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梅 徐存本
莒縣位于山東省東南部,是重要的出口蔬菜生產(chǎn)加工基地。莒州白皮大蒜素以瓣大瓣勻、皮薄潔白、辛辣味濃等特點享譽海內(nèi)外,年出口量10 000余t。莒州白皮大蒜蒜頭多為4或6瓣,當?shù)厮追Q“四六瓣”。每667m2產(chǎn)蒜頭1 250 kg以上,其中75%以上達到出口標準,每667m2產(chǎn)蒜薹750 kg以上,667m2產(chǎn)值在6 000元以上。現(xiàn)將其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介紹如下。
大蒜根系分布淺,須根多而根毛少,吸收能力較弱,對土壤條件及肥力要求較高。因此在前茬作物收獲后,要結(jié)合整地施基肥,進行深耕細耙,達到“齊、平、松、碎”,整成長寬適宜的畦田。
地塊要求含有機質(zhì)1%以上、全氮0.06%以上、速效磷10mg/kg以上、速效鉀120mg/kg以上。忌與蔥、韭、洋蔥等作物連作。根據(jù)大蒜對土壤肥力的需求,播種前一般要結(jié)合土壤翻耕,每667m2施優(yōu)質(zhì)腐熟有機肥3 000~5 000 kg,碳酸氫銨80 kg,磷酸二銨或三元復合肥 50 kg(或過磷酸鈣 50 kg,硫酸鉀 30 kg),硫酸亞鐵 3~4 kg,硫酸鋅1~2 kg,硼砂1~2 kg。如土壤肥力高,供肥能力強,其氮、磷、鉀肥的使用量可適當減少。或根據(jù)每生產(chǎn)50 kg蒜頭需吸收氮0.745 kg、五氧化二磷0.175 kg、氧化鉀0.607 kg計算具體配方施肥量。
要選擇外形圓正、直徑3.5~5 cm、瓣形整齊的六瓣蒜頭作種,種蒜蒜瓣要無傷無病、不霉爛,百瓣質(zhì)量達500 g以上。播種前將已選好的蒜種晾曬半天(切勿在水泥地上暴曬),于10月1~15日播種。
播種時按行距15 cm開深5~7 cm的播種溝,每隔5行留30 cm的寬壟以利覆蓋地膜(膜寬90 cm)。播深4~6 cm,株距7~9 cm,667m2植3.7萬~4.8萬株。播種時使蒜瓣上齊下不齊,同時將蒜瓣的腹背與行向垂直,以利葉片分布均勻。播種后均勻覆土1~2 cm厚,隨即澆水沉實土壤。待土表出現(xiàn)黃皮時及時覆蓋地膜,蓋膜前每667m2用拉索 (甲草胺)200~250mL或乙草胺150~200mL對水50 kg噴霧防除雜草,覆膜時地膜要拉緊展平,緊貼地面,并用土壓實四周。
大蒜頂土出苗后當?shù)匾话阌脪咧爿p拍地膜表面,讓蒜苗頂出膜外。出苗后至越冬前要澆好長苗水和越冬水,一般不施肥。要求各單株葉片達到7片以上,假莖粗0.8 cm以上,根50條以上,基本建立起高產(chǎn)基礎(chǔ)。翌年要澆好“三水”、施好“三肥”,即在驚蟄(3月5日或6日)前后氣溫回升時結(jié)合澆水667 m2沖施尿素10 kg,清明(4月5日左右)前后隨澆水667m2沖施尿素8 kg,在谷雨(4月19~21日)前后結(jié)合澆水每 667 m2沖施尿素5~8 kg。進入4月下旬,在大蒜甩纓長出葫蘆的季節(jié),為促使蒜薹長得快、產(chǎn)量高,在澆水追肥的同時,667m2噴施0.2‰赤霉素結(jié)晶粉和0.5%磷酸二氫鉀液50~60 kg,5~7天后再噴一次,可使蒜薹鮮嫩水靈,一般667m2可增收蒜薹近100 kg。提薹后為促進蒜頭快速膨大,要保持土壤濕潤,見干就澆,但在收刨前5~7天要停止?jié)菜?/p>
對蒜蛆可在播種時每667 m2用敵百蟲粉劑1.5~2 kg,對細干土25 kg,開溝施入防治。大蒜葉枯病是生育后期重要病害,一般在4月中下旬開始發(fā)病,新開蒜地和排水不良的地塊發(fā)病重。發(fā)病初期667 m2用40%多菌靈膠懸劑0.15 kg加水50~60 kg噴霧防治,每7~10天噴一次,連續(xù)防治2~3次。
大蒜提薹后16~18天,當?shù)馗材に庖话阍?月下旬開始收刨,這樣可保證蒜頭至少有3層外皮包被,不易形成裂蒜或散瓣,提高商品性。收蒜時要細心,不能刨傷或撞傷。收刨后的大蒜要用蒜葉蓋住蒜頭攤開晾曬,防止烈日將蒜瓣曬傷。待曬至蒜葉、蒜秸接近干時,將符合出口標準的蒜頭挑出,用刀刻去根須繼續(xù)曬干后,即可剪下蒜頭出售或?qū)⑺忸^向外碼垛堆放待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