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學生交往控制感的理論構建及問卷編制

2013-12-17 00:38李田偉廖明英
四川文理學院學報 2013年2期
關鍵詞:個題二階效能

李田偉,廖明英

(1.西南林業(yè)大學 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4;2.四川文理學院 教育科學與技術系,四川 達州 635000)

0 引言

控制感是對真實控制的表征.在以往的國內外的研究中,對控制感的界定和測量都存在一些爭議,并且出現(xiàn)了許多與控制感相關的個體動因概念,如Yoga(1946)的心靈和身體的控制(Control of the mind and body)、Rogers(1951)的自我決定(Self-determination)、Bandura(1977)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Zen(1983)的自律(Selfdiscipline)、Langer(1983)的控制感知(Perception of Control)、Skinner(1991)的控制知覺、控制信念、甚至包括毅力、宿命論;等等.[1]盡管這些構念的創(chuàng)建人都堅持其自身提出的構念的獨特性,并給出了相當詳盡的定義,但顯而易見的是,這些紛雜的構念標簽在內涵上存在很多的重疊之處,已有研究對控制感的測查也主要是從歸因 (控制源)和個體能力 (自我效能)的角度入手,控制感被看作是穩(wěn)定持久的帶有個性特征的,或是不穩(wěn)定的具有特定情景性的概念.[2]

目前,國內外大多數(shù)研究都用控制源或自我效能量表作為測量控制感的替代性工具.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已有研究中控制感的界定與控制源、自我效能相混淆.[3]其中歸因式的控制源測量工具包括Rotter編制的內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nternal-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Scale,I-E 量表);Pauthus編制的控制圈量表(Spheres of Control,SOP 量表);V.T.Crandall等人編制的智力成就問卷(Intellectual Achievement Responsibility Questionnaire,IAR 量表).[4]涉及具體領域的包括Miller等人編制的婚姻心理控制源量表(The Marital Locus of Control Scale);Campis等人編制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The Parenting Locus of Control Scale)等.[5]評估個體對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效能問卷包括邊玉芳(2003)編制的學習自我效能感量表、劉遜(2004)編制的青少年人際自我效能感量表(AICSE)、謝晶(2004)編制的大學生人際交往效能感問卷,等等.[6]

這兩類量表作為控制感的替代性量表,不僅不符合控制感的操作性定義,而且其自身也存在一些問題.I-E量表所做的因子分析研究結果極不一致,該量表在結構上就存在問題;而以大學生為被試編制的I-E、IPC、SOP量表,在許多題目的內容、形式及閱讀水平上都不適合其他被試群體.[7]前已述及控制感區(qū)別于控制源及效能感,因此交往控制感也區(qū)別于交往效能感,故對人際交往控制感的測量不能采用以上兩種人際交往效能感問卷.需要開發(fā)專門的交往控制感測量工具.

1 方法和程序

1.1 中學生交往控制感的概念界定

綜合國內外研究,所謂控制感就是個體對自己的能力、努力等內在因素在影響和決定外部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的認知和評價.

控制活動是具有情景性的特定含義,它總是針對一定的對象或事件的.我們認為在人際交往中也涉及對交往活動的控制感問題.因此,我們將這種控制感定義為交往控制感.交往控制感就是在交往活動中,個體對自己的角色認知能力、情緒行為調控能力及自身交往需要、交往興趣等內在因素的認知和評價,它會影響和決定個體的人際交往質量.

1.2 中學生交往控制感結構的初步構建

通過文獻查閱、開放式調查、專家咨詢及個別訪談,依據(jù)中學生交往控制感概念,初步確定中學生在人際交往活動中的控制感的因素結構,并編寫出中學生交往控制感調查問卷的題項及維度.

對初步構建的中學生交往控制感的三階10個構成單元,通過電子郵件方式向國內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專家、博士研究生征詢相關建議.根據(jù)專家意見,并參考國內外有關中學生交往效能感、一般控制感等相關研究,結合對中學生的半開閉式問卷調查結果,對一些單元進行了合并,分析和歸納出40個能夠反映中學生交往控制感的題項,采用李克特5點評定法記分.

對重慶市2所中學的400名中學生進行預試測查.采用項目分析、因素分析,結合專家建議,剔除因素負荷偏小以及意義重疊的14個題項,再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可提取6個因素,包含26個題項.通過對理論和邏輯上的考察,將中學生交往控制感構建為三個層次多個維度的結構,見圖1.

圖1 中學生交往控制感的結構維度構想

1.3 正式問卷的編制

1.3.1 被試

采用整群分層抽樣的方式,在重慶市和山東省濟南市、淄博市、濰坊市,抽取8所中學,對1721名中學生(含初一至高三)施測自編的《中學生交往控制感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475份,占總問卷的85.7%.其中重點中學819人(男生405人,女生414人);普通中學656人(其中男生320人,女生336人).然后通過選擇個案,隨機將數(shù)據(jù)分為兩半,其中710份用于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另765份用于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

1.3.2 問卷施測

施測以班級為單位,利用自習課的時間,由心理學專業(yè)的研究生擔任主試,宣讀統(tǒng)一的問卷指導語,強調問卷的保密性和匿名性.

1.3.3 統(tǒng)計處理

用SPSS15.0和AMOS5.01對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對問卷的信度、效度進行檢驗,對中學生交往控制感的因素結構的合理性進行驗證.

2 結果與分析

2.1 問卷的信度

采用內部一致性進行信度檢驗.問卷的α系數(shù)為0.812;一階六個因子的α系數(shù)在0.627~0.745之間,二階因子的 α 系數(shù)在 0.729~0.805之間.吳明隆(2003)認為,問卷的α系數(shù)在0.80以上,分量表的α系數(shù)在0.70以上,說明問卷的信度良好;問卷的α系數(shù)在0.70以上,分量表的α系數(shù)在0.60以上,說明問卷的信度可以接受.根據(jù)這一標準認為,表1顯示,該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可以接受.

表1 各因子及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2.2 問卷的效度分析

2.2.1 內容效度

衡量內容效度的客觀指標可以用內容效度比(CVR)表示.它的取值范圍在-1~1之間.分數(shù)越高,說明內容效度越好.最常用的確定內容效度方法是請有關專家對問卷題項與原定內容范圍的符合性做出判斷.鑒于此,在研究中,有12位心理學的專家、博士對該問卷題項進行了評價,其中11位表示滿意.根據(jù)內容效度比的計算公式:CVR=2(ne-n/2)/n(ne為評價者中滿意者人數(shù),n為評價者人數(shù)),可得 CVR=0.833.說明問卷的內容效度較好.

2.2.2 結構效度

為了對中學生交往控制感結構的理論構想做進一步的探討,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各因素間的相關系數(shù)矩陣和驗證性因子分析的方法來檢驗問卷的結構效度.

2.2.2.1 問卷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1)中學生交往控制感問卷的一階因子分析

對通過t檢驗的題項進行因子分析,最終獲得26個題項.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正交極大旋轉法.結果顯示(見表2),26個題項分屬6個共同因子,累積方差貢獻率達50.667%.因子及其名稱分別是:因子一包括表示個體在與他人交往時對自身交往行為的調控的5個題項,故命名為“交往行為調控力”;因子二包括表示個體在與人交往中對自身角色影響力的認知的5個題項,故命名為“角色影響力”;因子三包括表示個體對人際交往的興趣的4個題項,故命名為“交往興趣”;因子四包括表示個體在人際交往中對自身的情緒行為的調控的4個題項,故命名為“情緒調控力”;因子五包括表示個體對交往所持的態(tài)度需要的3個題項,故命名為“交往需要”;因子六包括表示個體在與人交往中對自身的角色扮演的認識的5個題項,故命名為“角色扮演能力”.

表2 一階因子載荷 共同度 特征根值方差貢獻率 累積方差貢獻率

2)中學生交往控制感問卷的二階因子分析

由一階因子分析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6個一階因子之間存在較高程度的相關.根據(jù)理論構想和一階因子分析結果得知,有必要做二階因子分析,找出更簡單、更高階、更有說服力的大因子.把一階因子分析獲得的六個因子作為新變量群進行二階因子分析,根據(jù)陡階檢驗和碎石圖顯示,3個因子的結構比較合適,共解釋總變異的73.606%.二階因子結構及其負荷值,特征值及所解釋的變異數(shù)比例見表3.根據(jù)統(tǒng)計結果,對二階因子進行命名.因子1(F1)表達的是個體在人際交往中對情緒、行為的調控能力,故命名為情緒行為調控力.因子2(F2)表達的是個體在人際交往中的角色扮演及角色影響能力,故命名為角色認知能力.因子3(F3)表達的是個體對交往所持的需要、興趣等個性動態(tài)因素,故命名為交往欲求.

表3 二階因子載荷、共同度、特征值、貢獻率

2.2.2.2 因素間的相關系數(shù)矩陣

表4是關于各因素間、因素與總分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矩陣,可以看出,各因子與其它因子之間的相關較低,說明各個維度之間具有一定的獨立性;而各因子與問卷的相關較高,說明各維度較好地反映了問卷要測查的內容.這表明問卷的結構符合量表編制的基本要求.

表4 相關系數(shù)矩陣

2.2.2.3 驗證性因子分析

對個案選擇隨機分出的另外765份問卷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分兩步驟進行:第一,要解決中學生交往控制感問卷由幾個因子構成最合適的問題;第二,對中學生交往控制感結構模型進行擬合度檢驗.研究做了4個假設的因子模型:

①SSCT1:即獨立模型,此假設觀測變量間不存在任何相關;

②SSCT2:一階六因素模型,假設六個因素平行,并且兩兩之間存在相關;

③SSCT3:二階三因素一階六因素模型,假設在二階因素之間、一階因素之間存在相關;

④SSCT4:三階一因素二階三因素一階六因素模型,假設二階因素之間、一階因素之間存在兩兩相關.四個模型的主要擬合指標見表5.

表5 中學生交往控制感結構的擬合指數(shù)

表5結果顯示,第四個假設模型的×2/df=2.212,RMSEA=0.040,說明假設模型的擬合結果可以接受.CFI=0.914,TLI=0.901,說明假設模型的擬合結果較好.綜合以上結果,中學生交往控制感構想模型的擬合結果是可以接受的.結構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中學生交往控制感三階因素結構模型

3 討論

目前國內外資料尚未查到關于交往控制感的結構的專門探討.在張向葵等(2002)對下崗職工控制感的研究中,人際關系控制感僅是作為其中的一個因子進行了測量,并未專門探討交往控制感及其結構.研究在廣泛查閱已有文獻后,我們仍難以找到相應的資料進行有關交往控制感的比較.本研究中提出的中學生交往控制感概念是將控制感這一概念具體化到中學生的人際交往活動情境中,并從橫向和縱向心理結構層面進行了操作界定:在橫向層面的情緒調控因子上,與以往李雪梅(2006)、謝晶(2004)、劉遜(2004)等有關中學生人際交往效能感的研究有相似的地方,本研究又存在從交往需要、交往興趣等縱向心理層面分析交往控制感的新穎之處.

研究通過比較嚴格的統(tǒng)計學檢驗和研究程序,構建出包括角色認知能力、情緒行為調控力、交往欲求三個二階因子和行為調控力、情緒調控力、角色扮演、角色影響力、交往興趣、交往需要六個一階因子的中學生交往控制感的維度結構.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表明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但總體而言,對中學生交往控制感的結構探討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今后在理論上不斷完善以及對研究工具的進一步驗證、修訂和完善.

[1]邊玉芳.學習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編制與運用[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18-19.

[2]Hecldmusen J,Schulz R.A Life-span Theory of Control[J].Psychological Review,1995:284-304.

[3]Rodin J.Aging and Health:Effects of the Sense of Contro1[J].Science,1986:1271-1276.

[4]李建明,劉 瑤.社會心理學[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36-37.

[5]朱 皕,雷 靂.中學生受欺負狀況與心理控制感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5(1):91-95.

[6]童輝杰.應對效能:問卷的編制及理論模型的建構[J].心理學報,2005(3):413-419.

[7]沃建中,林崇德,馬紅中.中學生人際關系發(fā)展特點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1(3):9-15.

猜你喜歡
個題二階效能
遷移探究 發(fā)揮效能
同時多層擴散成像對胰腺病變的診斷效能
充分激發(fā)“以工代賑”的最大效能
一類二階迭代泛函微分方程的周期解
是誰拿走了金表
一類二階中立隨機偏微分方程的吸引集和擬不變集
二階線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一類二階中立隨機偏微分方程的吸引集和擬不變集
智者的眼睛
考試時最讓人崩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