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不僅是文學史上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也是美術史上著名的文人畫家,學術界對其詩文的研究成果頗多,而對于王維的繪畫,卻因年代久遠且沒有作品傳世,使得相關研究止步不前。美術史上著名的《輞川圖》、《雪溪圖》也僅是傳為其所作,并沒有確鑿的依據(jù)可以斷定是其作品。
王維的繪畫究竟是何面貌,美術史家們無從給出確切的答案。但遍覽相關文獻,我們并非一無所獲,許多史料中都留下了蛛絲馬跡,通過對這些零碎信息的收集整理,可以對王維的畫風作出推斷,以撥開云霧,一窺王維繪畫的原貌。
探諸禪宗佛思
論古人畫的品格,必結合古人的生活經歷與思想境界去了解。王維的一生,深受禪宗的影響。
王維21歲進士及第,調任太樂丞,雖年輕有為,但其仕途并非一帆風順,據(jù)本傳及《太平廣記》中所載,他為官不久便因伶人舞黃獅事件,被貶官濟州(今山東長清縣)。到了濟州,他孤孑寂寞,經常游寺廟,并與一些文人隱士交往,思想也必然受到他們的影響。后雖由張九齡引薦,再度回到京中為官,但思想已日趨消極。天寶十四年爆發(fā)“安史之亂”,玄宗倉皇出逃,許多官員未及時跟隨,被陷京中,王維也在逼迫之下不得已做了“偽官”。后兩京收復,肅宗回到長安,按例“偽官”當治罪,王維因一首“百官何日再朝天”的詩和其弟王縉的求情獲得赦免,而和他同陷“賊官”的同僚都不同程度獲罪,王維因此事深感愧疚,常引以為恥。他曾在《謝除太子中允表》中有言:“仰廁群臣,亦復何施其面,垡天內省,無地自容?!边@以后,王維的思想更趨消極,“每退朝之后,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他還給其弟及親朋故友分別作書,敦勵他們奉佛修心。
伯樂張九齡罷相之后,王維的消極思想更加嚴重。加之王維的母親博陵崔氏一生虔心奉佛,“三十余年,褐衣疏食,持戒安禪,樂住山林,志求寂靜”(《王右丞集箋注·請施莊為寺表》)。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王維必然受到禪宗思想的熏陶。官場的失意和家庭的影響使得王維歸依禪宗,晚年更是誠心信佛,托身禪門,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自云:“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王右丞集箋注·酬張少府》)。
在仕途和家庭的雙重影響下,王維的畫作中必然對其深刻的禪宗思想有所體現(xiàn),其審美也表現(xiàn)出對虛和蕭散、沖淡玄遠、空靈虛幻等禪意境界的追求。王維的繪畫成就主要表現(xiàn)在水墨山水,這與他的禪宗思想密不可分。老、莊思想主張在色彩上以“樸素”為美,反對絢麗多彩,而水墨的色澤恰是老、莊崇尚自然之美的最好體現(xiàn),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山水也正能表達文人士大夫不逐名利、淡泊無為的人生哲學。被傳為王維所作的《雪溪圖》中,描繪了江邊雪景,畫面中有小橋、竹籬、屋舍、漁夫、牧童,畫家用柔和隨意的線條勾勒山石的輪廓,再用水墨渲淡法繪出不同層次以表現(xiàn)近石、遠坡的陰陽、向背和高下,全畫以平遠構圖,給人以平淡天真之感,細細體味,似可品出淡淡的禪意。
求諸畫史行間
雖無確切的王維畫作可考,但畫史、畫論中對王維畫作的記載卻并不鮮見,《唐朝名畫錄》、《歷代名畫記》、《宣和畫譜》等美術典籍中均有相關記述,我們可以通過對文獻的解讀來探究王維的畫風。
這些文獻中,尤以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最值得關注。張彥遠是晚唐時期著名的美術鑒賞家,與王維的年代相隔并不遠。據(jù)史料載,張彥遠曾親眼見到過王維的原作,故他關于王維的論述最為可信。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卷十中有六段話是與王維的山水畫相關的:其一,“工畫山水,體涉古今”;其二,“原野簇成,遠樹過于樸拙”;其三,“復務細巧,翻更失真”;其四,“清源寺壁上畫輞川,筆力雄壯”;其五,“余曾見破墨山水”;其六,“筆跡勁爽”。
這其中,“體涉古今”的“古”,即是指青綠著色。荊浩《筆法記》中有云:“隨類賦彩,自古有能”?!肮拧奔词侵浮百x彩”。荊浩又云:“水墨暈章,興吾唐代。”那么“今”便是指水墨了。所以,“工畫山水,體涉古今”一句,是對王維繪畫的總結,說明王維在題材上擅畫山水,青綠和水墨皆能作。
“簇成”指國畫技法中以筆點簇成輪廓,而非傳統(tǒng)勾勒填色的繪畫技法,王維用“簇成”法,便是說王維以水墨技法造型,這種畫法相對比較隨意,易于表達情趣,也適于文人畫家的揮灑。
“細巧”是李思訓的畫法,即精勾填色。畫史上有載,王維曾學過“國朝第一”的李思訓的畫法。而當王維的思想為禪宗所擄,并慣于使用“簇成”之法作畫時,再以“細巧”之法作畫反而“失真”了,說明王維雖曾學習傳統(tǒng)的青綠山水技法,但其主要成就表現(xiàn)在水墨畫上。
“筆力雄壯”是學吳道子的。除學李思訓外,王維還曾學過吳道子,朱景玄《唐朝名畫錄》中說:“王維……其畫山水松石,蹤似吳生,而風格標致特出?!睂τ趨堑雷拥漠?,王維并不是全部學習,而是只“蹤似”之,取其“筆力雄壯”。
“破墨山水”指王維水墨的表現(xiàn)手法,把水墨分成濃淡不同的層次以表現(xiàn)山水樹石的輪廓陰陽相背,這應是王維首創(chuàng)。
而對于王維的線條,張彥遠則是用了“勁爽”一詞來描述。勁爽一詞略嫌抽象,我們需從側面加以分析和體會。一方面,“安史之亂”后,思想上的日益消沉也體現(xiàn)在了王維的畫作中,和他的詩一樣,早年那種“一劍曾敵萬人師”的剛猛之氣已經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以清淡為宗的自然吟詠,筆下的線條則是柔軟而無剛性的。另一方面,受吳道子的影響,王維的線條必不會綿軟,而應有一定的力度,水墨的畫法又對王維的線條產生一定影響,故王維的線條應是一種曲折自然、變化隨意、漫不經心式的,既不似飄風吹帶,也不似鋼絲直折,而是如自然掛著的長麻皮。
王維時代披麻皴尚未形成,但披麻皴的形成卻是受到了王維線條的啟發(fā)。披麻皴成熟于五代董源,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中有載,說董源“水墨類王維”,郭若虛與王維和董源的時代都不算太遠,因此他的見解相對比較有說服力。董源仍有不止一幅作品存世,相對王維來說,我們可以很清楚地觀察到其畫風,從《瀟湘圖》和《龍宿郊民圖》中不難發(fā)現(xiàn),其線條是可以被稱為“勁爽”的——外形柔曲卻不失爽利,所以,我們能夠從董源的繪畫中對王維的畫風有所體會。
除《歷代名畫記》外,《唐國補史》中有云:“王維畫品妙絕,于山水平遠尤工?!闭f明王維山水畫的構圖多為平遠構圖。《唐書·王維傳》也記載王維“山水平遠,絕跡天機”。前人謂王維詩寫山水多“一丘一壑”,王維的畫和他的詩一樣,喜寫山林小景,即使景物很多,也很少見群山大壑?!缎彤嬜V》記錄當時御府收藏王維山水畫中多為“山居”、“山莊”,可見皆平遠構圖,雖不一定均是王維真跡,但仍可從一定程度上說明王維對平遠構圖法的偏愛。平遠構圖給人以空曠疏朗之感,易表達平和清疏的意趣,與王維禪宗思想相一致。
考諸田園詩篇
王維是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其山水畫也必然帶有詩的意趣,蘇軾曾對王維有過如是評價:“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碧K軾知曉詩畫,又親眼見過王維的畫跡,此語出自其口,尤可信。
如在《鹿柴》一詩中,王維寫道:“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詩中用反襯的手法,先寫環(huán)境幽靜,再以人語打破空山的寂靜,只聽見人的話語聲而見不到人影,雖是寫人語,但實是寫山間的幽靜,通過寫山間的景色來構建出一個空寂幽靜的世界,對寂靜的表達是間接而含蓄的,這其實是他參禪過程中的一種“禪悟境界”,傳遞出禪宗的空寂之感。王維的詩畫相通,他在繪畫中也必然是以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禪宗意趣。
參禪就是要安心靜思,使身心進入一種自然無為的狀態(tài),以期在空寂清靜之中求得解脫,從而獲得精神上的高度自由。王維的詩:“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隔窗風驚竹,開門雪滿山”、“嫩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等,皆是意境空靈、靜謐幽遠之作,詩中蘊含著畫意。而王維畫作中對幽靜氛圍的營造,也定是如詩中的描繪一般,一景一物,皆似遺世獨立,表達寧靜淡泊的禪宗思想。
傳為王維所作的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對王維的畫風有所反映,通過對史料中有關王維生平和繪畫內容的解讀,亦能夠對王維的繪畫有所了解,并能與繪畫作品相互印證。