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陳直的《養(yǎng)老奉親書》里,收有《食治養(yǎng)老序》與《食治老人諸疾方》等篇,對老人的食療食補作了專門的論述。陳直一再強調(diào),首先要用食療食補的方法來防治老人的各種疾病,有些看法很合乎科學(xué)道理,至今仍值得人們關(guān)注和重視。
現(xiàn)將陳直的主要論點摘引如下:
大體用藥之法,以冷治熱,以熱治冷。實則瀉之,虛則補之,此用藥之大要也。人若能知其食性,調(diào)而用之,則倍勝于藥也。緣老人之性,皆厭于藥而喜于食,以食治疾,勝于用藥。況是老人之疾,慎于吐痢,尤宜用食以治之。凡老人有患,宜先食治;食治未愈,然后命藥,此養(yǎng)老人之大法也。是以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藥者,不如善治食……為人子者,宜留意焉。
上面這段文字,比較簡明通俗易懂。陳直認為,若要防治老年疾病,與其使用藥物療法,不如運用食治。因為老年人大多樂于接受食療食補的方法解決問題, “以食治疾,勝于用藥”。只有食治無效,才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采用藥5ftR0B0SUBgbTXL0GiuQqA==物療法。
陳直在《食治老人諸疾方》篇中推薦了一批食療方子,特抄錄數(shù)方如下:
食治養(yǎng)生益氣方
豬肚方:豬肚一枚,洗,如食法;人參半兩(每兩合30克),去蘆頭;干姜二錢(每錢合3克),炮制,銼;椒(花椒)二錢,去目,不開口者,微炒去汗;蔥白七莖,去須,切;糯米二合(每合約50克)。
上件搗為末,入米合和相得,入豬肚內(nèi)縫合,勿令泄氣。以水五升于鐺內(nèi),微火煮令爛熟。空心服,放溫服之。次,暖酒一中盞飲之。
此方中,豬肚性溫味甘,能補虛損,健脾胃,止消渴。糯米味甘性微溫,能補脾胃,益肺氣。人參性平味甘微苦,能大補元氣,補脾益肺,安神益智。干姜性熱味辛,能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ń沸詿嵛缎?,能溫中散寒,止痛,燥濕,殺蟲。蔥白性溫味辛,能散寒通陽,發(fā)汗解表,并能解毒。這實際上是一個藥膳食療方,能補脾胃而益氣血,溫中散寒,扶陽補虛,對身體羸弱而虛衰乏力的老人來說,有良好的食療和滋補作用。
食治老人眼目方
補肝豬肝羹方:豬肝一具,細切,去筋膜;蔥白一把,去須,切斷(段);雞子(雞蛋)二枚。
豬肝蔥白于豉汁中煮作羹,臨熟,打破雞子,投在內(nèi)食之。
方中豬肝性溫味甘,能養(yǎng)肝明目,補氣健脾;雞蛋性平味甘,能滋陰潤燥養(yǎng)血。此方對補肝明目確有良效。
食治老人耳聾耳鳴
磁石豬腎羹方:磁石500克杵碎,水淘去赤汁,用綿裹;豬腎一對,去脂膜,細切。以水五升,煮磁石,取二升,去磁石,投腎調(diào)和,以蔥、豉、姜、椒作羹,空腹食之。作粥及入酒并得。磁石常留起,依前法用之。
方中豬腎性平味咸,能補腎壯腰,可治腎虛耳鳴;磁石性平味咸,能平肝潛陽,安神鎮(zhèn)驚,聰耳明目,納氣平喘。二者為主,互相配合,有治療耳聾耳鳴之功效。
此外,陳直還強調(diào)指出,“牛乳最宜老人,性平補血脈,益心長肌肉,令人身體康強潤澤,面目光悅,志不衰退。故為人子者,常須供之,以為常食。或為乳餅,或作斷(煅)乳等,恒使恣意充足為度,此物勝肉遠矣?!睂εH榈淖萄a作用作了充分的肯定。牛乳味甘性微寒,能補虛損,益肺胃,養(yǎng)血生津潤燥,解毒。無論老人、小孩及各類人群,皆適合飲用。曾幾何時,有人冒充養(yǎng)生專家,到處鼓吹說牛奶是牛吃的,不適合人類飲用,那完全是謬論,絕對不可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