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彩,張小娟
人體蠕形螨寄生于人的毛囊和/或皮脂腺內, 以腺體分泌物、角質蛋白、細胞液為食,螨體攜帶許多微生物,其特有的螨體結構,如螯肢、足體和出入毛囊的生活習性,可導致宿主組織機械性損傷及并發(fā)感染,引起局部瘙癢、毛囊炎、瞼緣炎,并與酒渣鼻、痤瘡、癤腫等病癥密切相關[1],因此對人體蠕形螨感染及致病的研究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而蠕形螨離體后能運動多長時間以及蟲體結構能保持多久各家報道不一,離體后隨著蟲體的死亡其形態(tài)變化圖像記錄還未見報道。本文旨在探討螨蟲在離體后能運動多長時間以及自然死亡過程中蟲體結構、顏色、內容物的變化規(guī)律,并用照相將其形態(tài)變化圖像記錄下來。
1.1對象在校大學生蠕形螨感染者11人,年齡20~23歲。在校職工蠕形螨感染者3人,年齡45~55歲。
1.2方法蠕形螨采集方法:透明膠紙擠粘法:取透明膠紙一段,粘貼在受檢者鼻尖直至鼻唇溝部位,用拇指擠壓膠紙粘貼部位,取下膠帶粘貼到載玻片上鏡檢螨蟲,并觀察其存活時間。圖像采集:利用MOTIC數(shù)碼顯微互動顯微鏡檢測蟲體并拍照,記錄蟲體停止運動前后的變化,進行連續(xù)7 d的觀察拍照。
2.1檢出蟲體數(shù)14人次中,毛囊蠕形螨感染者8人,皮脂蠕形螨感染者4人。共檢出蟲體44條,其中毛囊蠕形螨成蟲28條,皮脂蠕形螨成蟲7條,毛囊蠕形螨若蟲8條,毛囊蠕形螨蟲卵1個。
2.2蟲體運動時間蟲體采集從2012年9月29日~10月29日。標本采集后立即在顯微鏡下觀察,觀察到的所有成蟲都會運動,主要是足在原地擺動。蟲體運動時間從0.5~33 h不等,在25℃條件下大部分蟲體可運動20 h左右。
2.3蟲體停止運動前后顏色變化
2.3.1毛囊蠕形螨成蟲顏色變化 剛離體的活動毛囊蠕形螨結構清晰,顎體及足體顏色較淺,半透明,末體部位尤其是末體前半部有黑褐色的顆粒而顯得顏色較深,末體后半部半透明。運動時的蟲體顏色較深,當蟲體停止運動后末體上半部內的深色顆粒逐漸消失,到第3天蟲體基本變得完全透明,第3天以后蟲體基本不再變化,第30天再次觀察時蟲體形態(tài)與第3天時基本相同。毛囊蠕形螨1離體后運動17 h,1 d后蟲體基本變得透明,進行連續(xù)7 d的拍照,形態(tài)及顏色基本沒再變化,見圖1A、B、C,放大倍數(shù)10/18×10;毛囊蠕形螨2離體后運動3 h,不運動后顏色逐漸變淡,2 d后蟲體完全透明,2 ~7 d基本沒變化,見圖1D、E、F,放大倍數(shù)10/18×40;毛囊蠕形螨3離體后運動10 h,第2天以后蟲體顏色漸變淡,見圖1G、H、I,放大倍數(shù)10/18×40。
A:毛囊蠕形螨1活體圖片,B:毛囊蠕形螨1第1天圖片,C:毛囊蠕形螨1第7天圖片,D:毛囊蠕形螨2活體圖片,E:毛囊蠕形螨2第2天圖片,F(xiàn):毛囊蠕形螨2第7天圖片,G:毛囊蠕形螨3活體圖片,H:毛囊蠕形螨3第3天圖片,I:毛囊蠕形螨3第7天圖片。
2.3.2毛囊蠕形螨若蟲顏色變化 離體的若蟲不運動,顏色較淺半透明,三對足,但形態(tài)結構清晰可見,1 d后蟲體變得完全透明僅隱約可見,只有鄂體部位顏色較深,易看見,見圖2A、B、C,箭頭所指為若蟲。將若蟲放大后拍照,見圖2D、E、F。
A:毛囊蠕形螨若蟲剛離體圖片,B:毛囊蠕形螨若蟲第2天圖片,C:毛囊蠕形螨若蟲第7天圖片,D:毛囊蠕形螨若蟲剛離體圖片,E:毛囊蠕形螨若蟲第2天圖片,F(xiàn):毛囊蠕形螨若蟲第7天圖片。
2.3.3毛囊蠕形螨蟲卵顏色變化 蟲卵呈蘑菇型,剛離體的蟲卵呈淺棕褐色,清晰可見,7 h后蟲卵即變?yōu)闊o色,見圖3A、B、C,箭頭所指為蟲卵,放大倍數(shù)10/18×10;將毛囊蠕形螨蟲卵放大,見圖3D、E、F,放大倍數(shù)10/18×40。
A:毛囊蠕形螨蟲卵剛離體圖片,B:毛囊蠕形螨蟲卵第1天圖片,C:毛囊蠕形螨蟲卵第7天圖片,D:毛囊蠕形螨蟲卵剛離體圖片,E:毛囊蠕形螨蟲卵第1天圖片,F(xiàn):毛囊蠕形螨蟲卵第7天圖片。圖3 毛囊蠕形螨蟲卵顏色變化
2.4蟲體形態(tài)變化
2.4.1皮脂蠕形螨形態(tài)變化 皮脂蠕形螨末體尾部較尖,呈錐狀。皮脂蠕形螨1和皮脂蠕形螨2分別運動13 h和16 h,運動停止前后顏色變化同毛囊蠕形螨,顏色由深變淺并逐漸變得透明。形態(tài)變化也較大,最主要的變化在末體部位,末體漸漸縱向收縮變得粗短而出現(xiàn)裙裾樣橫紋,蟲體長度變短,3~5 d后變化基本完成。見圖4,放大倍數(shù)10/18×40。
2.4.2毛囊蠕形螨形態(tài)變化 毛囊蠕形螨成蟲、若蟲、蟲卵運動停止前后顏色變化明顯,而外部形態(tài)基本沒有變化。見圖1~3。
2.5蟲體崩解情況觀察
44個蟲體均進行連續(xù)30 d的顯微鏡下觀察,從第7天起到第30天時蟲體形態(tài)及顏色基本沒有再變化,每個蟲體均可看見,無一崩解。
A:皮脂蠕形螨1活體圖片,B:皮脂蠕形螨1第1天圖片,C:皮脂蠕形螨1第2天圖片,D:皮脂蠕形螨1第7天圖片,E:皮脂蠕形螨2活體圖片,F(xiàn):皮脂蠕形螨2第2天圖片,G:皮脂蠕形螨2第3天圖片,H:皮脂蠕形螨2第4天圖片,I:皮脂蠕形螨2第7天圖片
蠕形螨在外界容易崩解,崩解速度和時間各研究結果不同,馬素琴等[2]報道蠕形螨粘于膠帶后在12 h完全裂解者占8.1%,由于蟲體變形裂解,以致難以辨認,擠粘法制作的標本,特別是皮脂蠕形螨,2~3 h后再查時,個別螨已崩解,無法辨認。張元玲[3]等報道膠帶上的螨蟲于最初2 h內,運動非常活潑,發(fā)生明顯的位移;2 h后,運動仍活潑,邊緣地帶有個別蟲體移向膠帶外反光而無法確定;4 h后動力減弱,位移不明顯,部分蟲體開始變僵硬、模糊不清;6 h后蟲體無位移,少數(shù)有微弱動力,前期模期的蟲體部分已喪失基本結構,被判為陰性;30 h后,95%的蟲體消失被判為陰性。吳光武報道[4]透明膠紙法獲取蠕形螨567條,其中皮脂蠕形螨276條,毛囊蠕形螨284條。第2天復查,透明膠帶上只剩284條毛囊蠕形螨。剩余標本連續(xù)觀察,7 d后,透明膠帶上只殘留7條毛囊蠕形螨。7條毛囊蠕形螨間隔觀察1 a仍存在于標本上。本研究顯示,所有蠕形螨成蟲剛離體時均可運動,運動快慢及運動時間長短與外界氣溫關系密切,氣溫高時蟲體運動活潑且時間長,氣溫較低時蟲體運動慢且時間短。剛離體且運動的蟲體顏色深,尤其是末體上半部中央有深褐色的沉積物,當蟲體停止運動后顏色會慢慢變淺,3~5 d后蟲體基本變得透明,似乎只有一層幾丁質的外殼,在顯微鏡下觀察時如果不是有目的地尋找很容易漏檢,尤其是若蟲和蟲卵似乎只能看清蟲體的印跡。毛囊蠕形螨運動停止前后形態(tài)變化不大,皮脂蠕形螨運動停止前后蟲體形態(tài)變化明顯,最主要的變化在末體部位,末體縱向收縮變得粗短而出現(xiàn)裙裾樣橫紋,變化從運動停止時開始到第5天基本定型。對44個蟲體進行連續(xù)30 d的鏡下觀察,到第30天時仍都能看到,與第7天時看到的顏色形態(tài)結構相同,無一崩解。
參考文獻:
[1]孟陽春,李朝品,梁國光,等.蜱螨與人類疾病[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95:261-279.
[2]馬素琴,陶雅君,于潔,等.擠粘結合法檢查蠕形螨[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00,18(5):318-319.
[3]張元玲,譚興恒,李永平,等.透明膠帶法檢查蠕形螨的探討[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1,11(4):490.
[4]吳光武.透明膠帶法檢查人體蠕形螨方法探討[J].安徽醫(yī)學,1998,1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