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建軍
(鷹潭市史志辦 江西鷹潭 335000)
《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 “沒有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發(fā)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保?]在推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今天,文化日益成為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源泉,日益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支撐。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以振興中華為己任,帶領人民英勇奮斗,克服各種艱難困苦,取得了今天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由此也形成了令人景仰的黨史文化。充分挖掘和大力培植黨史文化,以黨史文化為依托做好黨史資政育人工作,已經成為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題中要義。
文化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文化包括物質、制度、精神形態(tài)的文化,狹義的文化即精神形態(tài)的文化或觀念形態(tài)的文化,是指由特定的符號(語言和其他象征)傳達的,在人類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各種思想觀念以及社會風尚習俗和人們行為習慣的總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哲學、藝術、宗教、道德、邏輯學、自然科學和人們的風俗習慣,等等。黨史文化內含于文化之中,是文化的一種類型。黨史文化一般表現在物質、制度和精神等三個層面上,以精神層面為核心。我們這里所說的黨史文化是指精神或觀念形態(tài)的文化,即從社會規(guī)范、思想觀念、行為模式及生活方式上來理解。
黨史文化就其含義來說就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中和自身建設發(fā)展歷程中形成創(chuàng)造出來的為黨內所認可的價值理想、理論方針、規(guī)章制度、行為規(guī)范等的精神形態(tài)的總和。從價值理想形態(tài)上概括:就是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并在此指導下形成了如“井岡山精神”“蘇區(qū)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雷鋒精神”等一系列精神。從理論方針形態(tài)上概括:就是黨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自己的科學理論——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三個歷史時期為完成歷史任務而形成的各種路線、方針、政策,在領導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統(tǒng)一戰(zhàn)線、民族、教育、科技、文化、衛(wèi)生、體育、社會、生態(tài)等方面建設上所積累的經驗教訓。從規(guī)章制度形態(tài)上概括:就是黨以黨章為核心形成的一系列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力保先進性純潔性的黨內法規(guī),如《中國共產黨章程》和《關于建國后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等等。從行為規(guī)范形態(tài)上概括:就是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如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等等。
黨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與先進文化有機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結晶,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正因為如此,所以黨史文化在具有一般文化共性的同時又擁有自身的特點,主要表現于:
1.引領性。黨史文化是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當今中國居于意識形態(tài)主導地位的性質,決定了黨史文化對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無論是黨的理想追求、價值取向,還是黨的指導思想、方針政策,等等,都因其所體現出來的揭示中國社會發(fā)展走向的先進性引領著中國社會向前發(fā)展,主導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精神世界。
2.純正性。黨史文化集中體現了工人階級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同時又吸收了人類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它的健康向上、正面積極的性質決定了它能為人們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糧。在價值觀念多元化的今天,必須用工人階級先進思想文化占領思想文化陣地,黨史文化作為共產黨人精神的體現其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它直接影響著社會的文明程度,關系到人們對政治思想、目標和價值取向的認同。
3.感染性。黨史文化集中反映了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之慘烈、進行建設和改革開放之不易,反映了革命先烈、領導人員、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品格和浩然正氣,它的高尚純潔、真實生動的性質決定了它能使人們產生共鳴,并為之震撼和感動。因此,黨史文化具有強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它能使人們面對崇高而偉大的活生生事例時心靈受到洗禮,精神境界得到升華。
4.警示性。黨史文化既包括黨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所形成的成功經驗,也包括在這一過程中所出現的探索失誤和教訓,它的以史鑒今、繼往開來的性質決定了它能為黨和國家及人們較為順利前行提供借鑒和參考。因此黨史文化常常發(fā)揮其史鑒的功能,為黨和國家的發(fā)展、為人們思想道德的凈化給予參照和警醒反思。
恩格斯曾說道: “我們根本沒有提到要懷疑或輕視‘歷史的啟示’;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我們比任何一個哲學學派,甚至比黑格爾,都更重視歷史?!保?]p650-651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對人類歷史研究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歷史唯物主義理論,這表明歷史具有以史鑒今、啟迪后人的作用。中共黨史作為中國歷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樣具有以史鑒今、啟迪后人的作用。正如《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意見》中所要求的: “堅持把以史為鑒、資政育人作為根本任務,全面做好黨史工作。”[3]
黨的歷史“是黨領導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的歷史;是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和建設道路、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的歷史;是黨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保持和發(fā)展黨的先進性,不斷經受住各種風險和挑戰(zhàn)考驗、發(fā)展壯大的歷史”[3]。黨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和自身建設偉大工程中所形成的黨史文化正是黨的歷史在精神層面上的反映。黨史資政育人就是依據黨史文化,通過解讀黨的奮斗歷程、宣傳黨的豐功偉績、普及黨的思想理論、闡發(fā)黨的理想信念、汲取黨的成功經驗、揭示黨的失誤教訓、探尋黨的執(zhí)政規(guī)律等方式,達到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塑造人們美好心靈和思想道德的目的。因此黨史文化是基礎,黨史資政育人工作是建立在黨史文化基礎之上的。黨史文化在黨史資政育人工作中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用黨的偉大成就激勵人。就是通過對黨的奮斗歷程和豐功偉績的宣傳教育,使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了解黨領導的追求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國家富強的偉大事業(yè),從而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而這種黨史資政育人的作用,正是以黨史文化為基礎的。中國共產黨已走過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90余年的光輝歷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正是有了這些具體的生動的黨史文化作為基礎,才有可能為用黨的偉大成就激勵人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從而使人們通過對這些黨史文化的了解掌握,汲取力量,堅定信心,獲得動力。
2.用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教育人。就是通過對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作風和中國共產黨人崇高品格與精神風范的宣傳教育,使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了解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中所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作風精神和無數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懷、道德水準,從而使黨員、干部增強黨性,堅持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使廣大群眾提高道德修養(yǎng),自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而這種黨史資政育人的作用,正是以黨史文化為基礎的。從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上看,形成了“兩個務必”、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實事求是等優(yōu)良傳統(tǒng)作風;從革命精神上看,形成了紅巖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改革開放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鐵人精神、焦裕祿精神、孔繁森精神等精神;從共產黨人崇高品格與精神風范上看,形成了敢為天下先的奮斗精神,不怕流血流汗的犧牲精神, “駱駝”品質的奉獻精神,謙虛謹慎的自省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的服務精神,淡泊名利的自律精神、充滿魅力的人格品質,等等。正是有了這些具體的生動的黨史文化作為基礎,才有可能為用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教育人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從而使人們通過對這些黨史文化的了解掌握,加強道德修養(yǎng),形成昂揚正氣,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
3.用黨的成功經驗啟迪人。就是通過對黨的歷史經驗和思想理論的宣傳教育,使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了解中國共產黨歷史發(fā)展的本質和主流、掌握科學理論、認識革命和建設的規(guī)律,從而使黨員特別是干部提高治黨治國的本領,使廣大群眾增強執(zhí)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自覺性。而這種黨史資政育人的作用,正是以黨史文化為基礎的。中國共產黨經過90多年的歷程,積累了非常豐富的成功經驗,如堅持把思想理論建設放在首位,堅持抓好發(fā)展這個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堅持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堅持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永葆先進性、純潔性,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等等。正是有了這些具體的生動的黨史文化作為基礎,才有可能為用黨的成功經驗啟迪人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從而使人們通過對這些黨史文化的了解掌握,鼓舞斗志,認識規(guī)律,提高能力。
4.用黨的歷史教訓警示人。就是通過對黨所犯錯誤和失誤的總結揭示,使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認識到黨所犯錯誤和失誤給革命、建設所造成的巨大危害,從中吸取教訓,避免重犯錯誤和失誤,從而為我們今天的各項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鑒。而這種黨史資政育人的作用,正是以黨史文化為基礎的。中國共產黨在90多年的歷程中,既有輝煌的成就和巨大的成功,也有重大的損失和深刻的教訓。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內就曾出現過如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李立三“左”傾冒險錯誤和王明“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內也曾出現過反右擴大化、“大躍進”和 “文化大革命”的“左”傾錯誤,等等。這些錯誤和失誤,經過黨的總結,使錯誤成為正確的先導,因而也是一筆黨付出沉重代價而換來的財富。正是有了這些具體的生動的黨史文化作為基礎,才有可能為用黨的歷史教訓警示人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從而使人們通過對這些黨史文化的了解掌握,吸取教訓,受到警醒,增長智慧。
胡錦濤同志指出: “發(fā)展新的事業(yè),開創(chuàng)新的局面,更需要總結、研究歷史經驗,做好以史鑒今、以史育人的工作?!保?]這為做好新時期黨史工作指明了科學發(fā)展的方向。無庸諱言,在我國經濟社會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我們的前進道路上還存在著種種困難和問題,矛盾凸顯期和利益的糾葛需要我們拿出更大的智慧來應對;在我們大力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同時,由于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不發(fā)達的限制,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加之西方敵對勢力對我西化分化、封建主義殘余和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腐敗現象一定程度的滋生蔓延,導致人們思想意識、人生觀、價值觀呈現出復雜多樣性的特點,有的甚至出現認識偏差,在大是大非面前和基本底線上迷失了政治方向、喪失了做人準則。正是由于存在這些問題,更需要我們勇敢面對并切實加以解決。發(fā)揮黨史資政育人的功能,正是我們采取措施解決以上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所以做好黨史資政育人工作是我們黨史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就需要我們依托黨史文化這一豐厚的資源,把黨史資政育人工作做出成效來。為此我們應該:
1.依托黨史文化中的價值理想文化。這就是以我們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為標準,以領袖人物、革命先烈、英雄模范身上所擁有的共產主義理想、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奮斗終身的堅定信念、高尚的品德和情操為參照,通過黨課教育和課堂學習,運用廣播、電影、電視、報刊、網絡等形式,開展好黨史資政育人工作,使人們從我們黨的價值取向上和領袖人物、革命先烈、英雄模范身上學習到好的思想和品德,從而激發(fā)人們對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熱情,弘揚社會正氣,塑造高尚情操。
2.依托黨史文化中的理論方針文化。這就是以我們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以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歷史時期所形成的路線、方針、政策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理論方針的學習宣傳、編寫教材讀物、出版期刊、撰寫文章評述、召開研討會、組織宣講、形成資政專題研究報告等形式,開展好黨史資政育人工作,結合國家中心工作、黨的自身建設和黨員干部群眾關心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進行探索和回答,從而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和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地位,提高治黨治國治軍的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
3.依托黨史文化中的規(guī)章制度文化。這就是以了解我們黨所制定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和黨內有關規(guī)定、準則、條例、意見、辦法等為前提,以遵守各種規(guī)章制度體現出來的黨內事務、黨組織與黨員個體之間、黨與國家和社會之間各種關系協調運轉實效為檢驗,通過開展重大黨史事件和重要黨史人物紀念,進行展示、展覽、展演、展映以及報告會、座談會、知識競賽、讀書活動等形式,開展好資政育人工作,闡明黨的規(guī)章制度關系到黨的自身發(fā)展,遵守黨的規(guī)章制度是黨員干部應盡之責,形成以黨內規(guī)章制度約束黨員干部言行的濃厚氛圍,也使廣大群眾從黨的團結統(tǒng)一紀律嚴明的良好形象上產生對黨的崇敬和愛戴心理。
4.依托黨史文化中的行為規(guī)范文化。這就是以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如重視實踐重視調查研究、艱苦奮斗清正廉潔、崇尚學習勇于創(chuàng)新、求真務實反對空談等為倡導對象,通過創(chuàng)作文藝作品如小說、詩歌、曲藝、攝影、美術、書法、戲劇、舞蹈、歌曲,建立革命傳統(tǒng)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紅色旅游等形式,開展好資政育人工作,要求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身體力行為群眾排憂解難、與群眾同甘共苦,以自身良好的德行操守,消除黨內不正之風和消極腐敗現象,也使廣大群眾從黨員干部言行上得出“還是共產黨好”的感受,從而堅定地與黨站在一起,共同克服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
[1]《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http://www.sina.com.cn2011年10月26日新華網.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意見》(中發(fā)〔2010〕10號).
[4]透視黨史上的“兩個第一”:中國為科學發(fā)展尋找“歷史鏡鑒”http://www.news.cn2010年9月27日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