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嶸
夏天總是個浪漫的季節(jié)嗎?電影中說是的。在這個季節(jié),男女常常相遇、相愛,比如北野武導演的《那年夏天,寧靜的?!?,比如鄭秀文和任賢齊主演的《夏日么么茶》。
這個夏天,你也許幸運地早早逃離了火爐般的城市,去夏威夷或馬來西亞的某個海島上潛水。除了新認識了各種各樣的魚類和珊瑚,你或許還結(jié)識了一群“高富帥”和“白富美”,他們中的有些人或許來自投行、基金公司和其他金融機構(gòu)。你們一起喝啤酒,相談甚歡,你覺得這真是個完美的夏天。
然而對這個世界上的另一個事物——金融市場來說,夏季并不完美和浪漫,它將一如既往地受到“夏季詛咒”的困擾。
英國《金融時報》解釋說,所謂的夏季詛咒,是指在夏季的這幾個月,交易往往極為冷清,加上高管們紛紛外出度假,如果出現(xiàn)問題,市場可能會完全失控。(想想這么多金融機構(gòu)的高管正在海邊度假,這就如同一萬米高空中機長突然出現(xiàn),給乘客講笑話、發(fā)禮物,那么飛機是誰在駕駛,空姐嗎?)
事實也是如此,在這個夏天,證券市場除了行情慘淡以外,狀況也不斷發(fā)生,一會兒銀行鬧起了“錢荒”,拆借利率飆升,一會兒股市又出現(xiàn)“烏龍指”事件。
沒錯,夏天除了飄逸的長裙和迷人的比基尼,更有金融市場的煩心事。
在2012年的夏天,歐債危機的不斷擴散讓歐盟焦頭爛額;2011年夏天,美國遭遇國債違約危機,標普首次下調(diào)了美國國債評級;而2009年的夏天更加難熬,雷曼兄弟轟然倒塌,金融海嘯一波比一波高;再往前推,1997年的夏天,亞洲金融風暴席卷泰國,泰銖貶值。不久,這場風暴橫掃了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等地。亞洲一些經(jīng)濟大國進入蕭條期,一些國家的政局甚至開始混亂。
經(jīng)濟學家們很早就發(fā)現(xiàn),夏天的高溫對股市也存在不利影響。比如臺灣有學者采用1997年到2003年6年間臺灣每日的股市和天氣數(shù)據(jù),研究氣溫對股市獲利的影響。結(jié)果發(fā)現(xiàn),29攝氏度是氣溫對股市收益產(chǎn)生影響的臨界值,溫度高于29度,獲利將會大幅下降。
那么夏天是如何影響金融市場的呢?《新帕爾格雷夫辭典:貨幣與金融》關于“天氣”的詞條中有這樣的描述:“天氣被看作是很好的外生變量……天氣對于評估金融市場的信息處理能力肯定是有用的?!苯?jīng)濟學家們發(fā)現(xiàn),人的情緒和感覺等心理因素在決策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天氣因素是金融投資決策的“情緒代理變量”,而情緒才是連接天氣與收益回報的真正原因。
經(jīng)濟學家霍華斯和霍夫曼認為,在高溫條件下,人們可能變得歇斯底里或異常冷漠。另一位經(jīng)濟學家坎寧安也指出,在過冷或過熱的天氣中,人們變得不愿意幫助別人。攻擊情緒增加將導致更多的冒險行為,而冷漠則意味著不愿意承擔風險。
正是這些極端的情緒,導致了金融市場的紊亂,這也是“夏季詛咒”出現(xiàn)的最重要原因。
(鴨 梨摘自《深圳商報》2013年8月29日,小黑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