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壯志,孔 嘯,梁建光,孔 飛
(1.上海交通大學 模具CAD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 200030;2.上海申模模具制造有限公司,上海 200012)
在汽車主模型檢具(圖1)中,許多零件屬于大型鋁合金復雜薄壁結構件,厚度遠小于長寬尺寸,薄壁整體結構件材料切除率高達90%以上,平均厚度4mm,局部區(qū)域厚度小于1mm。由于薄壁零件剛性差、強度弱,加工中極易變形,導致加工難度較大,難以保證零件的加工質量[1-2]。傳統(tǒng)裝夾采用的輔助支承為代木(圖1),代木是一種復合樹脂材料,具有良好的切削性能[3],比較容易加工成各種高度的支承條。代木支承條的頂端用小的楔形代木塊墊上,然后再將代木頂端與工件之間、代木底端與工作臺之間用502 膠水粘結起來,防止加工的時候發(fā)生移動。裝夾時間會影響整個零件的加工效率[4-5],由于代木粘結時間較長,尤其針對復雜的零件,因此采用柔性工裝系統(tǒng)會較大的提高加工效率。
針對汽車主模型檢具中引擎蓋的尺寸大小,設計出如下圖2 所示的初步工裝系統(tǒng)模型,該模型并非柔性工裝系統(tǒng)的布局圖,僅體現出柔性工裝系統(tǒng)應包括的結構特征,含有:底座結構、滑動結構、支承結構、夾緊結構、計算機控制系統(tǒng)。其中,滑動結構由液壓控制系統(tǒng)驅動,包括相關的液壓控制機構等。夾緊結構通過真空吸附方式進行吸附夾緊,包括真空泵等真空動力源。
圖1 汽車主模型和引擎蓋模擬塊部分加工時的輔助支承
圖2 柔性工裝系統(tǒng)整體構思圖和實物照片
由于汽車主模型檢具曲面薄壁件的最薄部分厚度一般在1 ~4mm 之間,懸臂長度在30mm 左右,因此設計了如圖3(左)所示的試樣工件,懸臂長度30mm。然后又根據主模型中引擎蓋檢具的曲面曲率,設計了150mm 的曲面半徑。圖3(右)是試樣加工后的示意圖,加工后試樣厚度僅為2mm,整個試樣滿足曲面薄壁件的要求。試樣材料為LY12 鋁合金。
圖3 試樣加工前后示意圖
本試驗共準備兩個相同的試樣,分別進行兩組對比銑削試驗:試樣一用原始的代木粘結方式進行支承裝夾(如圖4 所示);試樣二用柔性夾具進行支承裝夾(如圖5 所示)。對比內容主要為加工精度和裝夾效率。
圖4 代木支承方案
圖5 柔性夾具支承方案
在兩組試驗中,除了支承方式不同,其他試驗參數完全一致。銑削加工分為兩個步驟進行,先用半徑R=6mm 的兩齒HSS 高速鋼球頭銑刀進行粗銑加工,然后換成半徑R =3mm 球頭銑刀進行半精和精加工,銑削參數見表1。
表1 銑削參數
試樣加工后拿到三坐標測量儀[6]上測量加工精度,在加工面上選擇7 個位置點,得到兩種裝夾方案下的逼近矢量方向偏差T(如圖6,圖7 所示)。
根據以上數據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柔性夾具滿足工件加工表面精度要求。
圖6 三坐標測量數據
圖7 銑削精度對比
汽車主模型檢具工件的表面加工精度要求是±0.05mm,從圖7 中可以看出,兩種裝夾方案均滿足工件精度要求。其中用柔性夾具進行支承的方案B更是達到了±0.04mm 以內。表2 給出了兩種不同裝夾方式的綜合情況對比,從表中可以看到,柔性裝夾方案在7 個測量點的最大偏差和平均偏差[7]上明顯要低于原來用代木的支承方案。
表2 兩種支承方案對比
(2)柔性夾具裝夾效率遠遠高于代木支承。
在裝夾時間上,代木由于需要不斷調整、粘結等,用時14min,而柔性夾具僅需微調高度,用時5min,為代木裝夾時間的35.7%,裝夾效率明顯提高。
(3)柔性夾具支承剛度較大。
由圖4、5 裝夾的支承方位,以及圖6 中測量點的分布,可以看出點1、3、7 是在柔性夾具的支承點附近,點2、4、6 是在懸臂根部。根據一般規(guī)律,越靠近懸臂外緣變形應越大,但是我們可以從圖7 中看到,兩種方案的折線方向不一致,方案A 中用代木支承的試樣是越靠近外緣變形量越大,而方案B 中用柔性夾具支承的試樣反而是越靠近懸臂外緣變形越小。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柔性夾具支承剛度與支承力比較大,而且薄壁件銑削過程中會發(fā)生讓刀誤差[8],因此在柔性夾具支承點附近的點1、3、7 的變形量明顯要小于同在邊緣處點5 的變形量,而代木是“塞”進去的,因此不可能對工件有著很大的支承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計算技術的提高,利用有限元進行振動狀態(tài)的預測越來越成為銑削參數優(yōu)化的有力手段[9]。
鑒于銑削精加工時余量較小,可忽略加工后表面的壁厚差以及工件剛度的影響,直接使用工件加工后的幾何尺寸建立模型,這樣可以進一步降低工件的剛性,實際考慮應該是偏安全的。經研究,采用六面體單元以達到較高的精度。工件材料彈性模量為68GPa,泊松比為0.3,密度為2.7,吸盤材料采用丁晴橡膠,彈性模量為5MPa,泊松比為0.499,密度為1g/cm3,阻尼系數為0.3。根據試驗工件裝夾情況的分析,使用柔性工裝夾具,工件后部和吸盤底部施加六個自由度約束,頂珠跟工件為點接觸,忽略三個方向的平移,施加三自由度約束;使用代木支承,則只是在接觸點施加三自由度約束。
圖8 兩種裝夾方案邊界對比
運用HyperWorks[10]自帶的求解器Radioss 求解得到試驗工件的前10 階模態(tài)。柔性工裝夾具如表3所示,代木支承時如表4 所示。
當物體受到某一頻率的策動時,振動幅度會達到最大值的性質不變,這個頻率就是它的固有頻率。固有頻率可以是多階的,當外激頻率和固有頻率接近時會產生共振現象,而一階固有頻率產生的共振能量(幅度)最大。
根據表3,表4 可以看出,柔性工裝各階固有頻率均遠遠小于代木支承的情況,隨著現代工藝的不斷發(fā)展,機械加工中采用高速切削也越來越多,工件固有頻率的降低更有利于遠離刀具的頻率,從而避免了共振的發(fā)生。
表3 柔性工裝方案固有頻率表
表4 代木支承方案固有頻率表
本文介紹了柔性工裝夾具的可行性對比試驗,在對曲面薄壁試樣工件的銑削加工中,試驗結果表明柔性工裝夾具在試樣表面精度和裝夾效率上明顯優(yōu)于原來的代木支承方式。在模態(tài)分析中也可以證明柔性工裝有較低的固有頻率,避免了加工中共振的危害。因此,柔性工裝夾具可以較好的用于鋁合金曲面薄壁件的加工中。
[1]孔嘯,李銘,卞大超. 鋁合金薄壁零件切削加工變形控制技術[J]. 機械設計與制造,2010(2):246-248.
[2]李銘. 關于汽車主模型檢具制造工藝問題的討論[J].模具技術,2006(6):25-28.
[3]侯紅玲,趙永強,白海清. 代木材料的切削性能試驗研究[J]. 工具技術,2009(4):21-23.
[4]孫蘭英,劉國強,王濤. 提高數控機床加工效率的措施[J]. 機電工程技,2005,34(9):96-98.
[5]韓志剛,王凱明. 淺談數控機床加工效率的提高[J]. 機械與電子,2008(26):87-88.
[6]廖菲. 基于CMM 復雜曲面測量的采樣方法及測頭半徑補償研究[D]. 湖南:中南大學,2009.
[7]邱軼兵. 試驗設計與數據分析[M]. 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8.
[8]王祝堂,田榮璋. 鋁合金及其加工手冊[M]. 湖南:中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0.
[9]孫嘉繼,孔嘯,袁俊淞,等. 基于HyperWorks 的匹配主模型鋁合金薄壁件加工振幅模擬[J]. 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2011(8):101-104.
[10]李楚琳. HyperWorks 分析應用實例[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