000,China)

The novel “How far is forever”, which is written by TieNing, is an expression of the diversity of the ways and consciousness of survival of women and their choice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morality and the modern way of life. This paper tries to demonstrate Tie Ning’s deep sense of female survival.

female;consciousness;way of life;value of survival

童靜,碩士,講師,信陽職業(yè)技術學院語言與傳媒學院。研究方向:女性文學。

1672-6758(2013)09-0084-3

I206.7

A

猜你喜歡
小六西單鐵凝
話梅西單
鐵凝三謝張守仁
有趣的實驗
一聲姥姥
做人與處世(2019年2期)2019-02-25 07:39:02
小六的辯論賽
中學生博覽(2018年3期)2018-03-03 18:34:34
迷幻樂章——Play Lounge西單店
鐵凝小說中的女性形象特征探討
唐山文學(2016年11期)2016-03-20 15:26:05
英夫利西單抗治療關節(jié)病性銀屑病進展
英夫利西單抗(類克? )臨床應用有獎征文通知
许昌市| 信阳市| 武隆县| 陕西省| 佛山市| 五寨县| 米脂县| 大冶市| 宜兰市| 新蔡县| 从江县| 肥乡县| 南城县| 灵武市| 莲花县| 沙洋县| 郁南县| 星子县| 滨海县| 忻州市| 牙克石市| 巨鹿县| 微博| 同心县| 大方县| 南乐县| 容城县| 安化县| 左权县| 水城县| 丽水市| 清镇市| 吴桥县| 新乡县| 遵化市| 宜丰县| 德保县| 铜川市| 咸阳市| 资中县| 陆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